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發展回顧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機構以及政策性銀行。
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主線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在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以及補短板,銀行業金融機構承擔著相應的改革任務,要大力傾斜實體經濟支柱產業,調整信貸結構,加大對地方小微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配置金融資源的效率,從而把握改革機遇,主動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轉型,加快推動國家經濟改革進程。
銀行業金融機構相關政策
日期 | 頒布部門 | 行業政策法規 | 概述 |
2003年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 |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 為了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督管理,規范監督管理行為,防范和化解銀行業風險,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促進銀行業健康發展 |
2015年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 為了保護商業銀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規范商業銀行的行為,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加強監督管理,保障商業銀行的穩健運行,維護金融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
2016年 | 銀監會 | 《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 | 為了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水平而制定的法規,2016年7月6日,《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由中國銀監會起草,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銀監會將根據各界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指引》,適時發布,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
2017年 | 銀監會 | 《《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 | 為加強商業銀行股權監管,規范銀行股東行為,銀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
2018年 | 銀監會 | 《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 |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切實鞏固前期專項治理成果,著力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做精專業、合規經營、穩健發展。 |
2018年 | 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 | 《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 | 近年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總體保持穩定,新型資本工具發行環境逐步改善。為拓寬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提升其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
2018年 |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 | 關于發布《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注冊評價規則》的公告(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公告[2018]6號) | 為規范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維護投資人和發行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銀行間市場健康發展,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第1號)及相關法律法規,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組織市場成員制定了《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規范指引》,于2011年4月26日經交易商協會第二屆常務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并經人民銀行備案同意,現予公布施行。 |
2018年 |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 | 指出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本質是資產管理業務,而資產管理業務作為金融業務,屬于特許經營業務,須納入金融監管;未經許可,不得依托互聯網公開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 |
2018年 |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 《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 | 為促進商業銀行加強大額風險暴露管理,有效防控客戶集中度風險,維護商業銀行穩健運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
2019年 | 銀保監會 | 《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 | 為預防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做好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
2019年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 | 1、肯定了金融風險防控的成績; 2、明年重點工作中,依然要打好三大攻堅戰; 3、明年重點工作中,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4、明年重點工作中,要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 5、在“六穩措施”中,強調貨幣政策的作用。 |
