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57267
20000
4
國外科研人員利用人工智能加速碳捕獲材料研發
英國赫瑞瓦特大學科研人員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模型,能夠準確預測金屬有機框架和其他吸附劑的熱容量,為未來的碳捕獲技術開辟了應用前景。研究發表在《自然·材料》雜志上。
美科研人員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全球氣候模型
近期,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研人員用人工智能技術將重力波帶入模型建設,使全球氣候變化模擬更接近實際。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雜志上。
商湯集團IPO后首份業績報告:2021年商湯集團實現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36.4%,毛利率69.7% [圖]
3月25日,商湯集團發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經審核全年業績。商湯集團實現營收4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6.4%,毛利率69.7%。2021年商湯繼續保持行業領先的研發投入,研發支出30.6億元(扣除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占收入比65.1%;研發人才增至4274人,占員工總數的70%。
科學家研發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左心室肥厚檢查方法
左心室肥厚是一種較常見的心血管系統心肌改變,左心室肥厚可以是對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自然反應,也可能會是對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的病理反應,不過更可能由增加心臟后負荷或心肌疾病引起的。
科學家借助人工智能發現新的胞內蛋白
近期,美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結合顯微鏡、生物化學和人工智能(AI)的技術——尺度集成細胞(MuSIC)技術,實現了直接從細胞顯微鏡圖像繪制細胞圖譜,從而發現了大量未知的胞內蛋白。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標題為“A multi-scale map of cell structure fusing protein images and interactions”。
科學家將人工智能技術成功用于蛋白質復合物結構預測
蛋白質作為構成人體組織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蛋白質的相互作用能產生許多效應,如形成特異底物作用通道、生成新的結合位點、失活、作用底物專一性和動力學變化等,細胞的代謝、信號傳導以及基因表達調控都與錯綜復雜的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密切相關。
百度于海南成立人工智能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近兩年,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注冊量爆增[圖]
企查查APP顯示,7月9日,海南小度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周冀,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技術平臺;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技術咨詢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