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505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寺廟、聚落址、城址和宅第的數量最多。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了180處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事件。
1961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的“國保”在60年間的前十位排名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智研咨詢整理
2021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的“國保”前十位排名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智研咨詢整理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18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已整整60年。
截至2019年我國公布第八批時,共有“國保”5058處。這些從數十萬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遴選出的杰出代表,代表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文明發展歷程。
1961年3月4日公布了180處“國保”
早在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便頒布了《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之調查發掘暫行辦法》《關于保護古文物建筑的指示》;1953年又頒布《關于在基本建設工程中保護歷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等一系列法令,以保護“文物建筑”“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及“歷史及革命文物”。
1956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在農業生產建設中保護文物的通知》,要求各地提出保護單位的名單并將之公布。各省隨即開展了文物普查工作并陸續公布“文物保護單位”,這便是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
1958年,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將各地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匯編成冊,內部發行了《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匯編》,并隨即結合已有的研究基礎,草擬了第一批全國性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經過各地的反饋以及多次研討,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了180處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國保”)。
第二批6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1982年公布。這與第一批“國保”已相隔21年。從那時起,“國保”認定和公布的速度明顯加快,總量迅速擴充:1988年第三批為258處、1996年第四批250處、2001年第五批521處、2006年第六批1081處、2013年第七批1944處;待到2019年公布最新的第八批“國保”762處,“國保”總量從最初的180處增長到5058處。
值得同時關注的是:根據自2007年開展、持續5年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核定,全國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總量,業已超過760000處。這充分展示了歷史文明古國的豐厚文化積淀。
時光荏苒。60年的光陰,足以讓青蔥少年變成花甲老人。對于分布在廣袤中華大地上的那些存在了百年、千年甚至萬年的文物來說,卻不過是匆匆一瞬;在此期間,一批又一批文物保護工作者為之奉獻終生。


2025-2031年中國文物保護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文物保護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 》共十四章,包含文物保護年行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文物保護行業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