2020年 | 央行工作會議 | 央行2020年工作會議明確七大工作重點:保持穩健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是重中之重 | 會議確定了央行今年的七大重點工作領域,包括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加大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加強金融科技研發和應用、提高金融服務和金融管理水平等。其中,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居于首位。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通過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建設,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國之一。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金融機構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量在不斷增多,2015-2020年期間,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是增加的,其中,中國農村商業銀行增加680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增加318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增加70家;其他金融機構增加41家。也有少許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量減少,農村信用社減少732家;農村合作銀行減少44家;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減少1家。
2015年、2020年中國銀行機構體系增減情況(單位:家)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機構情況表
單位:家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政策性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 | 3 | 3 | 3 | 3 | 3 | 3 |
大型商業銀行 | 5 | 5 | 5 | 6 | 6 | 6 |
股份制商業銀行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城市商業銀行 | 133 | 134 | 134 | 134 | 134 | 133 |
民營銀行 | 5 | 8 | 17 | 17 | 18 | 19 |
農村商業銀行 | 859 | 1114 | 1262 | 1397 | 1478 | 1539 |
農村合作銀行 | 71 | 40 | 33 | 30 | 28 | 27 |
農村信用社 | 1373 | 1125 | 965 | 812 | 722 | 641 |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 1373 | 1504 | 1623 | 1674 | 1687 | 1691 |
非銀行金融機構 | 385 | 412 | 437 | 444 | 451 | 455 |
外資銀行 | 40 | 39 | 39 | 41 | 41 | 41 |
其他機構(郵儲和中德住房儲蓄銀行) | 2 | 5 | 2 | 1 | 4 | 1 |
理財子公司 | 0 | 0 | 0 | 0 | 9 | 20 |
金融資產投資公司 | 0 | 0 | 0 | 0 | 5 | 5 |
(注:2018年起大型商業銀行中包括郵政儲蓄銀行)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現代經濟的核心是金融,而銀行又是金融的核心,金融在公眾生活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整體來看,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盈利能力呈穩定增長趨勢,2019年,面對日益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我國金融業總體穩健運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盈利能力基本穩定。2020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銀行業金融機構盈利22625億元,比上年減少1337億元。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盈利能力及增長(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銀行作為金融的最大支柱,有責任幫助地方實體經濟做大做強。而地方實體經濟也需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其輸血,獲取多維度支持,在銀行的支持才優化地方實體經濟產業結構,促使國家穩步提升整體經濟實力。
中國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主要金融力量,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抵補能力保持較高的水平,2020年中國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1.2%;至2020年中國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4.5%,增長3.3個百分點。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抵補能力(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有進一步提升,2015年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13.5%;2020年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14.7%,較2015年提升1.2個百分點。
2015、2020年中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20年中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情況表
年份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項目 | - | - | - | - | - | - |
核心一級資本凈額 | 106268.30 | 119366.90 | 132195.10 | 147549.80 | 1653274 | 178516.3 |
一級資本凈額 | 1101094 | 124860.50 | 139488.10 | 154910 | 1813252 | 200453.9 |
資本凈額 | 131030.10 | 147419.60 | 167814.90 | 189833.50 | 222236.9 | 244882.9 |
信用風險加權資產 | 884711.60 | 1012258.60 | 1125547.20 | 1.221385.6 | 1385257 | 1527047.2 |
市場鳳險加權資產 | 8.613.1 | 12053.30 | 13241.60 | 17386.00 | 217892 | 21210.4 |
操作風險加權資產 | 77226.10 | 84235.60 | 88216.90 | 92994.9 | 103525 | 110531.9 |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 10.9 | 10.8 | 10.8 | 11 | 109 | 10.7 |
-級資本充足率 | 11.3 | 11.2 | 11.3 | 11.6 | 19 | 120 |
資本充足率 | 13.5 | 13.3 | 13.6 | 14.2 | 14.6 | 14.7 |
(注:2019年起商業銀行中包括郵政儲蓄銀行數據,與此前年度不可比)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逐年穩定增長,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319.7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74萬億元,增長率為10.26%。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及增長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319.74萬億元,其中:政策性銀行及國京開發銀行29.41萬億元;大型商業銀行128.43萬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57.86萬億元;城市商業銀行41.07萬億元;農村商業銀行33.40萬億元;農村合作銀行3191億元;農村信用社5.87萬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15.88萬億元;外資銀行3.78萬億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1.94萬億元。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情況表
