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數據統計,2022年我國民族樂器企業前30強銷售收入合計達到18.85億元,同比增長21.05%,恢復至2019年水準。2023年以來,在國內經濟的穩步復蘇、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拉動居民對于民族樂器產品需求持續增長,有望帶動我國民族樂器企業銷售收入不斷提升,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定義及分類
民族樂器指的是各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并傳承下來的樂器,它們通常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民族樂器種類繁多,按照演奏方式可以分為弦樂器、吹奏樂器、打擊樂器、自由氣鳴樂器、電聲樂器等幾大類。中國的民族樂器不僅在音樂表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習慣、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二、行業政策
民族樂器行業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記憶。為高質量實施文化強國戰略,近年來,我國政府對民族樂器行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推動其發展和保護,這些政策不僅為民族樂器行業提供了有力支持,還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也紛紛響應國家號召,相繼發布多項產業扶持政策,如《玉溪市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衡水市關于推動文化和旅游市場恢復振興的若干措施》《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實施方案》等,為我國民族樂器行業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三、行業壁壘
1、技術傳承壁壘
我國民族樂器行業在技術傳承方面遭遇不小的壁壘。一方面,民族樂器制作技藝的獨特性使得傳承工作極為復雜和繁瑣,要求傳承者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藝,還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隨著老一輩藝人的老去,新一代年輕人對于傳統技藝的學習和繼承意愿并不強烈,導致技藝傳承面臨斷層的風險。另一方面,現代科技手段在民族樂器制作中的應用尚顯不足,未能有效推動傳統技藝的現代化轉型。這使得民族樂器在音質、外觀等方面難以與現代審美需求相匹配,限制了其市場潛力的挖掘。
2、原材料獲取壁壘
由于民族樂器制作多依賴于天然材料,如珍稀木材、動物皮革等,這些原材料的稀缺性和價格高昂成為了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野生動物保護法規的嚴格實施,獲取這些原材料的難度逐漸加大。同時,市場上優質原材料的供應不足,導致樂器制作商在采購時面臨巨大的挑戰。另外,原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樂器的音質和品質,因此樂器制作商在篩選原材料時要求極高,這也增加了原材料獲取的難度。
3、市場認知壁壘
由于民族樂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其市場認知往往受限于大眾對其內涵與價值的理解。多數消費者對于民族樂器的認知停留在傳統、古老的印象上,缺乏對其現代創新與發展的了解。這導致民族樂器在市場上的接受度有限,難以與西方樂器等現代音樂元素相抗衡。同時,民族樂器行業在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上的投入不足,也限制了其市場影響力的擴大。
4、創新研發壁壘
傳統民族樂器制作技藝深厚,但現代科技與傳統技藝的融合度不高,導致創新研發進程緩慢。行業內的創新研發能力有限,缺乏專業的研發團隊和資金支持,使得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出受到制約。同時,市場對于民族樂器的創新需求與期待也在不斷提高,但行業內的新品研發往往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此外,民族樂器行業的創新還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許多人對民族樂器的創新持保守態度,這也限制了創新研發的進展。
四、發展歷程
我國民族樂器行業發展歷程總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21世紀,每個階段民族樂器行業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和機遇,但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如今,我國民族樂器行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也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獨特的魅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文化的深入交流,我國民族樂器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我國民族樂器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供應豐富多樣,主要包括各類木材、毛氈、絨布和金屬等。這些原材料在樂器的制作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不僅影響著樂器的外觀和質感,更直接關系到樂器的音質和性能。隨著樂器制作技藝的不斷提升,對原材料的質量和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原材料供應商需要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以滿足樂器制作的需求。中國民族樂器行業產業鏈如下圖所示:















我國民族樂器產業鏈中游集中了眾多的樂器加工廠和零售品牌。這些廠家和品牌將上游提供的原材料加工制作成精美的民族樂器,并通過設計、研發和品牌運營,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產品。中游環節的發展狀況直接決定了民族樂器市場的產品多樣性和品質水平,是推動整個產業鏈健康發展的關鍵一環。
我國民族樂器產品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領域。在文化教育領域,民族樂器作為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被廣泛應用于學校、培訓機構等場所;在演出娛樂行業,民族樂器以其獨特的音色和表現力,成為各類演出、音樂會等活動的必備樂器。此外,民族樂器還應用于音樂創作、影視配樂等多個行業,展現出其廣泛的應用價值和市場前景。這些行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民族樂器的文化內涵,也推動了民族樂器產業的持續發展。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的前身為成立于1958年的上海民族樂器一廠,2021年改制為有限公司,是中國民族樂器制造行業的領軍企業。旗下擁有中華老字號、上海品牌“敦煌牌”。企業主要生產古箏、琵琶、二胡、柳琴、揚琴、月琴、阮、笛、簫等民族樂器,產品銷往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并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多年來,企業堅持以文化為主線,以品牌建設和創新驅動為兩翼、合作共贏的發展戰略,通過建立民族樂器陳列館、舉辦民族器樂大賽、創建敦煌藝術學校等,將民族樂器文化滲透到了文史館展、社會公益、演藝、教育等多個領域。在積極開拓市場的同時,企業還十分注重產品的創新和研發,堅持“傳承經典,引領時尚”的理念,推出了仿古、巨型、時尚、微型、人文紀念、限量版等系列樂器,“敦煌”樂器已成為了中國民族樂器行業首屈一指的領軍產品。
(2)樂海樂器有限公司
