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中國互聯網醫療內容平臺的市場規模不斷上升。平臺在獲取內容授權流量收入的同時,拓展在線問診、醫藥電商等收入。其中,2020年受疫情影響,醫藥企業的營銷預算縮減,醫療內容授權流量收入下降,而在線問診和醫藥電商收入增加?;ヂ摼W醫療內容行業的市場規模在2021年預計為302.8億元,2025年市場規模將擴增至625.7億元。
2018-2025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內容平臺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互聯網醫療用戶的信息獲取需求大,互聯網醫療平臺提供的服務貫穿了居民診療需求的全旅程。其中,用戶使用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前三大原因包含:患病知識獲取、網絡購藥、在線問診服務,占比分別為62.2%、52.3%、50.0%。人群獲取信息需求驅動醫療內容平臺的出現,市場對醫療內容的關注總體呈上升趨勢。
2021年互聯網醫療用戶主要目的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相較于問答類信息,其他形式的內容多是面向一類具有相似健康焦慮的用戶,為用戶提供基礎認知,高度同質化。然而,同質化內容遠不足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數據顯示,問答類內容是用戶最頻繁觸達的形式,用戶偏好比例達78.5%,遠高于用戶對于其他形式內容的喜好。
2021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內容平臺用戶對于內容形式的偏好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運作模式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
數據顯示, 2021年中國醫生每月從互聯網醫療平臺獲得的收入。數據顯示,85%的醫生每月從在線診療平臺獲得的收入低于1000元,收入高于3000元的的醫生僅1%。
2021年中國醫生每月從互聯網醫療平臺獲得的收入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數據顯示,55%的醫生推薦患者到線上治療的原因是有互聯網醫院或數字化患者管理平臺支持,更加方便管理患者。27%的醫生推薦患者到線上治療的原因是減輕科室壓力。
2021年中國醫生愿意推薦線下患者到線上治療的原因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數據顯示,2020年,52%的醫生參加在線問診的原因是平臺邀請,22%的醫生參加在線問診的原因是本院開設互聯網醫院,醫院要求參加,9%的醫生參加在線問診的原因是疫情期間患者不方便來院治療。
2020年中國醫生參加在線問診的主要原因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數據顯示,互聯網醫療內容平臺用戶集中在18-30歲的人群,年輕人對于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接受意愿更高。由于互聯網用戶的年輕人占比較高且互聯網醫療發展尚處于早期,年輕用戶對于平臺的接受意愿較高。
2021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平臺用戶年齡分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數據顯示,87.1%的用戶在身體稍有不適,但又暫時不想去醫院時選擇使用互聯網醫療平臺。其次,身體健康有養生保健需求,及身體不適有就診需求的用戶,占比分別為63.55%和62.2%。然而,不論在何種身體狀態下,用戶對醫療內容都有迫切需求。
2021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內容用戶在不同身體狀態下對平臺的偏好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數據顯示,影響醫療內容用戶對于醫生選擇的前三大因素為醫生是否在實體醫院執業、醫生回復及時、醫生職稱,占比分別為57.9%、50.8%、48.6%。用戶在選擇咨詢醫生時,除醫生回復的實效性外,醫生的執業資質和職稱等級仍是他們較為關注的因素。醫生是否權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用戶對于醫生的選擇。
2021年影響中國互聯網醫療內容用戶選擇醫生的因素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醫療內容用戶的內容付費習慣尚未形成,對于知識付費的意愿較低。僅28.6%的用戶在獲取免費的基礎信息之后,愿意付費獲取詳細解讀內容。其中,53.4%的用戶每年愿意為內容付費的金額在201-800元。
2021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內容用戶每年的內容付費意愿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數據顯示:79.4%的互聯網醫療內容用戶愿意為問診付費,單次付費金額集中在11-50元的占比最大,為45.1%。超過80%的互聯網醫療內容用戶的單次付費金額在11-200元之間。
2021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內容用戶的單次問診付費金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趨勢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趨勢研判報告 》共八章,包含中國互聯網醫療重點企業及平臺分析,2025-2031年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2025-2031年互聯網醫療行業投融資策略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