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茲海默?。ˋ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種隨年齡增長而大概率發(fā)生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研究表明重復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為一種非侵入性腦刺激治療方案,可緩解輕-中度AD患者認知障礙相關癥狀,但相關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近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的研究團隊發(fā)現rTMS緩解AD認知障礙可能與其抑制患者神經元內β-淀粉樣蛋白產生、提高β-淀粉樣蛋白腦內清除效率有關。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雜志,標題為“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creases the brain’s drainage efficiency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該研究顯示,高頻rTMS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可明顯改善AD模型小鼠的長時程物體識別記憶和空間記憶。進一步研究發(fā)現,rTMS治療組的β-淀粉樣蛋白(導致AD的關鍵因子)生成減少,且在腦內排泄通路的清除效率顯著提高,從而顯著減少腦內β-淀粉樣蛋白的沉積,抑制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過度活化,并改善前額葉皮層和海馬等記憶相關腦區(qū)的神經元活性及認知功能。
該研究為闡明rTMS改善AD認知障礙的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證據,也為優(yōu)化AD認知障礙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