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今年底,武漢商超將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省禁止生產和銷售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餐飲行業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面對從限塑到禁塑的轉折,業內人士認為:全生物降解產業風口已經來臨。
塑料,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然而,隨著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廣泛使用,白色污染愈演愈烈。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導熊漢國跟蹤研究塑料及替代產品30年,他認為,全生物降解塑料,應是解決白色污染較為徹底的路徑之一。
熊漢國介紹,全生物降解塑料廢棄在土壤中,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目前,全生物降解塑料分天然與合成兩種。天然材料包括淀粉、纖維素等,合成材料包括PLA、PBAT、PCL等。
今年8月,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湖北“禁塑”時間表:到今年底,武漢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明年底,實施范圍擴大至宜昌市、襄陽市建成區;之后逐步擴展全省,到2025年,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眼下的商超等場所,塑料袋等已成必需品。除了商超,快遞與外賣,被認為是一次性塑料包裝使用最多的另兩大行業。國家郵政局日前宣布,2022年底,北京、上海等六省市郵政快遞網點,禁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2017年,外賣巨頭美團啟動“青山計劃”,迄今累計投放全生物降解包裝袋超2000萬個。美團稱,未來將為平臺所有商家提供外賣包裝可回收、可降解,或可重復使用的解決方案。
業內一項調研顯示,不含快遞外賣包裝,我省每年僅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就超過5萬噸。
面對巨大的可降解商機,默默深耕多年的湖北企業“摩拳擦掌”,對市場前景信心十足。武漢華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生物降解研發生產20年,是生物降解材料的國標起草單位,已規劃年產能10萬噸。孝感易生新材料有限公司正擴建廠房和生產線,廣邀下游企業聯合投資。湖北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主攻食品、藥品生物降解包裝和可降解地膜。
省發改委環資處調研員符建國介紹,從今年開始,我省每年都將對符合要求的塑料替代項目予以資金補貼,支持省內塑料替代企業擴大規模和技術改造。同時,支持武漢、荊門等地建設全生物降解材料示范園區,形成輻射全國的生物降解產品研發、原料改性、制品生產等產業聚集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