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作為基荷能源的重要角色,兼具成長性和穩定性。1)核心要素一:核電可作為基荷能源,與水電、火電形成互補效應。核電發電平穩,2023 年核電平均利用小時數高達7670h,近三年均保持在7500h 以上,其平均利用小時數遙遙領先,高于火電、水電等其他能源。2)核心要素二:核電經濟性優勢凸顯,具備現金牛特性。核電站建設與運營周期較長,短期設備廠商確認收入增多,長期運營商盈利穩健增長。電價:核電上網電價穩定性強,大多維持在0.40-0.45元/千瓦時,變動幅度較小,普遍持平或低于沿海各省煤電標桿電價。成本:投資建設和財務成本占比較高,核電LCOE 低于煤電、海風和光伏等,長期運行的核電成本競爭力凸顯。投資收益:核電站單位造價高,固定成本高,運營成本低,核電站投資回收期大約為17 年,而設計壽命一般為40-60 年,運營后期盈利能力較強,長期看具備較穩定的投資價值。3)核心要素三:國內外需求共振,核電產業景氣上行。需求側:2024 年我國發電量有望達到9.9 萬億kWh,電力需求旺盛,核電作為可靠的基荷能源,預計2035 年核電發電量占比達10%。供給側:近幾年核電機組審批加速,十四五期間將按照每年6-8 臺新機組進行核準,在建裝機容量逐步擴大,2023 年已增至57.03GW。
國內核電規模持續增長,三代核電技術多點開花,四代技術已形成示范應用。
近年來中國新核準電機組數量加速,2019-2023 年核準數量分別達4/4/5/10/10臺,處于歷史高位。截至2023 年底,國內在運行核電機組55 臺,在建26 臺,總裝機容量達30GW,其中華龍一號已成為中國三代核電發展的重要代表,中國四代技術也領先全球,目前已有山東石島灣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投入商業運行,打開核電發展新空間。
核電產業鏈百舸爭流,相關環節持續受益。1)上游:鈾長協合同保障供應穩定;2)中游:在核島設備領域,東方電氣與上海電氣的技術實力全國領先,在常規島設備領域東方電氣、上海電氣與哈電集團三足鼎立,隨著核準加速,核電設備廠商步入密集交付期;3)下游:核電滲透率仍較低,2035 年有望達10%,需求空間廣闊,核電運營商格局穩定。
投資建議:短期看,近三年核電機組審批加速,核電設備廠商將迎來密集交付期,重點推薦核島和常規島主設備廠商【東方電氣】,建議關注【上海電氣】;重點推薦核級電機廠商【佳電股份】、【臥龍電驅】,建議關注吊籃筒體和堆內構件供應商【海陸重工】,核級閥門供應商【江蘇神通】、【中核科技】。長期看,核電行業兼具成長性和穩定性,2035 年核電發電量占比有望達10%,重點推薦核電運營商【中國核電】、謹慎推薦【中國廣核】。
風險提示:1)審批核準進度不及預期。2)建設進度不及預期。3)核電電價波動風險。4)核電機組運行風險。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轉自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鄧永康/王一如/朱碧野/趙丹/李孝鵬/李佳/黎靜


2025-2031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共十四章,包括國內主要核電企業經營狀況分析,核電產業投資分析,核電產業發展前景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