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際社會對能源安全、生態環境、異常氣候等領域的日益重視,減少化石能源燃燒、加快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風電行業發展,積極推進大型風電項目建設。2023年1-11月全國新增風電裝機4139萬千瓦,較2022年同期增加1887萬千瓦;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約4.1億千瓦,同比增長17.6%
一、定義及分類
風電行業是指利用風能來產生電能的行業,主要通過風力發電機組將風能轉化為電能。風電行業分類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風電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應用場景。其中,按照開發模式分類:風電可以分為集中式開發和分布式開發。集中式開發是指在大規模、大面積的地區集中開發風電項目,而分布式開發則是在城市、工業區等局部地區開發風電項目。
二、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作為國家經濟的宏觀調控部門,負責制定風電行業的發展規劃、電價政策,并具體負責項目審批及電價制定。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是研究提出風電行業發展戰略的建議,擬訂風電行業發展規劃,研究提出風電行業體制改革的建議,推進風電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等工作。
行業全國性自律組織主要有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推動風電行業技術進步并對先進技術進行推廣,推動風電行業發展。
2、行業相關政策
風電行業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發展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稅收優惠、電價補貼、鼓勵創新等,以促進風電產業的發展。其中,在產業規劃方面,2022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舉措。并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在風電裝備方面,2022年工信部等部門發布《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出,重點發展8MW以上陸上風電機組及13MW以上海上風電機組,研發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裝備。此外,國家發改委還提出要穩步推進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的綠電項目參與綠電交易,積極引導綠電、綠證價格,確保綠色電力的環境價值有效實現。各類國家政策的出臺,為風電行業發展指明方向,有助于風電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行業壁壘
1、政策壁壘
新的風電場開發建設項目需要經過相當嚴格的審批程序。通常首先需要通過當地(省級)政府主管部門以及各職能主管單位對土地、環保、地災、水保、林業、軍事、文物、電網接入等方面的審查并獲得所有前期支持性批復文件,在取得各項支持性文件的基礎上,取得發改委核準之后,仍需要履行土地使用權證辦理程序以及辦理后續項目開工建設權證等。待所有審批程序履行完畢后,方可進行項目建設。
2、技術壁壘
風電開發項目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風電項目開發及運營全過程對技術要求都非常高。其中,風電項目開發全過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包括風場選址、簽訂開發協議及風能資源評估;內部評估及政府審批;設計、建造及調試。風電項目開發需要開發企業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擁有屬于行業專有的技術訣竅,對缺乏技術積累的新進入者構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3、資本壁壘
風力發電行業投資規模大,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一般陸上風電場的建設成本在7000-9000元人民幣每千瓦,單個風電開發項目至少需要幾個億,甚至十幾億的投資規模。風電開發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要求為20%,因此,風電運營企業需要大量資金作為項目開發資本金。通常,在風電場開發的前幾年,尤其是開發、建設期,風電場項目回報率較低,對風電運營企業流動資金要求也較高。
4、人才壁壘
與火電、水電相比,風電產業起步較晚,行業缺乏從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及運營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近幾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爆發式的增長,對專業風電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全國風電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不足,特別是系統掌握風電理論并具有風電工程設計實踐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匱乏,構成了進入本行業的人才壁壘。
四、發展歷程
我國風電場建設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這一時期,中國開始探索并利用風能資源,并從外資企業引進風力發電技術。1986年,中國第一座風電場馬蘭風力發電廠在山東榮成并網發電,成為中國風電歷史的里程碑事件。在其后的十余年中,經歷了初期示范階段和產業化建立階段,裝機容量平穩、緩慢增長。自2003年起,隨著國家發改委首期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風電場建設進入規模化及國產化階段,裝機容量增長迅速。近年來,隨著國家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鼓勵風電開發的政策及法律法規,我國風電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并逐步成為全球第一大風電裝機國家。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風電產業鏈的上游行業主要是風電設備制造行業,主要包括風電機組整機制造企業以及風電機組零部件供應商。中游為風電場開發及建設,包括陸上風電場和海上風電場。風電行業的下游主要為風電運維及應用,核心客戶是電網公司,并通過電網公司將電力運輸到民用及工業用戶。風電行業產業鏈如下圖所示:














風電行業上游的零部件種類繁多,包括葉片、塔筒、發電機、風電鑄件等。這些零部件是風電設備制造的關鍵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風電設備的性能和可靠性。隨著國家對風電設備國產化的不斷推進,國內風電整機制造市場逐漸呈現出集中的趨勢。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風能、太陽能的開發、投資和運營為主營業務,積極發展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大力開發海上風電,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等。近年來,公司緊跟國家部署,聚焦基地化布局,積極推動風電規模化建設,風電裝機容量也持續擴大。2022年三峽能源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592.22萬千瓦,占全國風力發電行業市場份額的 4.36%,其中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87.52萬千瓦,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6.01%。2023年上半年,三峽能源新增風電裝機84.16萬千瓦,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676.38萬千瓦,占全國風力發電行業市場份額的4.31%,其中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494.62萬千瓦,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5.72%。
(2)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能源為主的大型綜合性發電集團,在全國擁有300多個風電場,以及光伏電站、火電生物質、潮汐和地熱等發電項目,在風電市場占有較大份額。近年來,公司持續推進風電項目建設。截至2023年6月末,龍源電力風電控股裝機容量26317.04兆瓦,其中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增風電裝機125.20兆瓦;風電發電量3310.84萬兆瓦時,同比增長9.57%。
六、行業現狀
