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衛健委、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德爾塔等變異株的流行,全球疫情大幅反彈。前一段時間,我國也面臨短時間內多源多點發生疫情的復雜局面。當下,本輪疫情局勢如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有效果嗎?第三劑加強針要不要打?哪些人打?怎么打?日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多位專家對此作出回應。
疫苗接種對本輪疫情的控制是有好處的
“目前,我國本輪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在會上介紹,全國現有本土確診病例自8月16日首次下降以來,已連續11天下降。
9月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8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廣東7例,云南4例,上海2例,四川2例,福建1例,河南1例,廣西1例),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四川2例,福建1例,河南1例,廣東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9月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
資料來源:衛健委、智研咨詢整理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4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54人,重癥病例與前一日持平。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615例(其中重癥病例4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8468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853例,無死亡病例。
9月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及治愈出院病例
資料來源:衛健委、智研咨詢整理
截至9月5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840例(其中重癥病例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89552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5028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16659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5237人。
截至9月5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現有確診病、治愈出院病例、死亡病例
資料來源:衛健委、智研咨詢整理
截至9月5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追蹤到密切接觸及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
資料來源:衛健委、智研咨詢整理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8例,其中境外輸入17例,本土1例(在廣東廣州市);當日轉為確診病例5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8例(境外輸入16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416例(境外輸入376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28203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2121例(出院11814例,死亡212例),澳門特別行政區63例(出院61例),臺灣地區16019例(出院13751例,死亡837例)。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增無癥狀感染者分布
資料來源:衛健委、智研咨詢整理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
資料來源:衛健委、智研咨詢整理
在南京、揚州、鄭州等地的疫情中,有些人接種疫苗后仍被感染。有民眾擔心,本輪疫情中新冠病毒疫苗起到作用了嗎?
“可以很明確地說,新冠疫苗接種對這波疫情的控制是有好處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給出了一組數據:在重癥病例中,完成免疫程序14天以上的人員,占重癥的比例小于5%,也就是說,95%以上的重癥患者是沒有接種或者沒有完成免疫程序的人員;在60歲以上重癥人群當中,超過90%的人沒有接種疫苗或沒有完成免疫程序。其中,揚州出現的危重癥患者都沒有接種疫苗。
“這次疫情蔓延到了數十個城市,相比去年沒有疫苗廣泛接種條件下產生的病例數要少。”鄭忠偉介紹,這次南京、揚州、鄭州等地發生的疫情全是德爾塔株感染,近期鐘南山院士團隊針對廣東疫情的研究表明,接種兩劑疫苗后,對中度新冠肺炎的保護效果達到70%,對重癥的保護效果達到100%。廣東省疾控中心的研究發現,沒有接種疫苗或者只接種一劑疫苗者的病毒載量是接種完疫苗者的3倍,也就是說,接種完疫苗的人群再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也是下降的。
鄭忠偉強調,目前綜合各方面情況來看,我國新冠病毒疫苗明確具有預防感染、預防重癥和死亡的能力,公眾不必懷疑新冠病毒疫苗的作用。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提示,新冠病毒疫苗完成全程接種才能產生更好的免疫效果、保護效果,即滅活疫苗需要接種兩劑次、蛋白亞單位疫苗需要接種三劑次。他建議,還沒有完成免疫程序的受種者,一定要按照程序及時完成接種。
加強接種能夠提升疫苗的保護效果
對于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已達6個月的人群,是否需要打加強針?哪些人群可以開展加強接種?
“近期我們疫苗研發專班組織專家對是否要開展加強針的接種進行了專門研究。”鄭忠偉介紹,結合國藥中生和北京科興關于加強針疫苗的研究結果發現,接種加強針是安全的,接種第三劑后,受種者的抗體水平出現了快速上升。“3天以后就開始出現上升,7天以后升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到14天的時候,大概相當于原來的10—30倍不等。”鄭忠偉說,研究顯示,雖然接種加強針6個月后抗體仍然出現了下降,但是下降到的低點也超過前面2劑接種的峰值。從免疫原性的角度來看,加強接種能夠提升疫苗的保護效果。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很好,重點是外防輸入。”鄭忠偉說,對輸入風險高的,比如海關、邊檢、航空、隔離點、定點醫療機構等的工作人員,在完成免疫程序6個月后,可以開展加強接種。
“在常規接種中,我們發現,免疫功能相對較低的人群及60歲以上的人群接種后產生的免疫效果沒有18—59歲的好,但是這些人群恰恰是感染后的高危人群,他們感染后出現重癥、危重癥、死亡的風險要高于其他人群。”鄭忠偉說,專家建議,這類人群在接種后6個月,可以開展一劑加強針。另外,由于工作、學習、交流的需要,我國部分人群要去境外疫情高風險地區或國家,專家建議這類人群在接種滿6個月后,可以開展加強免疫接種。
對于現階段是否對全人群開展接種6個月后的加強免疫,專家認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并且要根據疫情的情況做出綜合研判。
老年人是疫苗接種最優先人群之一
“從前期對全球各個國家新冠疾病的監測結果來看,60歲以上的老人,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重癥率比較高,死亡率也比較高。”王華慶表示,實際上,這些人群患病之后需要住院、救治、搶救的比例較大,住院時間也比較長。所以,從各個國家接種疫苗的策略來說,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是疫苗接種的最優先人群之一。
“老年人群體比較特殊,在接種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強調。”王華慶表示,首先,老年人中患基礎性疾病的比例較大,有的可能患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疾病。所以在接種疫苗之前,要對自己目前的發病狀況做一個評估。如果基礎性疾病處在穩定期,應該去接種疫苗。但有的老年人無法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出評估,這個時候可以咨詢醫生,或者咨詢接種現場的臨床醫生。
“另外,去接種點接種之前,要做好預約工作,避免老年人在現場等待時間比較長。”王華慶指出,老年人去接種時要穿比較寬松的衣服,便于接種。同時,要了解疫苗相關知識、疾病知識及接種流程。
“去現場時,對老年人的要求跟其他疫苗接種人群是一樣的。”王華慶說,老年人也要做好個人的防護,必要的時候,要有家人陪護去接種點進行接種。同時,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要把自己的健康狀況和患病情況向接種醫生報告,讓接種醫生有一個相應的判斷。
“老年人接種后一定要留觀30分鐘。”王華慶強調,留觀應該是在接種留觀現場,坐在椅子上留觀30分鐘,防止其他一些意外情況發生。


2024-2030年中國新冠疫苗行業市場經營管理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
《2024-2030年中國新冠疫苗行業市場經營管理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 》共十三章,包含中國新冠疫苗行業領先企業發展分析,2024-2030年新冠疫苗市場供需前景及趨勢預測,中國新冠疫苗行業投資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