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中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地,擁有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和豐富的茶葉生產經驗,而紅茶作為我國第二大茶類,近年來不論產量還是質量都取得較大突破,2023年我國紅茶產量達49.12萬噸,同比增長1.90%。
一、定義及分類
紅茶以鮮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切)、發酵、干燥等加工工藝制成,屬于全發酵茶。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紅茶屬于“C1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中的“C1530精制茶加工”。根據加工工藝及產品特性,紅茶可細分為紅碎茶、工夫紅茶及小種紅茶三大類。我國較為知名的紅茶品種包括金駿眉、正山小種、祁門紅茶、滇紅及川紅等。
二、商業模式
1、采購模式
紅茶企業采購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茶葉原料和包裝輔助材料。紅茶企業建立了完善的采購體系,由原料采購管理委員會、供應鏈管理部門、各經營單位采購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等共同組成。其中,原料采購管理委員會是采購管理的決策機構;供應鏈管理部門是中國茶葉采購管理統籌、協調、規劃和監督機構;各經營單位采購部門是采購的具體執行部門;各經營單位質量與安全管理部門、倉儲部門、財務部門是原材料采購的協助與監控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參與采購業務的實施,嚴格控制原材料采購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
2、生產模式
紅茶企業一般采用“以銷定產”,并采取自主生產為主、委托加工為輔的生產模式。自主生產由紅茶企業下屬各茶葉加工工廠負責,各生產單位根據全年銷售計劃,制定年度生產計劃,并分解至各月,制定月度生產計劃,由技術部門下達產品拼配單及生產通知單,各工廠排產并執行。此外,為彌補部分產品產能暫時性不足,紅茶企業存在通過委托加工(OEM)形式進行生產的情形。紅茶企業制定了完善的OEM管理制度,并建立了OEM委托單位和OEM工廠準入評估的評審標準。同時,企業建立了日常監督檢查機制和準入再評估機制,確保OEM工廠管理合規、產品質量安全、產品品質合規。
3、銷售模式
紅茶企業采取“經銷為主,直銷為輔”的銷售模式,紅茶企業銷售體系由總部銷售管理部、各經營單位銷售系統等共同組成,企業銷售體系堅持統一規劃、分工分層實施的管理原則,其中,總部銷售管理部是企業整體銷售管理工作的具體執行部門,對企業銷售體系的整體運作進行統籌協調;各經營單位參照總部銷售管理內容,設立相應對口部門或崗位,形成分工分層的銷售管理體系。
三、行業政策
1、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體制及自律組織
紅茶行業主管部門包括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局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業自律組織包括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
2、行業相關政策
近些年來,為了做大做強茶葉等特色農林產業,我國相關部門發布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勵和規范行業發展,如:2023年4月,農業農村部發布《支持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實施方案(2023-2025年)》,指出:做好“土特產”文章,打牢品牌根基,壯大品牌主體,促進渠道對接,強化營銷推廣,帶動脫貧地區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切實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各省市積極推動包括紅茶在內的茶產業發展,如:2023年8月,屏南縣農業農村局、屏南縣財政局發布《屏南縣扶持茶產業發展若干意見(2023—2025年)》,指出:支持茶樹品種改良與低產低質茶園改造面積每年2000畝以上。到2030年,全縣茶園總面積穩定在3萬畝,其中生態茶園面積2萬畝。2024年5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布《月餅、粽子和茶葉包裝新要求》,指出:將月餅、粽子和茶葉包裝層數從最多不超過四層減少為最多不超過三層,向市場提供更加優質、更加綠色低碳環保的產品,持續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四、行業壁壘
1、品牌壁壘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消費者對茶葉產品的品質和健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越來越注重品牌化商品的選擇,消費者傾向于選擇品牌知名度更高的紅茶產品,對品牌的信任度和依賴度越來越高。品牌是紅茶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是企業在茶葉新品研發、質量控制、食品安全及市場推廣等多方面持續努力、不斷改進的結果,需要長期投入和積累。因此,紅茶行業的新進入企業難以在短期內積累消費者口碑或快速建立自有知名品牌。
2、規模化經營壁壘
隨著紅茶行業的不斷發展,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被淘汰的可能,具有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競爭優勢凸顯。規模紅茶企業需要在茶園基地、廠房建設、生產設備購置、產品研發、人員培訓及市場推廣等方面進行大量投入,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才能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而行業新進入者短期內無法形成規模化經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居于劣勢地位。
3、食品質量安全壁壘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問題,引起政府和公眾的高度關注,隨著法律法規、監管政策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日趨完善,紅茶產品質量標準將會進一步提高。同時,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對食品衛生問題容忍度日益降低。這些因素都對紅茶企業的質量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較高的產品質量標準需要企業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并建立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因此對新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壁壘。