隨著國際社會對能源安全、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日益重視,減少化石能源燃燒、加快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風能作為一種清潔而穩定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領域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開始發展風電。我國也積極推進風電發展,風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并成為全球風電第一大國。2023年以來,我國積極推進大型風電項目建設。2023年1-11月全國新增風電裝機4139萬千瓦,較2022年同期增加1887萬千瓦;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約4.1億千瓦,同比增長17.6%。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國家對風電扶持力度持續加大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需要增加新的能源來源,緩解能源供需矛盾。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快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風電行業發展。當前,開發利用風能已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風電行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2)我國風能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中國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開發潛力巨大。陸上3級及以上風能技術開發量在26億千瓦以上,近海海域3級以上風能技術開發量約5億千瓦。從風能資源潛力和可利用土地、海域面積等角度看,在現有風電技術條件下,中國風能資源足夠支撐20億千瓦以上風電裝機,風電將成為未來能源和電力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3)技術進步降低風電開發成本
風電在可再生能源中技術最為成熟。過去20年里,我國的風機制造技術經歷了技術引進、聯合開發和自主研發三個階段。由于我國逐步掌握了先進的風機制造技術,風電成本逐步下降,成為發電成本最接近傳統能源的新能源。隨著技術進步,風電機組價格降低,風電成本也逐漸降低。同時,特高壓技術的發展也為風電行業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年來,多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投入運營,有效化解我國風電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情況,支撐風電行業發展。
2、不利因素
(1)風電發展與電網規劃和建設不協調
隨著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風電上網問題正日益凸顯。按照國家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相關政策,電網企業必須接納并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然而,由于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三北”等偏遠地區,絕大部分處于電網末端,為電網建設相對薄弱的地區,容納風電能力很小。同時,相比火力發電,風電穩定性較弱,也間接造成了風電上網難。電網建設滯后已經成為制約風電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行業融資渠道相對單一
風力發電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具有投資大、回收期長的特點。風電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風電運營企業在資金方面面臨較大的壓力。目前風電運營企業主要采取自有資金加銀行貸款的方式籌集項目資金,融資渠道較為匱乏,只有少數上市風電運營企業得以通過股權融資等形式獲得融資。相對單一的融資渠道可能對風電運營企業帶來較高的財務風險。
(3)電網的調峰能力不足
由于風力存在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因此風力發電具有一定的隨機性。電網需要根據包括風電、光伏在內的各類型發電機組發電量的大小和電網用電量的變化情況,相應調整各類型發電機組的發電量,使得電網總發電量與用電量保持平衡。當電網的調峰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接受風力發電向電網輸送的電能時,電網會降低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能力,使得部分風電資源無法得到利用,這可能導致產生棄風限電現象,影響風電行業發展。
八、競爭格局
由于行業具有嚴格的進入門檻,風電行業呈現市場份額集中度較高的特征。2022年中國風電前15家企業新增裝機容量合計約為3116.5萬千瓦,占據了總新增裝機容量的62.5%。從累計裝機容量看,截至2022年底,前15家開發企業累計裝機容量合計超過了2.8億千瓦,占比達到了71.5%,進一步表明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從市場份額看,我國風電裝機主要集中在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華能集團、大唐集團、中廣核等國有控股企業中。從風電上市企業布局情況看,截至2023年6月底,龍源電力、三峽能源、大唐新能源、節能風電、新天綠能企業風電裝機規模均在500萬千瓦以上。其中,龍源電力、三峽能源、大唐新能源風電裝機規模更是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從風電發電量看,龍源電力風電發電量較大,2023年上半年龍源電力風電發電量超過330億千瓦時。
九、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風電行業發展。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多地紛紛發布了風電裝機規劃。隨著各地項目持續推進,未來,我國風電行業的裝機規模將持續擴大,為全國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同時,相較于陸上風電,海上風能資源更為豐富,風速更高、風力穩定,且不受地形和建筑物的影響,海上風電成為未來風電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鏈的完善,海上風電成本將逐漸降低,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快速增長。總體來看,風電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雙碳”背景下,2023年中國風力發電(風電)行業蓬勃發展[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408/1ba88a0bac4b4a65439b806124f6fc0f4ab03cad.png?x-oss-process=style/w320)
“雙碳”背景下,2023年中國風力發電(風電)行業蓬勃發展[圖]
2022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3763萬千瓦,累計裝機36544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約占91.65%,海上風電約占8.35%,與此同時,發電量也在持續增長,2022年中國風電發電量再創歷史新高,突破7600億千瓦時,風電工程投資額完成2145億元,在“雙碳”政策背景下,未來中國風電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
![2022年中國風電行業重點企業對比分析:振江股份vs容知日新vs中天科技 [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330/99d4e8a78387e45474dcca8da0b56041c69dec09.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2年中國風電行業重點企業對比分析:振江股份vs容知日新vs中天科技 [圖]
2022年各自的營收為29.0億元、5.5億元以及402.7億元,中天科技的總營業收入遠遠高于其他兩家企業。
![2022年全球風電行業市場分析: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持續增長,海上風電占比提高[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330/ce25a2275c336b52d58303ed80fb7924b3fd1022.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2年全球風電行業市場分析: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持續增長,海上風電占比提高[圖]
隨著國際社會對能源安全、生態環境、異常氣候等問題的日益重視,減少化石能源燃燒,加快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對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島嶼、草原牧區、山區和高原地帶,因地制宜地利用風力發電,非常適合。截至2022年末,全球累計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