單位:億元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銀行業金融機構 | 1993454 | 2322532 | 2524040 | 2682401 | 2900025 | 3197417 |
其中:政策性銀行及國京開發銀行 | 192847 | 229935 | 255306 | 270718 | 280206 | 294096 |
大型商業銀行 | 781630 | 865982 | 928145 | 983534 | 1167770 | 1284290 |
股份制商業銀行 | 369880 | 434732 | 449620 | 470202 | 517818 | 578625 |
城市商業銀行 | 225802 | 282378 | 317217 | 343459 | 372750 | 410699 |
農村商業銀行 | 152342 | 202680 | 237033 | 262616 | 292567 | 334004 |
農村合作銀行 | 7625 | 4359 | 3633 | 3055 | 2961 | 3191 |
農村信用社 | 86541 | 79496 | 73525 | 64990 | 59655 | 58717 |
非銀行金融機構 | 64883 | 79311 | 119424 | 133554 | 145126 | 158799 |
外資銀行 | 26808 | 29286 | 32438 | 33452 | 34833 | 37819 |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 10063 | 12436 | 14017 | 15127 | 16974 | 19402 |
(注1:數據為法人合計口徑;2:2017年起非銀行金融機構所有者權益數據含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些前年度不可比。3:2019年起大型商業銀行中包括郵政儲蓄銀行數據,與些前年度不可比)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15年以來,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呈增長態勢,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293.11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7.57萬億元,同比增長10.38%。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及增長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從總負債來看,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293.11萬億元,其中:政策性銀行及國京開發銀行總負債27.51萬億元;大型商業銀行總負債117.77萬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負債53.24萬億元;城市商業銀行總負債38.15萬億元;農村商業銀行總負債30.83萬億元;農村合作銀行總負債2966億元;農村信用社總負債5.52萬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總負債13.04萬億元;外資銀行總負債3.33萬億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總負債1.74萬億元。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情況表
單位:億元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銀行業金融機構 | 1841401 | 2148228 | 2328704 | 2465777 | 2655363 | 2931133 |
其中:政策性銀行及國京開發銀行 | 178483 | 214617 | 239156 | 253752 | 262113 | 275127 |
大型商業銀行 | 720402 | 799259 | 855636 | 903780 | 1071312 | 1177684 |
股份制商業銀行 | 346668 | 407970 | 419047 | 435938 | 476644 | 532425 |
城市商業銀行 | 211321 | 264040 | 295342 | 318254 | 344974 | 381541 |
農村商業銀行 | 140343 | 187513 | 219125 | 241798 | 268758 | 308342 |
農村合作銀行 | 6955 | 3996 | 3341 | 2809 | 2733 | 2966 |
農村信用社 | 81379 | 74798 | 69135 | 60880 | 55931 | 55212 |
非銀行金融機構 | 52657 | 64638 | 98146 | 109598 | 118764 | 130357 |
外資銀行 | 23289 | 25566 | 28603 | 29315 | 30440 | 33344 |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 8740 | 10923 | 12352 | 13343 | 15084 | 17419 |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19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后利潤呈穩定增長趨勢,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后利潤2.26萬億元,較2019年減少0.14萬億元。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后利潤及增長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后利潤2.26萬億元,其中:政策性銀行及國京開發銀行稅后利潤1168.9:億元;大型商業銀行稅后利潤10924.6: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稅后利潤4106.6億元;城市商業銀行稅后利潤2145.6:億元;農村商業銀行稅后利潤1952.8:億元;農村合作銀行稅后利潤8.4:億元;農村信用社稅后利潤174.3: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稅后利潤1804.2:億元;外資銀行稅后利潤:億元;170.4:億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稅后利潤76.9:億元。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后利潤情況表
單位:億元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銀行業金融機構 | 19738.1 | 20732.4 | 22008.1 | 22848.3 | 23962.3 | 22625.5 |
其中,政策性銀行及國京開發銀行 | 1162 | 1254.3 | 1111.9 | 1320.5 | 1367.8 | 1168.9 |
大型商業銀行 | 8925.4 | 8789.8 | 9177.9 | 9573.2 | 10606.1 | 10924.6 |
股份制商業銀行 | 3373.2 | 3534 | 3684.3 | 3881 | 4232.7 | 4106.6 |
城市商業銀行 | 1993.6 | 2244.5 | 2473.5 | 2460.8 | 2509.4 | 2145.6 |
農村商業銀行 | 1487.4 | 1784.5 | 1974.6 | 2094.4 | 2286.5 | 1952.8 |