4、銷售渠道壁壘
銷售渠道是否完善,直接影響紅茶產品的銷售速度與銷售規模。大規模紅茶企業經過持續的業務拓展,已經在區域內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品銷售渠道,擁有長期合作客戶和較為穩定的消費群體。建立完善的銷售渠道需要構建銷售網絡和培育消費者群體,需要持續不斷的推廣投入、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和長期的時間積累,這對行業新進入者構成一定的壁壘。
5、技術壁壘
紅茶生產工藝較為復雜,紅茶企業需具備一定的技術研發能力,此外,隨著消費者對紅茶產品的要求不斷提高,紅茶生產企業需不斷提升紅茶加工的機械化和標準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保障產品質量,并持續不斷進行新產品和新工藝的技術研究和開發,及時開發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對于行業新進入者而言,積累豐富的技術和研發優勢需要較長的周期,這對行業新進入者構成一定的壁壘。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紅茶行業上游主要包括茶葉種植、加工設備、包裝材料等行業,其中,茶葉種植業的發展狀況直接決定著紅茶原料的供應數量、質量和采購價格,對紅茶產品產量、質量、成本及盈利狀況起著重要作用。下游為銷售渠道及終端消費者。銷售渠道包括專營門店、專柜、商超專賣、批發市場及電商等,終端消費者需求主要受收入水平、消費觀念轉變、營銷渠道滲透程度等因素影響。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增長顯著,紅茶作為安全健康的飲料之一,與消費者新時代的消費理念相契合,消費者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行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山茶業有限公司
正山茶業創立于1997年,是專注、專業從事紅茶生產、研發、種植以及茶資源生態保護、茶葉產業化運營的一家具有規模化、綜合型的紅茶企業。正山茶業從創立之初就進行外貿業務并持續出口,產品大量出品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公司于1999年獲得美國NOP有機認證,2000年獲得歐盟(德國)BCS有機食品認證、日本JAS有機產品認證,是福建省最早獲得國際有機茶認證的企業。
(2)湖南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重點出資企業,是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科研、銷售和茶文化傳播于一體全產業鏈經營、專業制茶、內外貿并舉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公司在全省有99個優質生態茶園基地,茶園總面積64.5萬畝,其中14.5萬畝茶園基地通過了有機茶國際標準認證;重點打造了白沙溪、湘益、君山、洞庭4個中國馳名商標和臻溪1個國食健字號品牌,擁有辰州碣灘有機綠茶、倩云古丈毛尖、瀟湘花茶、金毛猴紅茶、保靖黃金茶、韶山紅茶、茶祖源紅茶等知名茶類,銷售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營規模及綜合實力排名全國前列,共聯結帶動了50萬戶茶農持續增收致富。
六、行業現狀
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中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地,擁有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和豐富的茶葉生產經驗,而紅茶作為我國第二大茶類,近年來不論產量還是質量都取得較大突破,2023年我國紅茶產量達49.12萬噸,同比增長1.90%,與此同時,我國紅茶消費也保持良好的增長趨勢,2022年我國紅茶內銷量達38.1萬噸,同比增長12.46%,2023年小幅下滑,降至37.9萬噸,但從長期市場來看,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日益重視,“多飲茶、飲好茶”逐漸成為健康生活的潮流,紅茶消費前景依然十分可觀。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資源優勢
我國是世界上茶葉生產種植規模最大、茶葉種類最多的國家。作為茶樹原產地,我國有著豐富的茶葉種植資源。另外,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特別是東南沿海、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氣候條件良好,生態環境優越,是各類名優茶的優質產區,也是生產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的最佳區域。目前,茶葉產業已發展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橫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布范圍廣,從業人員多,產值多元化。另外,隨著茶文化已廣泛滲透到世界各國人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茶文化將在提升我國茶葉知名度和競爭力,促進世界茶葉消費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相繼發布《"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辦法》、《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整建制全要素全鏈條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實施方案》、《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監測評價辦法(試行)》、《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支持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勵行業發展,茶葉產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農村特色支柱產業和重要富民產業,也將在國家方針政策指引下,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3)國民消費能力顯著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快速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能力顯著增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218元,同比增長6.33%;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26796元,同比增長9.20%,隨著國民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追求高品質和健康的消費理念得到普及,紅茶作為一種有利于身體健康的飲品,符合現階段消費者對健康和高生活品質的訴求,飲茶人群的增長以及消費能力的提升帶動紅茶行業市場規模擴張。
