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的科研團隊對受試者聞到10種不同氣味時的腦電波進行監測,并通過腦解碼技術和表征相似性分析,揭示腦內嗅覺神經活動機制。該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題為:“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odor representations in the human brain revealed by EEG decoding”。
前期,磁共振腦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I,fMRI)在嗅覺研究中的應用顯示,以梨狀皮層為代表的初級嗅覺區和眶額皮層、海馬、島葉等構成的次級嗅覺區為主的腦功能區與嗅覺相關,但是嗅覺神經活動是何時產生的以及不同氣味激發的嗅覺神經活動是以何種順序產生的,尚不明確。
本研究中,科研人員使用果香、腐臭等10種不同性質的測試氣味,對22名受試者聞到10種不同氣味時的腦部活動進行監測,并讓受試者對氣味的性質進行判斷,根據各時間節點的腦電圖數據,構建氣味信息判斷的腦解碼模型。
研究結果顯示,氣味信息呈現后0.1秒,大腦就開始對氣味信息進行解讀。初期的氣味信息處理主要局限在初級嗅覺區,而后期的嗅覺產生于眶額皮層、海馬、島葉等更廣泛的腦功能區。并且研究發現,難聞氣味激發的嗅覺神經活動在氣味呈現后0.3秒出現,比好聞氣味激發的嗅覺神經活動快0.2秒。
本研究揭示了氣味信息轉化為嗅覺的神經活動過程,進一步加深了對于嗅覺神經機制的理解,有助于推動嗅覺關聯疾病的研究。
原文鏈接:
https://www.a.u-tokyo.ac.jp/topics/topics_20220519-1.html
注:本文摘編自國外相關研究報道,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2-2028年中國科研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2022-2028年中國科研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共十二章,包含未來科研行業發展預測,科研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中國科研行業投資與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