農村合作銀行 | 82.4 | 37.5 | 24.3 | 14.2 | 10.4 | 8.4 |
農村信用社 | 663.7 | 518.9 | 488.5 | 399.7 | 293.7 | 174.3 |
非銀行金融機構 | 1437 | 1554.6 | 2314.8 | 2175.9 | 2256.7 | 1804.2 |
外資銀行 | 1529 | 128 | 146.6 | 248.2 | 216.1 | 170.4 |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 115.3 | 108.1 | 115.3 | 100.2 | 101 | 76.9 |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利潤率為0.9%,資本利潤率為10.4%;商業銀行的資產利潤率為0.9%,資本利潤率為11%。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利潤率為0.7%,資本利潤率為8.8%;商業銀行的資產利潤率為0.8%,資本利潤率為9.5%。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盈利性情況表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20年期間,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呈增長態勢,不良貸款率總體穩定保持在1.9%-2%之間,2019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為31924.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為34740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情況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為34740億元,其中:次級、可疑、損失貸款余額分別為16508.7億元、13343.9億元、4887.4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95%、0.7%、0.3%。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情況表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不良貸款余額:億元 | 19624.4 | 21935.7 | 23892.2 | 28426.2 | 31924.1 | 34740 |
次級 | 9678.1 | 9554.4 | 9731.1 | 12053.7 | 13745.6 | 16508.7 |
可疑 | 7987.9 | 9424.7 | 10703.7 | 12233.7 | 13199.7 | 13343.9 |
損失 | 1958.4 | 2956.7 | 3457.4 | 4138.9 | 4978.8 | 4887.4 |
不良貸款率:% | 1.9 | 1.9 | 1.9 | 2 | 2 | 1.9 |
次級 | 1 | 0.8 | 0.8 | 0.8 | 0.9 | 0.9 |
可疑 | 0.8 | 0.8 | 0.8 | 0.8 | 0.8 | 0.7 |
損失 | 0.2 | 0.3 | 0.3 | 0.3 | 0.3 | 0.3 |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7014.8億元,其中:次級貸款余額12786.2億元,可疑貸款余額10520.4億元,損失貸款余額3708.1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9%、0.7%、0.3%。
2020年年中國商業銀行貸款減值準備金為49834.3億元,同比增長4925億元;撥備覆蓋率184.5%比上年下降1.6百分點。
2015-2020年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及準備金情況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不良貸款余額:億元 | 12744.2 | 15122.5 | 17057 | 20253.7 | 24134.7 | 27014.8 |
次級 | 5922.8 | 6091.4 | 6250.5 | 8010 | 10138.8 | 12786.2 |
可疑 | 5282.7 | 6640.1 | 7964.6 | 9100.7 | 10101.9 | 10520.4 |
損失 | 1538.6 | 2391.1 | 2841.9 | 3143 | 3893.9 | 3708.1 |
不良貸款率:% | 1.7 | 1.7 | 1.7 | 1.8 | 1.9 | 1.8 |
次級 | 0.8 | 0.7 | 0.6 | 0.7 | 0.8 | 0.9 |
可疑 | 0.7 | 0.8 | 0.8 | 0.8 | 0.8 | 0.7 |
摜失 | 0.2 | 0.3 | 0.3 | 0.3 | 0.3 | 0.3 |
貸款減值準備金 | 23089.4 | 26676.2 | 3094.3 | 37733.8 | 44909.3 | 49834.3 |
撥備覆蓋率% | 181.2 | 176.4 | 181.4 | 1863 | 186.1 | 184.5 |
(注:2019年起商業銀行中包括郵政儲蓄銀行數據,與此前年度不可比)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流動性比例呈增長走勢,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流動性比例59.3%。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比例58.4%。
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流動性比例情況(單位:%)
(注:2019年起商業銀行中包括郵政儲蓄銀行數據,與此前年度不可比)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統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的策略
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撐,幫助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金融服務的根本和宗旨。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更需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本領。
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促進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經濟發展少不了金融的支持,特別是地方實體經濟的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更是在其中發揮不可取代的支持作用,必須嚴格履行社會責任,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做好地方小微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工作,堅定不移深化經濟改革,促使地方實體經濟和金融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的策略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2-2028年中國財富管理金融機構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機會預測報告
《2022-2028年中國財富管理金融機構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機會預測報告》共九章,包含2017-2021年財富管理金融機構行業各區域市場概況,財富管理金融機構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2022-2028年中國財富管理金融機構行業發展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