(4)“一帶一路”帶來新契機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為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區域是全球重要的茶葉生產和消費區域,蘊涵著巨大的飲茶人口紅利。同時,為了支持“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國已主導成立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亞投行,共同促進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加快推進亞太地區互聯互通的一體化進程;尤其是地處內陸絲綢之路沿線的我國中西部地區,其交通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能夠促進東部主要地區茶葉產品等進入中西部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便利。
(5)銷售渠道不斷拓展
目前,電商營銷網站已使網絡營銷成為門類齊全、功能完善的網絡營銷集群,此類電子商務平臺是傳統經銷商銷售模式的有效補充,能夠更高效的拓展銷售。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開展,互聯網將不斷顛覆傳統茶葉產業的組織形式、商業規則、產業鏈條、競爭格局,延伸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銷售模式。“互聯網+”將重構茶業行業競爭格局,打開茶葉產業發展的新時代。
2、不利因素
(1)企業規模小而分散,集中度偏低
目前我國紅茶行業集中度低,企業數量多而分散,整體規模不大且以中小、私營企業為主,抗風險能力弱。同時,多數企業缺乏現代企業經營理念,未能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家庭式、家族式管理較多,企業難以做強做大、做優做精,阻礙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品牌建設不足
目前我國紅茶行業存在“有好茶,無名牌;品牌多,各品類同質化嚴重”的現象,眾多小微茶企質量不穩定、透明度較差、品種單一的產品,難以給消費者帶來滿意的體驗,而龍頭企業較少,品牌建設嚴重不足,品牌企業的市場占有份額低,產業建設缺乏知名品牌的拉動,品牌建設任重道遠。
(3)市場環境有待改善
目前紅茶產品的銷售渠道包括品牌連鎖店、茶葉批發市場、農貿集市、超市、百貨中心等,商戶散雜的局面一直存在,市場環境較為混亂。小茶企的規范經營、品牌意識、品質保障都亟待加強。我國茶葉市場需要更多的大型品牌企業,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樹立消費者的信心,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八、競爭格局
紅茶產地分布廣泛,品種眾多,因此,我國紅茶生產企業數量較多,以中小、私營企業為主,達到一定規模并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較少,行業集中度較低。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23年度茶業品牌調查結果顯示,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山茶業有限公司、湖南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祁門紅茶發展有限公司榮登紅茶類品牌強度前三。未來,隨著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品牌意識加強,已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紅茶,品牌紅茶企業的市場份額將持續增加,品牌競爭將成為紅茶市場競爭的主要表現。
九、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對于天然、有機、功能性茶飲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紅茶作為一種天然的茶飲,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對健康有益,未來紅茶行業可能會推出更多符合健康需求的產品。此外,未來紅茶行業可能會與其他行業進行跨界合作,推出更多創新產品,例如,與時尚品牌、藝術家或者知名廚師合作推出聯名產品,通過跨界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2年中國紅茶市場供需現狀及進出口貿易分析:紅茶產量達48.2萬噸,同比增長9.85%[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330/ff5315f651f3e124d0f5a156ac51655e46e5433f.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2年中國紅茶市場供需現狀及進出口貿易分析:紅茶產量達48.2萬噸,同比增長9.85%[圖]
近年來,中國紅茶的產量持續增長。2021年中國紅茶的產量圍毆43.45萬噸,較2020年增長了3.02萬噸,同比增長6.95%;2022年中國紅茶的產量達48.2萬噸,同比增長9.85%。
![2021年中國紅茶產銷現狀及進出口貿易分析:產銷量雙增長[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330/7cb5c70f3a54c426c21dce90a0a5a6386f870908.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1年中國紅茶產銷現狀及進出口貿易分析:產銷量雙增長[圖]
紅茶因具有紅湯、紅葉的特點而得名,紅茶起源于明朝時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和加工紅茶的國家,作為紅茶生產的發源地,近年來我國紅茶產量逐年攀升,2021年中國紅茶產量達43.45萬噸,較2020年增加了3.02萬噸,同比增長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