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產業鏈逐漸完善。氫能源產業鏈上游是氫氣的制備,主要技術方式有傳統能源的熱化學重整、電解水和光解水等;中游是氫氣的儲運環節,主要技術方式包括低溫液態、高壓氣態和固體材料儲氫;下游是氫氣的應用,氫氣應用可以滲透到傳統能源的各個方面,包括交通運輸、工業燃料、發電等,主要技術是直接燃燒和燃料電池技術。
氫能源產業鏈構成: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氫來源廣泛,工業氫氣主要來源于天然氣水蒸氣重整和煤氣化,氯堿、鋼鐵、焦化等工業也副產大量氫氣,未來生物質、可再生能源制氫可獲得無碳排放清潔氫氣。氫化工原料的利用是目前最有希望實現氫能規模化利用的有效途徑。2018年,全球純氫消費量約為7390×104t,合成甲醇、金屬冶煉等產品中的含氫量約為4200×104t,其中煉油及合成氨產業消費量達到純氫總消費量的94.3%。隨著氫能在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未來氫氣的需求量將快速增長。據統計,2019年全球氫產量規模為0.36Mt。
2010-2023年全球氫產量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IEA
從各種弛放氣中回收氫氣不僅可以獲得工業生產所需的氫氣,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還可以減輕尾氣排放或尾氣直接燃燒所引起的環境污染。一方面石油化工、合成氨等眾多行業需要大量的氫氣作為生產原料,另一方面這些行業在生產過程中又產生了大量的含氫廢氣,而這些廢氣以往都作為燃料燒掉或直接放火炬燒掉,造成氫氣資源的浪費。近年來,隨著氫氣利用程度的不斷擴大,氫氣的需求日益增大,所有這些因素都激勵著人們開發從煉廠含氫馳放氣、高爐煤氣以及其它具有類似組成的工業弛放氣體中回收氫氣的工藝。
常見的含氫氣源及其中氫氣的含量見表
含氫氣源 | 雜質種類 | 氫氣含量 |
天然氣或石腦油的水蒸汽轉化氣 | CO2、CO、CH4、N2 | 75~80% |
高爐煤氣 | CH4、CO、CO2、N2 | ~60% |
合成氨尾氣 | CH4、NH3、Ar、N2 | 70~78% |
煤水蒸汽轉化氣 | CH4、CO、CO2、H2S | <40% |
煉油廠含氫尾氣 | C1-4 | 65~90% |
天然氣重整氣 | CO2、CH4、CO、N2 | ~75%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氫能源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內容顯示,2009年我國氫氣產量為1097萬噸,到2020年我國氫氣產量增長至2050萬噸左右。
2014-2020年中國氫氣行業產量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按照投資領域可大致分為七類(儲運及加氫站、電池、核心材料、產業園、零部件、全產業鏈及基金)。從中可以看出,現階段資本更傾向布局儲運及加氫站、燃料電池領域;核心材料、關鍵部件的技術門檻高,參與者相對較少。
近期國內部分上市公司投資與并購氫能源產業情況
序號 | 上市公司 | 氫能源領域投資與并購事件 |
1 | 大洋電機 | 2017 年 6 月豪擲 13.4 億元在湖北省孝昌縣建氫燃料電池項目。2017 年 7 月 28 日,與中通客車共同出資 4.4 億元投資燃料電池客車生產基地。 |
2 | 德威新材 | 2016 年通過子公司德威互興取得美國混動 10%股權并取得美國燃料電池公司 55%股權;斥資 1 億元在株洲設立德威藍色動力有限公司。 |
3 | 濰柴動力 | 2016 年11 月認購弗爾賽氫燃料電池33.5%股權。2018 年 8 月30 日認購巴拉德19.9%股權。 |
4 | 東旭光電 | 2017 年 11 月認購億華通(從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5.51%股權。2019 年 1 月投資獲得上海氫楓 5.88%股權。 |
5 | 雄韜股份 | 2017 年 11 月出資 5 億元設立深圳氫雄電池,2017 年 10 月 31 日擬投 50 億元在武漢建氫燃料電池產業園,還參股氫璞創能;與大同市協作建雄韜氫能。 |
6 | 雪人股份 | 2017 年 7 月對外投資認購加拿大氫燃料電池公司 Hydrogenics Corp(TSX:HYG NASDAQ:HYGS)不超過 17.6%的股權。 |
7 | 厚普股份 | 2017 年參與了武漢、鄭州的多個加氫站建設; 與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引進第三方公司建造加氫站、加氫設備等核心先進技術。 |
8 | 東灃 B (東灃科技) | 2017年12月,東灃科技集團收購東莞智能科技100%股權。增資專注于鋁水制氫技術的海卓能源。 |
9 | 美錦能源 | 2019 年 1 月公司持股 45%的廣州鴻錦向鴻基創能(氫燃料電池膜)增資 1.02 億元。2019 年 4 月 28 日增資 1.8 億收購國鴻氫能獲得 9.09%的股權。 |
