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交通事故等意外傷害頻發,截肢患者數量呈現持續增長趨勢,這直接推動了假肢產品的市場需求。與此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加之健康意識的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追求更高質量的假肢產品和服務。2023年中國假肢行業市場規模為7.87億元,同比增長8.25%。未來,隨著科技的持續創新和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大,中國假肢行業將迎來更加高質量的發展階段。技術進步將帶來更先進的假肢產品,滿足患者對功能性、舒適性和個性化的需求;市場需求的增長將促進行業的規模擴張和結構優化,推動整個假肢行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一、定義及分類
假肢,也稱為義肢,是用于替代因截肢而失去的身體部位的人工體外裝置。假肢的基本結構可以分為五大部分:接受腔(容納殘肢的筒狀部分)、懸吊裝置(固定假肢的裝置)、人工關節(如髖膝踝關節或臂肘腕關節)、假腳(或假手指)及連接件。假肢按照截肢部位分類可以分為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按照結構分類可以分為殼式假肢和骨骼式假肢;按照使用目的和方式分類可以分為裝飾性上肢假肢、工具手、牽引式機械假手、電動假肢、肌電假肢和聲控假肢。
二、行業政策
近年來,中國假肢行業在政策推動下,致力于規范化與健康化發展。2023年12月,國家標準委等十九部門印發《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工作方案》,提出積極推動殘疾人康復、殘疾人托養、殘疾人撫養照護服務、殘疾人就業、殘疾人文體服務等服務標準及康復輔助器具標準、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制定。該方案的實施有助于推動假肢行業的規范化發展,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服務標準和產品標準,確保假肢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提升行業的整體水平。
三、發展歷程
中國假肢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1930年至1986年的萌芽期,假肢行業在中國起步,逐漸轉向國家安排建廠,奠定了行業基礎;服務對象擴展至全社會肢殘者;中國逐漸開展對外交流和學習,相關技術探索開始出現。1986年至2000年的啟動期,假肢行業在中國進一步發展。行業相關協會陸續建立,行業標準逐漸成型,標志著行業標準化進程的開始;專業學校的開辦也代表著假肢技術的系統性教學體系的建立。2000年至今的高速發展期,假肢行業在中國取得顯著進步。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并行,行業監管與服務優化同步,假肢行業逐步走向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和市場化。
四、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假肢行業是一個高度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涉及生物力學、材料科學、電子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要制造出高質量的假肢產品,企業需要具備先進的研發能力和技術積累。目前,國內假肢行業的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高端假肢產品的研發上,國內企業還難以與國際巨頭競爭。同時,假肢產品的個性化需求高,每個患者的身體狀況、殘肢情況都不盡相同,這就要求企業能夠提供定制化的產品。而定制化生產需要企業具備強大的設計能力和生產靈活性,這對企業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資金壁壘
假肢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從產品研發、設備投入、生產制造到市場推廣,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對假肢行業的關注度還不夠高,企業融資難度相對較大。同時,假肢產品的研發周期長,投資回報慢。一款假肢產品從研發到上市,需要經過多次的設計、試驗和改進,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這就要求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實力,能夠承受長期的投入和等待。
3、政策與市場準入壁壘
假肢行業屬于醫療器械行業,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嚴格監管。企業需要取得相關的生產許可證、產品注冊證等資質證書,才能合法生產和銷售假肢產品。此外,政府對假肢行業還有一系列的規范和管理要求,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假肢和矯形器(輔助器具)生產裝配企業資格認定辦法》等。這些政策要求企業具備較高的資質和條件,增加了市場準入的難度。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假肢產業鏈上游主要為鋁合金、鈦合金、碳素纖維等原材料,此外,現代高分子材料如熱塑性塑料板材、樹脂基復合材料、低溫熱塑材料等也逐漸取代傳統材料。產業鏈中游為假肢生產制造商,根據患者具體需求和身體狀況,進行假肢的設計和制造。產業鏈下游為假肢裝配機構和患者。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奧托博克健康康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奧托博克健康康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19年,由假肢矯形技師奧托·博克先生在德國柏林創辦。公司最初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退伍軍人提供假肢,并逐漸發展成為假肢行業的領導者。奧托博克提供多種類型的假肢產品,包括手假肢、腳假肢、臂假肢、腿假肢等,以滿足不同截肢者的需求。同時,奧托博克在智能假肢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就,通過集成傳感器、微處理器、電機等先進設備,實現更加自然和高效的運動控制。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擁有32家海外銷售和服務分公司、7家研發中心,并在140多個國家提供產品和服務。
(2)福建省國資康復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國資康復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9年,前身為福建省假肢中心和福建省假肢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大型國有康復輔具服務機構,國資康復公司在假肢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成就。公司引進了中國第一條聚氨酯假腳生產線,并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開發出多品種系列、高中低檔的假肢及矯形器產品。其假肢及矯形器產品通過了國家康復器材檢測中心檢測、德國萊茵CE認證、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美國FDA證書等多項國際認證。同時,作為美國福力達(Freedom)公司、愛斯特(ST&G)公司、英國歐優(OrthoEurop)公司在中國的銷售總代理,以及德國奧托博克公司、冰島奧索公司在福建地區的指定服務單位,國資康復公司在假肢服務領域擁有強大的服務網絡和技術支持。2023年國資康復營業收入為4.21億元,同比增長80.69%;歸母凈利潤為12.18萬元,同比下降95.70%。盡管面臨一些挑戰,但其在假肢和康復輔具領域的專業地位和市場影響力依然顯著。
六、行業現狀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交通事故等意外傷害頻發,截肢患者數量呈現持續增長趨勢,這直接推動了假肢產品的市場需求。與此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加之健康意識的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追求更高質量的假肢產品和服務。2023年中國假肢行業市場規模為7.87億元,同比增長8.25%。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持續創新和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大,預計中國假肢行業將迎來更加高質量的發展階段。技術進步將帶來更先進的假肢產品,滿足患者對功能性、舒適性和個性化的需求;市場需求的增長將促進行業的規模擴張和結構優化,推動整個假肢行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七、發展因素
