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舟山港成立于2015年9月,是由寧波市、舟山市境內的港口合并重組而來。寧波港的歷史可追溯到數千年之前,唐朝建立明州港,元朝更名為慶元港,明朝更名為寧波港。舟山早在唐宋時期便是中國的一條出海口,南宋設“舟山渡”,明朝始稱沈家門港,1987年4月,沈家門、定海、老塘山三個港區合并為一港,統稱舟山港。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啟用“寧波-舟山港”名稱;2015年9月,寧波舟山港實現實質性一體化。
據報道,2021年2月份,寧波舟山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2.4%,創下了同期最好成績。其他多項生產數據也實現了大幅增長。
盡管隔了一個春節假期,但面對傳統淡季下的物流高峰,寧波舟山港充分發揮世界第一大港的樞紐優勢,持續織密航線網絡,新增2條遠洋干線,集裝箱航線總數達262條;全力做優內支內貿服務,內支內貿業務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增幅達到了126.4%。去年疫情以來,優勢凸顯的海鐵聯運業務今年繼續發力走高,寧波舟山港通過與船公司積極溝通,當月完成海鐵聯運業務量同比增長73.2%,創下月度業務量的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國際疫情導致的進口空箱短缺問題,寧波舟山港多舉措爭取空箱箱源,加速空箱的流轉,2月份實現進口空箱量同比增長79.3%。漂亮的數據背后,寧波舟山港的智慧化建設給予了強有力支撐。利用數字化手段,梅東碼頭實現“邊卸邊提+車船直提”的作業模式,促船代、船公司、外堆場的緊密配合,縮短整體通關時間,使進口空箱第一時間被安排提運出港,從而降低了場地堆存壓力。與此同時,運用大數據資源,打通集裝箱信息互聯互通“最后一公里”,集裝箱進出口業務的全程操作無紙化、物流節點可視化、數據信息透明化,提升了集卡車輛全程重載率和碼頭運轉效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產業轉移過程中,中國集裝箱港口規模的發展,推動和促進了國家產業的升級,使發達國家大量的制造性產業能夠向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轉移。
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主要分布在沿海港口,2020年中國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前5港口分別是寧波舟山、深圳、廣州、青島、廈門;吞吐量分別為2872萬TEU、2655萬TEU、2317萬TEU、2201萬TEU、1141萬TEU。


2025-2031年中國集裝箱(包括運輸液體的集裝箱,經特殊設計、裝備)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集裝箱(包括運輸液體的集裝箱,經特殊設計、裝備)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共十五章,包含2025-2031年中國集裝箱(包括運輸液體的集裝箱,經特殊設計、裝備)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2025-2031年中國集裝箱(包括運輸液體的集裝箱,經特殊設計、裝備)行業投資戰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