17年前通過優異性能“擊敗”進口產品的“東海”瀝青,打破海外瀝青品牌對F1賽道的壟斷。如今,這些100%中國造的瀝青不僅出現在長江隧橋、滬寧高鐵無砟軌道、2022北京冬奧會周邊道路等重點工程中,而且遠銷海外17個國家和地區,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制造”的品質。2021年6月15日,本部位于上海的中國石化煉油銷售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煉銷公司”)宣布,“東海”瀝青累計銷量突破1億噸,2020年年銷量超過1000萬噸。以單品牌計算,這一銷量已在全球瀝青市場名列前茅。
中國石化“東海牌”是國內最有影響的瀝青品牌之一,2007年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該產品質量穩定,具有良好的氣候、荷載適應性和耐久性。
看起來不起眼的瀝青,技術門檻并不低。為不同場景鋪設的瀝青需滿足不同的要求。加上瀝青屬于基建原材料,市場需求大,全球市場競爭激烈。中石化煉銷公司副總經理黃友生印象最深的應用場景之一,是2004年“東海”瀝青鋪上了上海國際賽車場的賽道。
當年,上海新建國際賽車場,并將迎來首場F1大獎賽。可全球F1賽道使用的都是某國際知名品牌的瀝青,因為F1賽道對瀝青路面的抗高溫、抗低溫、平整度等要求嚴苛,其中平整度誤差不得超過2毫米。面對家門口舉辦的F1賽事,“東海”瀝青想鋪到自己的賽場上。于是,中石化煉銷公司通過盲測,將“東海”瀝青與進口產品送到德國第三方實驗室檢測。最終,“東海”瀝青憑借優異性能脫穎而出,得到F1方面的認可,打破了進口瀝青對F1賽道的壟斷,實現國產瀝青在F1賽道的應用。2020年,越南河內正式進入F1“朋友圈”,當地F1賽道也選擇了“東海”瀝青。
“這是我們中國瀝青的驕傲。”首位進入F1賽事的中國籍車手馬青驊說,他在全球各地的F1賽道比賽過,“用我們自己瀝青鋪就的賽道很平,感覺很好。”
不僅能滿足F1賽道的苛刻標準,中石化還通過技術升級,生產出不同類型的“東海”瀝青,實現多樣化應用。從早年的上海浦東大道、內環高架路、虹橋機場跑道、八萬人體育場跑道,到近年來的長江隧橋、世博會中國館迎賓道、虹橋樞紐,以及最新通車的京雄高速、將在北京冬奧會發揮重要作用的京禮高速等,都用上“東海”瀝青。
中石化煉銷公司仍不滿足,推出改性瀝青、乳化瀝青等特種瀝青。從生產方式看,這些新產品有助于“碳達峰”“碳中和”,符合綠色生態環保要求;從應用場景看,它們可服務于高鐵等重大工程,滿足“海綿城市”等先進建設理念所需。
比如,乳化瀝青在常溫條件下可拌成瀝青膠、高鐵用的瀝青砂漿、瀝青混凝土等,避免高溫操作、加熱和有害氣體排放;實現了高鐵建設關鍵材料國產化,先后在京滬、哈齊等17個重點工程應用。再比如,溫拌瀝青是一種綠色、高效、可持續的新產品。與傳統瀝青路面相比,施工時溫度可降低30℃以上,節省加熱燃油30%至50%,每噸瀝青混合料可節約1.5公斤燃料油,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30%以上,并減少加熱所產生的“青煙”等有害成分。
以環保節能循環利用為研發方向的潔凈化瀝青、橡膠粉改性瀝青等綠色產品不斷問世,致力于推動瀝青施工應用全流程都走節能低碳之路。此外,中石化正面向新能源領域開發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用瀝青、高性能中間相瀝青、黏結劑瀝青等,向瀝青界的高端市場進軍。


2024-2030年中國瀝青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瀝青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二章,包含中國瀝青行業代表性企業布局案例研究,中國瀝青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預判,中國瀝青行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