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域環境
長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共41個城市,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著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近年來為了促進長三角地區發展,《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政策相繼出臺。
長三角地區重要政策一覽
政策名稱 | 發布時間 | 發布部門 | 主要/相關內容 |
《上海市全面深化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 | 2020年 | 上海市發改委 | 從建設現代化市場經濟體系的實際需要出發,在營商環境改革中接續努力;借鑒國際國內實踐經驗,聚焦重點、鞏固成績、補齊短板,用2至3年時間,進一步探索實施一批突破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經驗;始終以市場評價為第一評價、以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狠抓落實、善作善成,勇當高標準“一網通辦”的表率、高品質營商環境的表率、高水平政府治理能力的表率,把上海打造成為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務最規范、法治體系最完善的開放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 2019年 | 中共中央、國務院 | 提出以27個城市為中心區,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綜合實力;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引領我國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 |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 | 2019年 | 國務院 | 《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片區將建立比較成熟的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體系,打造一批更高開放度的功能型平臺,區域創造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量大幅躍升;到2035年,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為我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 |
《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 2018年 | —— | 覆蓋了交通能源、科創、產業、信息化、信用、環保、公共服務、商務金融等12個合作專題,并聚焦交通互聯互通、能源互濟互保、產業協同創新、信息網絡高速泛在、環境整治聯防聯控、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市場開放有序等7個重點領域,形成了一批項目化、可實施的工作任務。 |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 | 2016年 | 國務院 | 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經濟增長極,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規劃中包含26個城市(上海1個、江蘇9個、浙江8個、安徽8個),除江浙滬外,安徽合肥都市圈也被納入長三角城市群,長三角的范圍已經從“兩省一市”擴展到目前的“三省一市”。 提出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進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長三角城市群的目標是要打造成世界級城市群,成為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平臺。從內部省市來看,上海是龍頭,城市組團發展,空間布局包含核、軸、帶、圈、片等。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是緊密合作圈,其余外圍(河南、山東等)都是輻射圈。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上海市經濟發展
近年來,上海市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基本面總體平穩,保持穩健增長; 2017-2019年,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30632.99億元、36011.82億元和38155.32億元。
2011-2019年上海市經濟生產總值走勢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消費仍然是拉動上海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上海市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經濟業態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上海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自2015年的10131.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5847.6億元,2019年上海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54%。
2015-2019年上海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統計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3、上海市財政實力
2019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7165.1億元,受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進、“減稅降費”效應影響,2019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大幅走低,2019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0.8%。但從長期來看,“減稅降費”政策有利于增強經濟后勁、培育財政收入來源,提升財政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9年上海市政府性基金收入為2418.1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2248.5億元。從本級來看,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668.3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90.3億元,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629.8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支出549.8億元,主要用于中心城區舊區改造、軌道交通和重點區域土地收儲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支出。
2019年上海市全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66.6億元,市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28.4億元,上海市一般企業國資收益收繳比例逐年提高,國資國企改革深入推進,部分股權實現轉讓,上海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持續增長。
2017-2019年上海市財政收入構成(億元)
科目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全市 | 市本級 | 全市 | 市本級 | 全市 | 市本級 |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6642.3 | 3156.8 | 7108.1 | 3362 | 7165.1 | 3397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1960.6 | 605.6 | 2095.4 | 612.7 | 2418.1 | 668.3 |
國有資本經營收入 | 120.1 | 88.5 | 148.1 | 118 | 166.6 | 128.4 |
資料來源:上海市財政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8179.3億元,其中,用于城鄉社區支出金額為1634.9億元,占比達19.9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金額為999.8億元,占比為12.22%;教育支出金額為995.7億元,占比為12.17%。
2019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十大科目
資料來源:上海市財政局、智研咨詢整理
4、償債能力
智研咨詢分布的《2021-2027年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市場全景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上海市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8577.1億元,其中,專項債務限額為4385.6億元,同比增長17.24%;一般債務限額為4191.5億元,同比增長5.77%。
2015-2019年上海市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統計
資料來源:財政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上海市專項債務余額為2934.4億元,同比增長22.68%;一般債務余額為為2787.67億元,同比增長5.48%。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5722.1億元。
2016-2019年上海市地方政府債務統計
資料來源:財政局、智研咨詢整理
審計口徑計算,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債務率(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綜合財力)為46.1%,較2018年底的41%上升了5.1個百分點,遠低于國際控制線標準100~120%的下限,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分區域來看,2019年上海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854.7億元,占14.94%;區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4867.40億元,占85.06%,由于部分轄區仍面臨一定建設壓力,存量政府債務較2018年有所增加。
截止2019年底上海市政府性債務情況
科目 | 全市 | 本級 | 區級 | |||
余額(億元) | 增速(%) | 余額(億元) | 增速(%) | 余額(億元) | 增速(%) | |
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 | 5722.1 | 13.65 | 854.7 | 19.91 | 4867.4 | 12.62 |
其中:政府債券 | 5698.5 | 14.75 | 833.4 | 26.08 | 4865.1 | 13.01 |
資料來源:上海市財政局、智研咨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