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加強品牌建設
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是數字經濟新范式。在交通運輸領域,近年來新業態發展迅速。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蔡團結表示,每天網約車的訂單量是2000萬單,按照一輛車平均搭載1.5人來測算,相當于網約車一天要解決3000萬人的出行,為老百姓出行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作為平臺經濟的重要表現形式,電子商務在品牌培育方面有突出的優勢。過去在傳統市場,我們培育一個全國性的知名品牌,需要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電子商務大大加快了這一進程。”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司長騫芳莉說,很多初創品牌、區域品牌從“藏在深山人未知”到“一舉成名天下知”僅需要一兩年的時間,還有一些網紅產品通過直播平臺等新媒體傳播,一夜之間就被消費者熟知,這就是平臺經濟的魅力。
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有關如何加強品牌建設的問題時,騫芳莉表示,近年來,商務部通過培育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組織品牌品質商品網上促銷活動,打造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等,加強品牌建設,提升服務品質。商務部將做好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商務企業,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網絡品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同時,指導地方開展“雙品”網上促銷活動;二是進一步發揮進口博覽會作用,拓展電商進口渠道,引進優質品牌,便利居民消費,促進國內產業在競爭中轉型升級;三是繼續資助貧困地區農產品“三品一標”的認證,著力打造農產品的品牌,提升附加值,暢通網上銷售渠道,探索長效化扶貧機制。
《意見》提出,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跨行業、跨領域和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應用普及。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駛入了快車道。網絡、平臺、安全3大體系全方位推進。具備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50家,重點平臺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近60萬臺、工業APP達1500個。
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
《意見》提出,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探索適應新業態特點、有利于公平競爭的公正監管辦法。
“互聯網平臺經濟是以互聯網技術帶動的商業模式,新出現的這種模式前所未有,而且歷史上沒有出現過這么大規模的平臺企業。很多互聯網經濟出現的問題,不但中國沒有定論,全世界也沒有定論。比如,數據的歸屬問題、個人信息的保護問題,這些并沒有在法律和理論的層面上探索清楚。所以,對這些新的業態,一定要持審慎包容的態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司負責人韋犁表示,審慎不等于不監管,對于出現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要依法從嚴打擊。
對于如何推動網約車、共享單車等電子平臺的規范發展,解決好備受關注的出行安全、押金管理等問題,蔡團結表示,首先,要量身定制交通運輸新業態監管模式,堅持“乘客為本、鼓勵創新、趨利避害、規范發展、包容審慎”的發展原則,結合平臺經濟“一點接入,全網運行”的特點,繼續深化改革,量身定制監管模式,建立健全適應平臺經濟特點的監管制度,促進和規范交通運輸新業態的健康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孫偉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完善信用監管,為平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一方面,著力做好對平臺的信用監管。對平臺企業建立信用檔案,特別是將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交易、單邊簽訂排他性服務提供合同等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記入信用記錄,根據信用記錄開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對平臺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另一方面,支持和引導平臺加強內部信用建設。支持網約車、共享單車、汽車分時租賃等新生態平臺在內部建立健全身份認證、雙向評價、信用管理等機制,鼓勵平臺根據信用狀況,對經營者實施差別化的管理和服務措施,為守法誠信的經營者提供更多優惠便利,對違法失信的經營者進行堅決治理乃至清理出平臺,引導平臺經營者規范自身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2022-2028年中國產業經濟行業供需策略分析及市場供需預測報告
《2022-2028年中國產業經濟行業供需策略分析及市場供需預測報告》共八章,包含中國交通運輸業投資環境及投資機會分析,中國各省市投資環境及投資機會分析, 中國領先投資公司產業投資狀況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