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提出,展望2035年,能源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建成現代能源體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綠色生產和消費模式廣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2030年達到25%的基礎上進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主體電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效,碳排放總量達峰后穩中有降。
《規劃》明確,將重點增強能源供應鏈穩定性和安全性、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優化能源發展布局、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增強能源治理效能、構建開放共贏能源國際合作新格局。
從全球發展的大趨勢看,世界能源正在全面加快轉型,推動能源和工業體系形成新格局,綠色低碳發展提速,能源產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能源生產逐步向集中式與分散式并重轉變,全球能源發展呈現出明顯的低碳化、智能化、多元化、多極化趨勢。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要加快構建的,就是順應世界大趨勢、大方向的“現代能源體系”。
《規劃》主要從3個方面,推動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一是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障安全是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十四五”時期將從戰略安全、運行安全、應急安全等多個維度,加強能源綜合保障能力建設。到2025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
二是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關鍵,重點就是做好增加清潔能源供應能力的“加法”和減少能源產業鏈碳排放的“減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能源消費模式,到2025年,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三是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科技創新是能源發展的重要動力,“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發揮好科技創新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推動能源系統效率大幅提高,全面提升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此外,《規劃》還提出,提升終端用能低碳化電氣化水平。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交等領域應用,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20%左右。優化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全面推動車樁協同發展,推進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間的能量和信息雙向互動,開展光、儲、充、換相結合的新型充換電場站試點示范。
2021年,全國風電發電裝機容量為32848萬千瓦時,同比增漲16.6%;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為30656萬千瓦時,同比增漲20.9%。
2017-2021年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容量情況(單位:萬千瓦時)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智研咨詢整理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5-2031年中國聚光太陽能發電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產業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聚光太陽能發電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產業前景研判報告》共八章,包含國內外主要聚光系統及組件供應商分析,2024年中國聚光光電行業的五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聚光太陽能發電投資前景預測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