1、機遇
(1)政策支持
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福利和康復服務,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推動殘疾人輔助器具行業的發展。例如,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擴大市場有效供給、營造良好市場環境。這些政策為假肢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
(2)市場潛力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殘疾人口,隨著社會對殘疾人包容度的提高和殘疾人自身對生活質量追求的提升,假肢產品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加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年人群中因疾病或意外導致截肢的情況也日益增多,這為假肢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3)科技進步
科技進步為假肢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生物力學、材料科學、電子工程等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假肢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融入,使得假肢產品更加人性化、功能化,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例如,通過3D打印技術,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假肢定制服務;通過傳感器和微電子技術,智能假肢能夠實現更好的動作捕捉和控制,提高患者的使用體驗。
2、挑戰
(1)市場競爭挑戰
國內市場長期以來被國際品牌所主導,如奧托博克等國際知名企業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國內企業在品牌影響力、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方面與國際巨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市場的逐漸開放和國際交流的加深,更多的國際企業和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如何在競爭中保持和提升自身的市場份額,是國內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2)原材料和生產成本上升
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各類生產要素價格的波動,假肢制造所需的關鍵原材料,如鈦合金、碳纖維、硅膠等高性能材料的成本不斷攀升。這些材料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往往依賴進口,使得國內假肢企業面臨較大的價格壓力和供應鏈風險。同時,生產成本的上升也影響了假肢企業的利潤空間。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制造工藝的復雜性以及對高質量標準的追求,都導致了生產成本的提高。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企業既要保證產品質量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又要控制成本以維持競爭力,這需要企業在成本管理和供應鏈優化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3)定制化需求增加
中國假肢行業正面臨著定制化需求增加的重大挑戰。隨著社會對殘疾人權益的日益關注,個性化、舒適化的假肢需求日益增長。然而,定制化假肢的生產過程復雜,需要精細的測量、設計和制造,這無疑增加了生產成本和時間成本。同時,定制化需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對假肢制造企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一挑戰,企業需要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以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定制化需求。
八、競爭格局
中國假肢行業當前呈現出較高的集中度與多元競爭格局。在這一市場中,跨國企業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強大的品牌效應,牢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其中奧索、奧托博克等公司作為第一梯隊,憑借其卓越的產品性能和國際化的品牌影響力,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然而,隨著國內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一些優秀的本土企業也開始嶄露頭角,如國資康復、北京精博等,它們構成了行業中的第二梯隊,通過提供定制化、高質量的服務和產品,逐漸在市場上獲得了一席之地。在第三梯隊中,則包括了如德仁康復、丹陽假肢廠等一批具有潛力的企業,這些企業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憑借其靈活的經營策略和專業的技術團隊,也在市場中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從行業整體趨勢來看,未來中國假肢市場將吸引更多參與者進入,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而行業集中度則有望逐漸降低。
九、發展趨勢
1、國產率將大幅提升
隨著國內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研發上的不斷投入,國產假肢產品在性能和質量上正迅速追趕國際水平。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的增長為國產假肢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國內企業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以及自主研發,正在逐步打破國外品牌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同時,國產假肢在成本控制和價格競爭力上具有明顯優勢,這將進一步推動國產率的提升。
2、3D打印假肢引領行業變革
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進步,假肢制造正逐步實現個性化、快速化和低成本化。通過3D打印,患者可以獲得更加貼合自身需求的假肢,大大提高了佩戴的舒適度和功能性。同時,3D打印技術也降低了假肢的生產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假肢產品。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應用,3D打印假肢將成為行業主流,引領中國假肢行業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3、腦機接口趨勢助力國產突破和行業革新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假肢將能夠更直接、更準確地解讀大腦意圖,實現更自然、更高效的肢體控制。這將大大提升假肢的實用性和舒適性,為患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同時,國產假肢企業也將借助腦機接口技術的突破,加速產品研發和創新,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國產假肢的突破和行業的革新。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3年中國假肢產業現狀簡析:國際企業仍占據主要份額,未來國產份額有望提升[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408/1ba88a0bac4b4a65439b806124f6fc0f4ab03cad.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3年中國假肢產業現狀簡析:國際企業仍占據主要份額,未來國產份額有望提升[圖]
2022年我國假肢需求量約12.97萬件,產量約12.1萬件,其中下肢需求占比超7成,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疊加相關技術發展和產品研發持續推進,將帶動我國假肢產業需求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