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植分布
蓮霧又名水甕果,原產馬來半島、安達曼群島等地。中國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和福建等省(區)有零星種植。蓮霧屬熱帶常綠果樹,性喜溫暖怕寒,生育最適溫度在25-30℃,果實發育期最適溫度則為15-25℃,從花蕾發育至果實成熟期,遇10℃以下的低溫,極易凍傷造成裂果及落果,果實生育后期遇連續下雨則易發生裂果,而臺風則易造成折枝、落葉、落果。蓮霧喜歡溫潤肥沃的土壤,而且很耐濕。對土壤質地的選擇不苛刻,沙土粘土均可種植。土壤從微酸性到微堿性(PH5.5-7.8)均適合。臺灣省屏東縣、嘉義縣、宜蘭縣及高雄市等地為蓮霧最適種植區域。
臺灣省蓮霧種植分布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種植現狀
由于蓮霧具有高產值的潛,挑戰性高,很適合臺灣小農型態經營。2013年臺灣省蓮霧產值達到峰值,產值為50.26億臺幣,隨后不斷下降,2016年后保持穩定,2019年臺灣省蓮霧產值為33.61億臺幣,較2018年的29.01億臺幣同比增長15.9%。
2010-2019年臺灣省蓮霧產值
資料來源:臺灣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蓮霧是臺灣重要熱帶水果產業,幾十年來產期調節及栽培管理技術,已奠定了產業經營的基礎。但由于蓮霧栽培需要注意的細節較多,資產及人力投入大,面對環境的不穩定及市場上眾多水果的競爭,臺灣省蓮霧經營利潤有所下降,因此栽培面積也逐年下降。
2019年中國臺灣省蓮霧種植面積為3.26千公頃,較2018年減少了0.15千公頃;收獲面積為3.15千公頃,較2018年減少了0.16千公頃。
2010-2019年臺灣省蓮霧種植面積收獲面積(千公頃)
資料來源:臺灣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屏東縣為臺灣省最大的蓮霧種植基地,2019年屏東縣蓮霧種植面積為2264.4公頃,占全省總種植面積的69.6%;高雄市蓮霧種植面積為408.7公頃,占全省總種植面積的12.6%;嘉義縣蓮霧種植面積為207.8公頃,占全省總種植面積的6.4%。
2014-2019年臺灣省主要地區蓮霧產種植面積(公頃)
資料來源:臺灣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臺灣省為中國最大的蓮霧生產省份,2010-2013年中國臺灣省產量不斷增加,2014-2018年產量開始下降,2019年稍有回升。2019年中國臺灣省蓮霧產量為5.70萬噸,較2018年增加了0.81萬噸。
2010-2019年臺灣省蓮霧產量
資料來源:臺灣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屏東縣蓮霧產量為44365.7噸,高雄市蓮霧產量為5770.7噸,嘉義縣蓮霧產量為3651.7噸,宜蘭縣蓮霧產量為1596.3噸,南投縣及臺南市蓮霧產量分別為781.5噸、309.9噸。
2014-2019年臺灣省主要地區蓮霧產量(噸)
資料來源:臺灣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蓮霧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臺灣省蓮霧單產面積為14.78噸/公頃,2019年臺灣省蓮霧單產面積為18.10噸/公頃,較2018年增加了3.32噸/公頃。
2010-2019年臺灣省蓮霧單產面積
資料來源:臺灣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三、價格走勢
近段時間,臺灣省蓮霧價格不斷上漲,2020年臺灣省蓮霧價格為67.76元/公斤,較2019年增加了8.81元/公斤;2020年1月臺灣省蓮霧價格為72.14元/公斤,2021年2月臺灣省蓮霧價格為77.26元/公斤。
2010-2021年臺灣省蓮霧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臺灣省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四、出口情況
臺灣蓮霧以其形美色艷,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及礦物質等優勢逐步得到內地消費者的青睞,特別是反季節果實,價格更是倍增,堪稱果中之王。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臺灣省蓮霧出口至大陸4857.9噸,出口金額為1947.7萬美元;2020年中國臺灣省蓮霧出口至大陸4666.8噸,出口金額為1826.1萬美元。
2017-2020年臺灣省蓮霧出口至中國大陸數量及金額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中國臺灣省蓮霧出口至大陸數量占總產量的6.0%,2019年中國臺灣省蓮霧出口至大陸數量占總產量的8.5%。
2017-2019年臺灣省蓮霧出口至中國大陸數量占產量比重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2021-2027年中國蓮霧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
《2021-2027年中國蓮霧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共十三章,包含2021-2027年中國蓮霧產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2021-2027年中國蓮霧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