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領導的一支大型國際研究團隊對T細胞進行了基因工程化以作為對抗胰腺癌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在實驗室條件下顯示出抗腫瘤活性,并提高了動物的存活率。
胰腺癌是一種最致命的癌癥,素有癌癥之王的稱號。在確診5年后,患者的存活率只有5%。高死亡率的原因是癌癥在晚期前沒有任何癥狀,而且胰腺癌細胞的擴散速度非常迅速。因此,它也被證明比大多數其他類型的癌癥更難以治療。
近年來,醫學研究人員已經開始研究使用免疫療法對抗胰腺癌的可能性,他們試圖誘導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為了使免疫治療有效,T細胞必須能到達腫瘤并殺死它們。胰腺中的腫瘤細胞通常被間質組織覆蓋,這使得藥物很難殺死它們,而免疫細胞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此外,先前的研究表明,胰腺腫瘤會釋放出一種叫做CXCL16的物質,吸引那些不能攻擊腫瘤的非T細胞免疫細胞,它們的存在干擾了能發起攻擊的T細胞。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集中研究了一種T細胞,這種細胞已經顯示出摧毀胰腺腫瘤的能力,但它還缺乏能吸引CXCL16的合適受體。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研究人員使用基因工程給T細胞提供了缺失的受體。研究人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測試了他們設計的T細胞。首先,他們將其注射到實驗小鼠皮下的胰腺腫瘤中。在第二組實驗中,這些工程T細胞被注射進移植到小鼠胰腺上的胰腺腫瘤組織中。在這兩種情況下,工程T細胞都顯示出持續的抗腫瘤活性,并提高了存活率。受研究結果的啟發,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將他們的方法應用于臨床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