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金融科技市場,隨著以數字化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成果逐步融入金融體系,推動著金融業加快數字化變革和創新的步伐。科技金融帶來效率的提升,降低了成本。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和大科技公司信貸總額近8000億美元,中國、美國和英國是金融科技信貸最大的市場。同時,次貸危機以來,全球金融領域一致強調對同屬于銀行業務尤其是創新業務,要強調監管的一致性,要有同樣監管標準,要建立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并能保護消費者的監管政策環境。
最近,國務院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強調,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堅決維護金融穩定,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會議指出,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系。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尊重國際共識和規則,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范風險。
全球大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競合游戲愈演愈烈,尤其新興市場和發達經濟體中,大科技公司金融業務的擴張更為廣泛而迅速。如何在新技術帶來的便利與風險中讓金融服務更安全,傳統金融機構開始與大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大科技公司的數據優勢開展金融服務,提供信貸給企業,提高風控水平。
當前形勢下,國內科技金融創新的步伐不能停,數字貨幣的探索和實驗也在積極展開,與之匹配的監管制度的建設要加快,需要制定復雜而完備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使風險防范的紅線和底線更牢固。日前,中國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起草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已經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這些政策的制定和出臺,表明了金融領域和資本市場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監管制度建設的要義,向市場發出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范風險的明確信號。


2024-2030年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七章,包含中國商業銀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概況分析,中國“互聯網+” 供應鏈金融平臺商業模式創新優秀案例剖析,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投資機會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