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海河流
全國入海河流水質狀況總體為輕度污染,與上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其中,II類水質斷面43個,占比22.3%;III類水質斷面88個,占比45.6%;IV類水質斷面48個,占比24.9%;V類水質斷面13個,占比6.7%;劣V類水質斷面1個,占比0.5%;無I類水質斷面。
2020年全國入海河流斷面水質類別比例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上海、廣西水質狀況優良;遼寧、浙江、福建、廣東水質狀況良好,主要超標指標為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等;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海南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主要超標指標為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等。
2020年沿海各省(區、市)入海河流斷面水質類別比例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智研咨詢整理
二、直排海污染源
2020年,各類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總量約為712993萬噸,不同類型污染源中,綜合排污口排放污水量最大,其次為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排放量最少。各項主要污染物中,除鉛外,綜合排污口排放量均最大。
2020年各類直排海污染源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污染源類別 | 排口數(個) | 污水量(萬噸) | 化學需氧量(噸) | 石油類(噸) | 氨氮(噸) | 總氮(噸) | 總磷(噸) | 六價鉻(千克) | 鉛(千克) | 汞(千克) | 鎘(千克) |
工業 | 189 | 209665 | 27413 | 109.7 | 852 | 5592 | 146 | 489.9 | 4176 | 40.1 | 162.1 |
生活 | 56 | 78961 | 17561 | 86.6 | 536 | 5661 | 124 | 148.5 | 5488.6 | 35.4 | 50.8 |
綜合 | 197 | 424367 | 103927 | 453.5 | 2868 | 35611 | 1183 | 1514.7 | 4436.3 | 306.7 | 379.6 |
合計 | 442 | 712993 | 148901 | 649.8 | 4256 | 46864 | 1453 | 2153.1 | 14100.9 | 382.2 | 592.5 |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智研咨詢整理
四大海區中,東海污水排放量最多,排口數165分,污水排放量376512萬噸;其次是南海排口數143個,污水排放量136019萬噸;黃海排口數77個,污水排放量117566萬噸;渤海排口數57個,污水排放量82897萬噸。
2020年四大海區直排海污染源污水及主要污染物受納總量
海區 | 排口數(個) | 污水量(萬噸) | 化學需氧量(噸) | 石油類(噸) | 氨氮(噸) | 總氮(噸) | 總磷(噸) | 六價鉻(千克) | 鉛(千克) | 汞(千克) | 鎘(千克) |
渤海 | 57 | 82897 | 9551 | 76 | 209 | 2185 | 75 | 111.2 | 5803.5 | 50 | 176.5 |
黃海 | 77 | 117566 | 27647 | 185.2 | 618 | 9564 | 194 | 1086.2 | 1401.8 | 160.6 | 44.4 |
東海 | 165 | 376512 | 77261 | 299 | 2055 | 24835 | 391 | 709 | 811 | 124 | 245.1 |
南海 | 143 | 136019 | 34441 | 89.7 | 1373 | 10281 | 794 | 246.8 | 6084.6 | 47.7 | 126.5 |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智研咨詢整理
各省(區、市)中,浙江省污水排放總量最高,排口數100個,污水排放量209630萬噸;其次福建省排口數55個,污水排放量138637萬噸;山東省排口數68個,污水排放量90547萬噸。
2020年沿海各省(區、市)直排海污染源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省份 | 排口數(個) | 污水量(萬噸) | 化學需氧量(噸) | 石油類(噸) | 氨氮(噸) | 總氮(噸) | 總磷(噸) | 六價鉻(千克) | 鉛(千克) | 汞(千克) | 鎘(千克) |
遼寧 | 25 | 41691 | 6400 | 85.1 | 144 | 2978 | 64 | - | - | 1.9 | 0.8 |
河北 | 7 | 57237 | 1978 | 0.3 | 39 | 709 | 34 | 28 | 12.8 | 5.8 | 0.3 |
天津 | 14 | 4918 | 949 | 1.5 | 21 | 255 | 5 | - | 52 | 2.1 | 2.9 |
山東 | 68 | 90547 | 26060 | 15.4 | 583 | 7357 | 152 | 1096.9 | 6890.5 | 195.4 | 190.7 |
江蘇 | 20 | 6070 | 1812 | 19.9 | 40 | 451 | 15 | 72.4 | 250 | 5.4 | 26.3 |
上海 | 10 | 28245 | 6573 | 24.9 | 122 | 1782 | 33 | - | 273.4 | 44.8 | 59.7 |
浙江 | 100 | 209630 | 55927 | 198.9 | 1291 | 17898 | 238 | 403.6 | 492.4 | 74.6 | 179.3 |
福建 | 55 | 138637 | 14761 | 75.3 | 641 | 5155 | 120 | 305.3 | 45.2 | 4.6 | 6.1 |
廣東 | 72 | 81563 | 19401 | 61.2 | 616 | 5359 | 181 | 236.9 | 5144.1 | 33.5 | 91.6 |
廣西 | 44 | 19760 | 4796 | 20.9 | 357 | 1815 | 532 | 9.9 | 503 | 4 | 30.9 |
海南 | 27 | 34696 | 10245 | 7.5 | 400 | 3106 | 80 | - | 437.5 | 10.1 | 4 |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智研咨詢整理
三、海洋垃圾
海洋垃圾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灘垃圾和海底垃圾,其中,海面目測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27個/平方千米,表層水體拖網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5363個/平方千米,平均密度為9.6千克/平方千米;海灘垃圾平均個數為216689個/平方千米,平均密度為1244千克/平方千米;海底垃圾平均個數為7348個/平方千米,平均密度為12.6千克/平方千米。
2020年海洋垃圾平均數量及平均密度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班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產業發展動態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海面漂浮垃圾中塑料類垃圾數量最多,占85.7%,其次為木制品類,占10.6%;海灘垃圾中塑料類垃圾數量最多,占84.6%,其次為木制品類和紙制品類,均占4.1%;海底垃圾中塑料類垃圾數量最多,占83.1%,其次為木制品類,占6.8%。
2020年海洋垃圾主要類型占比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智研咨詢整理
四、海洋污染防治措施
多職能的海上執法隊伍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裝備,承擔多種海上執法任務,為多個海洋管理部門服務,既可以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利用,又能提高效率,切實履行海上執法職責。
海洋污染防治措施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