樂海樂器有限公司創建于1985年,是中國民族樂器制造行業生產規模大、技術力量和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之一,專業生產各種民族樂器,旗下擁有海之尊、樂海、引松闌等多個品牌。公司主要生產揚琴、琵琶、二胡、古箏、阮、板胡、柳琴等200多種民族樂器,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美國、英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多年來,公司不斷追求產品品質的提升,相繼邀請到原北京民族樂器廠的老制作專家和蘇州、上海等地民族樂器廠的著名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并與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北京樂器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展開多項合作,共同研究、制作和完善樂器產品,并獲得專家及市場的認可。如今公司制作的各類樂器已遍布大江南北,深受廣大顧客的贊許。
六、行業現狀
受國內市場環境動蕩影響,2020年期間我國民族樂器行業發展受阻,行業前30強經營企業的銷售收入出現大幅下滑,同比下降18.18%。2021年以來,民族樂器企業積極調整發展戰略,穩步適應市場環境,不斷優化和改善生產工藝,推動企業經營業績穩步提升。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數據統計,2022年我國民族樂器企業前30強銷售收入合計達到18.85億元,同比增長21.05%,恢復至2019年水準。2023年以來,在國內經濟的穩步復蘇、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拉動居民對于民族樂器產品需求持續增長,有望帶動我國民族樂器企業銷售收入不斷提升,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文化自信的提升為民族樂器行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大力弘揚,國民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民族樂器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這種文化自信不僅為民族樂器行業提供了龐大的市場需求,也激發了行業內對于傳承與創新的動力。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民族樂器行業不斷挖掘和整理傳統音樂文化,同時結合現代審美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產品,進一步拓寬了市場空間。
(2)科技創新為民族樂器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科技在民族樂器制作技藝、演奏手法及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應用,為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在制作技藝方面,科技創新提高了樂器的音準、音質和外觀,使民族樂器更具現代感和市場競爭力。在演奏手法方面,科技創新為演奏者提供了更多表現手段,豐富了樂器的音樂表現力。同時,科技創新也推動了民族樂器教學方式的革新,使得更多人能夠便捷地學習和欣賞民族樂器。因此,科技創新不僅提升了民族樂器行業的制作水平和藝術表現力,也拓寬了行業的市場空間和受眾群體,為民族樂器行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3)教育市場的擴大為民族樂器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隨著音樂教育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培訓機構將民族樂器納入課程體系,這為民族樂器行業提供了龐大的潛在市場。學生們通過學習和演奏民族樂器,不僅能夠培養音樂素養,還能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教育機構對民族樂器的需求不斷增長,推動了民族樂器行業的創新與發展。同時,教育市場的擴大也提升了民族樂器行業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為行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不利因素
(1)傳統價值觀念與本土資源問題對行業發展構成挑戰
由于歷史原因,傳統價值觀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樂器的創新與發展。一些人對民族樂器的傳統形式與風格持有保守態度,難以接受新的創作與演奏方式,這限制了民族樂器在形式和內容上的突破。同時,本土資源的有限性也制約了民族樂器行業的創作與演出。缺乏豐富的本土音樂素材和文化底蘊,使得民族樂器在創作新品、豐富曲庫方面面臨困難。這些因素限制了民族樂器行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阻礙了行業的持續發展。
(2)文化多元化帶來較大沖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種文化形式交融碰撞,使得民族樂器在傳承與發展中面臨諸多挑戰。外來文化的涌入,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影響了對民族樂器的認知和接受度。許多年輕人更傾向于追求現代、流行的音樂形式,對傳統民族樂器的興趣逐漸減弱。與此同時,文化多元化也帶來了市場競爭的加劇,民族樂器需要與其他文化元素爭奪市場份額,難度加大。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民族樂器行業在推廣、傳承和市場開拓方面面臨重重困難。
(3)高素質人才流失
民族樂器行業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產業,高度依賴于具備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然而,現實中卻存在大量人才流失的現象。一方面,由于行業發展相對滯后,薪資待遇和職業前景不盡如人意,導致許多人才選擇轉行或流向其他更有吸引力的行業。另一方面,一些人才對民族樂器行業的認知和興趣有限,缺乏深入了解和投入的動力。這種人才流失不僅削弱了行業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也影響了民族樂器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八、競爭格局
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我國民族樂器企業的競爭格局較為復雜,行業內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分布不均,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大量的中小型企業和個體作坊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但同樣的,行業內仍存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杭州竹笛行業協會、樂海樂器有限責任公司等頭部企業,憑借長期積累的品牌影響力、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除此之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一些小型企業和個體經營者通過網絡平臺銷售產品,逐漸擴大了自己的市場份額;部分新興的民族樂器品牌也在不斷涌現,打破傳統的行業格局,為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2022年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10強榜單
九、發展趨勢
我國民族樂器行業正經歷著一系列深刻的變革與發展。首先,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成為行業的顯著趨勢,民族樂器在保持傳統韻味的同時,積極吸收現代音樂元素,推出新型樂器,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其次,國際化發展步伐加快,民族樂器正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國際知名度。同時,科技創新應用為民族樂器的制作和演奏帶來革命性變化,電子民族樂器的出現以及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使樂器制作和音樂錄制更加便捷高效。此外,個性化與定制化需求日益增長,企業提供更多定制化服務來滿足市場需求。總的來說,我國民族樂器行業正朝著多元化、開放和創新的方向發展,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和機遇。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