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后續工作,指出要推進相關改革,推動各方盡快完成少量遺留問題磋商,年內完成后續工作。
會議指出,經過7年艱苦努力,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15個成員國結束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這標志著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當地時間11月4日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泰國曼谷出席第三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領導人會議,會議正式對外宣布15個成員國整體上結束談判,同時談判團隊將立即啟動文本的審核工作,目標是在2020年簽署協定。
近年來,我國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基礎上大力優化營商環境,鼓勵企業抓住機遇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總體得分77.9分,在全球排名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將提振市場信心,使我國在RCEP的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總理在會上表示,RCEP是對世界多邊貿易體系的有力支持和有益補充,將為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制度體制的國家間建立互利共贏的自貿安排樹立示范,也有利于促進產業升級和就業、應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
深化改革與對外開放是我國推動RCEP落地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11月7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指出要繼續壓減全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快金融業開放進程,進一步強調了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重要意義。
在11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吹風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RCEP將是一個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協定。在貨物貿易方面,其開放水平將達到90%以上,“比WTO(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各國的開放水平要高得多。”
我國貨物貿易的開放水平、推動RCEP不斷發展的決心可以從近日正在上海進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看出,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與了本屆進博會,進博會的“熱度”充分證明了中國對于世界貿易與合作的態度: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致力于多邊貿易、互利共贏。
據悉,RCEP由東盟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6個對話伙伴國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第三次RCEP領導人會議后,由于印度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尚沒有解決,故暫時沒有加入RCEP,15個成員國將繼續和印度保持聯系和磋商,努力解決印度所關心的一些遺留問題。
總理指出,要進一步推動與更多國家商簽高標準自貿協定,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擴大開放中與各方實現共贏發展。
會上,總理還聽取了當前農業工作匯報,再一次要求多措并舉恢復生豬生產、鞏固農業基礎、推動重要農產品保供穩價,同時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