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原產我國,陜西是原產地和主產省之一。由于自然條件適宜杏樹生長,所以在省內分布廣泛,品種資源豐富。陜西杏品種和類型約有400多個,其中約有350個是當地原產。許多是國內外著名的豐產優質良種。著名的有華縣大接杏、臨潼大銀杏、長安海東杏、三原曹杏、三原張公園杏、禮泉二轉子杏、旬陽荷包杏、商縣白沙杏,淳化葫蘆杏、乾縣廣杏、華縣克拉拉、遲梆子和干穎杏等。其中,華縣大接杏、三原張公園杏和禮泉二轉子杏是優良的大果型資源,華縣大接杏是優良的半矮化資源,旬陽荷包杏是優良的早熟大果型資源,華縣克拉拉杏是優良的仁用杏資源,商縣白沙杏是優良的加工杏品種,此外還從新疆、甘肅等省區引進了許多優良品種,如蘭州大接杏、唐王川大接杏和阿克西米西等。
陜西的杏品種資源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陜西各地均有杏樹栽培,以關中地區分布最多,產量最高·優良品種數量最多。主產縣有華縣、華陰,大荔、長安、三原、乾縣、臨潼﹑涇陽、禮泉、藍田、綏德和商縣等。其分布情況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區。
陜西杏樹的分布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杏原產我國,隸屬于薔薇科杏屬,是我國特有的果樹之一,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于杏具有耐干旱、抗寒、耐瘠薄土壤,對不良環境適應性較強,又是經濟樹種,種植它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所以,陜西省1993年組織專家進行考察論證,決定在陜北白于山區實施“陜北百萬畝仁用杏基地建設”科技扶貧項目。經過近年來的努力,陜西省杏產業取得較大的成績,2020年陜西省杏果園面積達52.1萬畝,較2019年增加了0.13萬畝,同比增長0.3%。
2014-2020年陜西省杏果園面積統計
資料來源:陜西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杏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其中,2020年陜西省杏掛果面積為41.18萬畝,較2019年減少了1.65萬畝,同比減少3.9%。
2014-2020年陜西省杏掛果面積統計
資料來源:陜西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近年來陜西省杏掛果面積占果園面積的比例快速增長,2019年陜西省杏掛果面積占果園面積的82.41%,較2018年增長了0.04%,2020年較2019年小幅下滑,2020年陜西省杏掛果面積占果園面積的79.04%,較2019年減少了3.37%。
2014-2020年陜西省杏掛果面積占果園面積的比例走勢圖
資料來源:陜西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陜西省杏果園面積的增加,陜西省杏產量也隨之增長,2019年陜西省杏產量達13.66萬噸,較2018年增加了1.16萬噸,同比增長9.3%,2020年較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陜西省杏產量為13.31萬噸,較2019年減少了0.35萬噸,同比減少2.6%。
2014-2020年陜西省杏產量統計
資料來源:陜西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栽培技術的不斷提升,陜西省杏畝均產量快速提升,2020年陜西省杏畝均產量達323公斤/畝,較2019年減少了4.00公斤/畝,同比減少1.3%。
2014-2020年陜西省杏畝均產量統計
資料來源:陜西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21-2027年中國杏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2021-2027年中國杏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共十三章,包含2021-2027年中國杏產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2021-2027年中國杏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