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外電子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給上游電子元器件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汽車電子、PDA、物聯網應用、5G通訊等產品的迅速啟動及發展,極大地帶動中國電子元器件市場的發展。在通訊類產品中,移動通信、光通信網絡,普通電話等都需要大量的元器件。另外,計算機及相關產品、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的需求依然強勁,這些都將成為中國電子元器件市場發展的動力。2022年,我國電子器件制造行業總資產約超過45000億元。
一、定義及分類
電子器件是指在真空、氣體或固體中,利用和控制電子運動規律而制成的器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電子器件制造分為電子真空器件制造、半導體分立器件制造、集成電路制造、顯示器件制造、半導體照明器件制造、光電子器件制造、其他電子器件制造等行業。
二、商業模式
1、垂直整合制造(IDM)模式
這種模式下的公司通常涵蓋了電子元器件的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以及銷售的全過程。IDM公司通常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能夠控制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的每一個環節,從而在產品質量、成本控制和市場響應速度上具有優勢。例如,一些大型半導體公司如三星電子,就采用了IDM模式。
2、垂直分工模式
這種模式涉及多個專業公司在電子元器件產業鏈中分工合作。在這個模式下,設計公司(Fabless)專注于集成電路的設計,而制造公司(Foundry)則負責生產和加工。這種模式允許公司專注于其核心競爭力領域,通過外包非核心業務來降低成本和風險。例如,華為的海思半導體主要負責設計,而臺積電(TSMC)等公司則負責生產。
3、系統集成和服務提供商模式
除了硬件的生產和銷售,一些公司還提供系統集成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包括軟件、硬件和服務的組合。這些公司通常服務于特定的應用市場,如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醫療電子等,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例如,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不僅生產電子元器件,還提供系統集成和組裝服務,服務于消費電子、通訊、汽車等多個領域。
三、行業政策
電子元器件行業屬于國家政策支持、鼓勵發展的重點行業。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先后在《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國電子元器件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等文件中制定了一系列產業發展目標、激勵政策和保障措施,提出要聚焦核心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引導產業鏈上下游聯合攻關,加快推動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四、行業壁壘
1、技術創新壁壘
電子器件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對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要求極高。中國電子器件行業在某些高端技術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特別是在核心IC、基礎電子材料、設備等方面,需要突破專利和技術壁壘,補足發展短板。
2、產業集中度壁壘
盡管中國電子器件企業數量眾多,但整體呈現“大而不強”的局面,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行業集中度不高,導致資源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影響了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3、供應鏈安全壁壘
電子器件行業的供應鏈較為復雜,涉及多個環節和眾多供應商。保障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對于行業發展至關重要。當前,中國電子器件行業在關鍵材料和技術方面仍依賴進口,面臨外部供應風險。
4、市場準入壁壘
電子器件產品通常需要滿足嚴格的質量標準和認證要求,新進入者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和市場認證,這些都構成了市場準入的壁壘。
五、產業鏈
行業上游主要包括電子材料(如半導體材料、磁性材料、金屬材料)、封裝材料、輔助材料、專用設備與儀器的生產和供應。行業中游為電子元器件的制造,包括各類電子器件和電子元件的生產,如電阻、電容、電感、集成電路、光電器件等。電子元器件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涉及軍事、工業、電子電器、通訊設備、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多個行業。











六、行業現狀
國內外電子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給上游電子元器件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汽車電子、PDA、物聯網應用、5G通訊等產品的迅速啟動及發展,極大地帶動中國電子元器件市場的發展。在通訊類產品中,移動通信、光通信網絡,普通電話等都需要大量的元器件。另外,計算機及相關產品、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的需求依然強勁,這些都將成為中國電子元器件市場發展的動力。2022年我國電子器件制造行業總資產約超過45000億元。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支持與產業規劃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器件行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規劃,如《中國制造2025》、《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旨在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這些政策不僅為電子器件行業提供了資金支持,還鼓勵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了產業鏈的完善和產業結構的優化。
(2)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
隨著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加速,以及5G、物聯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電子器件的需求持續增長。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和出口市場,這為電子器件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3)產業鏈的完善與集群效應
中國電子器件行業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從上游的材料、設備制造到中游的元器件生產,再到下游的終端產品組裝,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集群。這種集群效應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效率,還促進了技術創新和知識共享,增強了整個行業的競爭力。
2、不利因素
(1)國際貿易摩擦和技術出口限制
近年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對電子器件行業產生了顯著影響。美國對中國部分科技企業實施了出口限制和制裁措施,限制了關鍵技術和元器件的進口,這對中國電子器件行業的供應鏈安全和產業升級構成了挑戰。
(2)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不足
盡管中國電子器件行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在高端產品和核心技術方面仍存在依賴進口的現象。例如,先進的半導體制造設備、高端芯片設計和制造技術等方面,中國企業與國際領先企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種技術依賴限制了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3)產業集中度不高和產業鏈協同不足
中國電子器件行業中,中小企業占比較高,這些企業在資金、技術、規模等方面相對較弱,難以形成有效的規模經濟。此外,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和整合不夠緊密,影響了整個行業的效率和競爭力,也制約了行業的快速發展。
八、競爭格局
我國電子器件供給主要包括自產及進口兩部分。我國電子器件行業發展晚于歐美及日韓等發達國家,但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帶來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及產業鏈配套不斷完善,電子器件行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我國電子器件產品附加值仍較低,自產自用或出口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大多數中高端技術仍被國外廠商所壟斷,核心IC、基礎電子材料、設備等仍高度依賴進口,尤其在半導體、功率器件等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產品結構尚存優化空間。
華微電子全力推進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基地項目建設,持續擴大產能,增強芯片制造能力;推動電力電子器件外延生產線項目建設,向上游原材料制備業務拓展,保障供應鏈安全可控;推動先進功率器件半導體封裝基地項目建設,向下游封裝業務拓展,逐步建立汽車電子封裝專線。2022年公司半導體分立器件收入為18.85億元。
九、發展趨勢
當前,我國正處于搶占全球信息技術科技創新制高點和推動自主軟件系統規模化應用的重要交匯期,在以5G、新型算力中心為代表的新一輪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和內生動力日益增強等多種因素的共同驅動下,我國電子器件產業增長態勢穩固,產品向微小型化、集成化方向發展。電子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兩化深度融合的趨勢推動下,我國電子器件行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高,成為工業領域長遠發展的關鍵。隨著我國海外擴張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子器件件生產企業正在向國際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發展。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