10 | 中國優通 | 2019 年 3 月收購主營業務為利用太陽光能分解水分子制氫的公司 Super Hydrogen Energy |
11 | 威孚高科 | 2019 年 3 月在丹麥設立 SPV 公司,收購丹麥 IRD Fuel Cells A/S(下稱“IRD 公司”)66%的股權。 |
12 | 濱化股份 | 2019 年 6 月 3 日,公告將對濱華氫能將增資 1.5 億,增資后公司持有濱華氫能股權將達到 97.5%,濱華氫能注冊資本將達到 2 億元。 |
13 | 長城控股 | 2019 年 4 月出資 3.07 億對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的增資擴股,獲得100%控股。 |
14 | 長盈精密 | 2019 年5 月在深圳投資1 億元建長盈氫能(主營氫燃料電池金屬極板)(100%持股)。 |
15 | 宗申動力 | 2019 年 4 月向子公司宗申氫能增資 5000 萬元持有宗申氫能 91.83%股權。 |
16 | 首航節能 | 2019 年 4 月 18 日以增資控股和收購股權的獲得“新研氫能” 51.14%的股權。 |
17 | 騰龍股份 | 2019 年 6 月,以人民幣 2200 萬元收購上海特璽持有的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3.57%的股份。 |
18 | 漢纜股份 | 2019 年 6 月收購主營燃料電池技術的上海恒勁 34.26%股權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近年來,氫能作為潛在新興能源,逐步進入中央和地方政府中長期規劃視野。在《中國制造2025》《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多個國家規劃中,明確提出將“氫能與燃料電池”作為戰略重點,《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中首次將氫能列入能源范疇。
氫能源市場規模細分格局: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氫能產業是涵蓋氫氣制備、儲存、運輸、加注、燃料電池到終端應用的龐大產業鏈,產業鏈整體具有技術含量高、投入大、產出慢、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激烈、政策依賴性強等特點。
從中長期看(2025 年以后),由于氫能獨特的優勢、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以及掌握核心技術、替代進口的戰略需求,氫能產業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氫能聯盟 2019 年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 2030 年,我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 3500 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 5%,燃料電池商用車銷量將達到 36萬輛 ;到 2050 年,氫能將在我國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至少達到 10%,氫氣需求量接近 6000 萬噸,可減排 CO2約 7 億噸,其中交通運輸領域用氫約 2500 萬噸,約占該領域用能的 20%。氫能產業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有望成為一個年產值數以萬億計量的大產業。“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能否得到快速發展,主要取決于政策支持力度和產業鏈成本下降速度。
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總體目標
產業目標 | 近期目標(2020—2025) | 中期目標(2026—2035) | 遠期目標(2036—2050 ) | |
氫能源比例: % | 4% | 5.9% | 10% | |
產業產值:億元 | 10000 | 50000 | 120000 | |
裝備制造規模 | 加氫站:座 | 200 | 1500 | 10000 |
燃料電池車:萬輛 | 5 | 130 | 500 | |
固定式電源/電站(座) | 1000 | 5000 | 20000 | |
燃料電池系統:萬套 | 6 | 150 | 550 |
資料來源:中國氫能聯盟


2025-2031年中國氫能源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氫能源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共十七章,包含氫能源重點細分區域調研,氫能源產品市場風險調研,氫能源市場前景及發展策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