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4.9萬億元,同比增長5.6%,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6個百分點。我國海洋資源要素保障不斷強化,新興產業持續壯大,海洋數智化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海洋外貿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海洋經濟延續平穩較快發展態勢。
資源供給穩步提升
作為蘊藏著巨大發展能量的資源寶庫,上半年,海洋能源、食物及水資源供給穩定增長。
海洋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6%、10.5%,海上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26.4%。我國海上最大自營油田——綏中36-1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1億噸,渤海油田“旅大5-2”油田二次調整項目、恩平21-4油田開發項目相繼投產。
“藍色糧倉”建設持續推進,海水養殖產量同比增長超5%。上半年,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國能共享號”平臺投產,深遠海養殖裝備“經海七號”和三文魚陸基循環水養殖成功出魚,進一步夯實優質海產品供給基礎。
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取得顯著進展。天津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30萬噸示范)項目一期工程第4條生產線調試成功,已具備日產12萬噸海淡水的供水條件,將助力完善多元供水體系。
上半年,全國批準用海面積同比增長16.9%,項目涉及投資額超5000億元。為更好推動海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高效有序配置,沿海多地積極探索海域管理新方式。浙江臺州開展海域使用權網上交易,依托浙江省自然資源智慧交易服務平臺完成首宗海域使用權出讓;廣西北海實施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海域使用權“交海即交證”登記模式,實現成交后5個工作日內取得海域不動產權證書。
產業生態不斷完善
培育海洋傳統產業新優勢、激活新興產業新活力、謀劃未來產業新賽道,是構建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的關鍵。通過打造以產業化為目標的創新機制,塑造以市場化為核心的海洋產業生態,“藍色引擎”動能正持續增強。
上半年,全球新造船市場持續活躍,我國海洋船舶工業交出亮眼成績單。海船新承接訂單量、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同比分別增長超24%、31%和23%,三大造船指標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船型研發與設計能力同步提升,上半年行業推出多種綠色環保新船型。
海洋旅游進入繁榮發展新周期,旅游市場供需兩旺。上半年海洋旅客周轉量、海洋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9%、5.4%。隨著一系列郵輪經濟支持政策密集出臺,郵輪經濟加快復蘇,上半年共有23艘郵輪運營206個航次,郵輪旅客運輸量近50萬人次。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加速回暖。上半年新承接訂單金額為去年同期3倍,海洋油氣、海洋清潔能源、海洋漁業等裝備制造不斷取得新突破。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首臺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吊裝成功,深遠海養殖網箱裝備“深藍2號”實現陸地完工,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完成海上安裝,大型海上風電多功能運維母船“豐華23”號正式交付。
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穩步發展,海洋藥物研發有序推進。具有維持血脂健康水平和增強免疫力的雙功效磷蝦油新品發布,免疫抗腫瘤海洋一類新藥“注射用BG136”順利完成一期臨床試驗,“藍色藥庫”開發計劃項目抗乙肝病毒新藥LY102獲臨床準入。
海運貿易持續回暖
在外需回暖、外貿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等一系列積極因素影響下,海運貿易展現出較強韌性,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高于一季度1.4個百分點。受全球換船進入高峰期和船舶綠色低碳轉型等因素影響,船舶產品出口金額同比增長91.1%;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出口規模持續擴大,出口金額同比增長32.3%。
沿海港口智慧化、綠色化建設步伐加快。上半年,我國港口新增7座大型自動化碼頭,已建和在建的自動化碼頭數量繼續位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港羅涇港區集裝箱碼頭完成全新一代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改造,舟山鼠浪湖礦石中轉碼頭全流程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完成,福州港江陰港區8號、9號泊位改造實現零排放、全電動碼頭,上海港洋山港區首次完成了國際集裝箱綠色甲醇加注。國際干線集裝箱船舶和郵輪靠港已常態化使用岸電,沿海干線樞紐港岸電設施覆蓋率超過90%。
海運外貿航線網絡不斷完善。“武漢—南沙港—東南亞”鐵海聯運線路開通,泉州港口岸開通首條直達印尼海運航線,陸海新通道“澳大利亞—湛江—遵義”海鐵聯運線路開通,“江西南昌—廈門港—沙特阿拉伯”開啟多式聯運通道,廈門港分別新增日本、馬來西亞東馬地區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航線。
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我國海洋經濟延續較快發展態勢。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海洋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下階段,要統籌推進海洋經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未來產業布局建設,著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鞏固和增強海洋經濟向好態勢。
轉自中國經濟網


2025-2031年中國海洋經濟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海洋經濟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共九章,包含海洋經濟產業相關企業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海洋經濟產業前景及投融資策略,中國海洋經濟企業IPO上市策略指導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