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2281
0
33
科學家揭示聚糖抗體反應在人工生物瓣膜鈣化和惡化中的作用
人工心臟瓣膜(BHV)通常用于替代嚴重病變的心臟瓣膜,但其對結構性瓣膜退化(SVD)的易感性限制了在年輕患者中的應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團隊揭示了聚糖抗體反應在人工生物瓣膜鈣化和惡化中的作用。
科研人員研制出唐氏綜合征大鼠模型
據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網站消息,日本鳥取大學醫學部、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運用染色體工學技術,成功研制出唐氏綜合征(Down syndrome,DS)大鼠模型,可以更好地再現DS病征表現,有助于推動疾病機制的研究。
科學家發現工程化Wnt配體能夠修復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血腦屏障
血腦屏障能夠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免受有害的血源性因素影響。血腦屏障功能障礙是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標志,目前仍缺乏恢復血腦屏障功能的治療方法。
科學家發現一種有望實現早期肺癌無創篩查的新手段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人類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肺癌大多無明顯臨床癥狀,這種無癥狀狀態往往延誤了患者的就醫及治療,所有階段的肺癌5年總生存率為19%,然而早期肺癌的檢出率增加5%,其生存率可提高為57%。
科學家開發移植肺器官血型轉化技術
大多數人類可以根據紅細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與抗原B而將血液分成4種血型,也就是ABO血型系統:A型、B型、AB型、O型。輸血時要進行血型匹配,否則會引發嚴重的血液凝集,威脅生命。
科學家利用空間分辨的同位素示蹤揭示組織代謝活動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空間分辨的同位素示蹤揭示組織代謝活性,相關論文于近日發表在《Nature Methods》雜志上,題為:Spatially resolved isotope tracing reveals tissue metabolic activity。
科學家揭示人類卵母細胞紡錘體主軸不穩定性的機制
人類卵母細胞紡錘體易組裝出具有不穩定兩極的減數分裂主軸,但主軸不穩定的機制仍不清楚。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Mechanism of spindle pole organization and instability in human oocytes”的文章,發現分子馬達KIFC1(驅動蛋白超家族蛋白C1)的缺乏將導致人類卵母細胞紡錘體不穩定。
科學家發現大腦中存在由外泌體介導的新型細胞通訊方式
神經元會通過突觸傳遞神經遞質,這些神經遞質從一個神經元移動到相鄰的神經元,從而在整個大腦中發送、接收和傳遞信號。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杜克大學醫學院等研究團隊發現健康大腦中存在一種新型細胞通訊方式,即通過外泌體在神經元之間轉運大量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