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境電商物流概況
跨境電商物流是指位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并進行支付清算后,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進而完成交易的一種商務活動。
跨境電商物流行業類型分析
類型 | 具體介紹 |
郵政小包 | 運送范圍廣,基本能夠覆蓋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手續便捷,投遞賣家根據要求在箱身粘貼航空標簽、報關單、地址和掛號單號碼后,就可以完成投遞,商品投遞之后所有的手續包括保管、商檢都由郵政公司代為完成。 |
國際快遞 | 國際大型快遞公司有密集的地區航線和完整的物流配送鏈條和專屬通關渠道,能夠真正做到“門到門”服務;運送速度快,貨物配送全球通常只需要3-5個工作日;安全性和服務質量高;能夠實時跟蹤物流配送情況。 |
專線物流 | 統一分揀、統一發貨能夠大大降低成本,提高速度;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專線物流在國內建倉,能夠為在該平臺內從事跨境電商的中小企業提供專業物流解決方案,平臺內B2C企業發貨可以享受運費優惠,操作簡便。 |
海外建倉 | 大大縮短客戶下單后的等待時間,使客戶獲得與國內網上購物相同的物流配送體驗,能夠很好地突破跨境物流配送時滯;由于是前期配貨,可以選擇海運將商品運送至目的地,運輸限制減少,有利于跨境電商的橫向拓展。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消費升級拉動進口跨境電商,中國產品走向海外推動出口跨境電商,2013-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在外貿中的滲透率持續提升,2019年國內跨境電商外貿滲透率為33%,較2018年提升3個百分點。
2013-2019年國內跨境電商外貿滲透率
資料來源:全國冷鏈運營專家委員會、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改善,在消費方面,對于商品的質量、購物的體驗需求也進一步提高。近年來我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逐年上漲,2019年國內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為24700億元,較上年增加5700億元,同比增長30%。
2013-2019年國內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全國冷鏈運營專家委員會、智研咨詢整理
近年來全球跨境電商市場不斷發展,2016-2019年購買過中國商品的跨境電商用戶占比有所提升。2019年購買過中國商品的跨境電商用戶主要分布在有英國、德國、美國,用戶占比分別是13%、12%、11%。
2016-2019年購買過中國商品的跨境電商用戶占比
資料來源:全國冷鏈運營專家委員會、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也驅動跨境電商物流市場持續增長,其中國際快遞僅是跨境電商物流模式中的一種。2010-2019年國際及及港臺快遞件量從1.3億件增至14.4億件,到2020年8月國際及港臺快遞件量達到10.9億件,同比增長25%。
2010-2020年1-8月中國國際及港臺快遞件量
資料來源:全國冷鏈運營專家委員會、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跨境出口電商發展領先全球,中國跨境電商物流行業市場規模也要明顯高于其他國家。2019年8月-2020年7月中國發出的包裹中,中國發往美國的包裹最多,占比35.2%,發往英國和法國的包裹占比排名第二和第三,占比分別是6.4%、5.6%。
2019年8月-2020年7月中國出口包裹目的國占比
資料來源:全國冷鏈運營專家委員會、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跨境電商物流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B2C跨境電商物流目前以郵政小包、專線小包以及FBA海外倉三種模式為主,其中郵政小包占比最高。2019年8月-2020年7月中國出口包裹渠道以中國郵政占比最高,份額占比為68.1%;其次云途物流、燕文物流占比第二、第三,份額占比分別是8.8%、8.4%。
2019年8月-2020年7月中國出口包裹各渠道件量份額占比
資料來源:全國冷鏈運營專家委員會、智研咨詢整理
二、跨境電商物流發展趨勢
跨境電商物流按進出口方式分為跨境電商進口物流、跨境電商出口物流。跨境電商出口物流發展比較成熟,主要由郵政EMS和郵政小包、專線物流、海外倉、國內快遞、國際快遞等五種方式:跨境進口物流發展時間短,目前主要有進口直郵、跨境直采集貨模式、保稅進口模式,對應三種跨境電商物流方式有國際快遞、國際物流+海外倉、國際物流+保稅倉+國內快遞三種形式。隨著未來跨境電商的發展,會出現更多創新的物流商業模式。
跨境電商物流行業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電商物流行業市場動態分析及發展潛力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電商物流行業市場動態分析及發展潛力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電商物流重點區域市場需求,中國電商物流行業重點企業經營分析,中國電商物流行業投資潛力與策略規劃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