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行業產業鏈包括上游開采設備以及下游研究及應用領域。上游開采設備主要是通過搭建海上可燃冰開采鉆井平臺,其原材料主要以鋼材為主。上游開采設備以及原材料供給方面,我國在可燃冰開采領域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和材料供給優勢。
從目前可燃冰行業發展形勢來看,開采難度大、成本高,同時,存儲、運輸等技術尚未解決,導致無法商業化應用。從國內可燃冰行業相關規劃來看,預計到2030年進行海上商業化試采,而目前主要出于技術沉淀期。
可燃冰行業產業鏈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由于分布淺、分布廣泛、總量巨大、能量密度高,而成為未來主要替代能源,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界的密切關注。
中國與可燃冰研究相關的主要政策:
類別 | 政策名稱 | 發布單位 | 時間 | 內容 |
戰略規劃 | 《國家“十二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 | 科技部 | 2011年7月 | 加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攻克非常規天然氣高效增產等重大技術 |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 | 國務院 | 2014年12月 | 加強海洋石油開發,加大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技術攻關 | |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 | 國務院 | 2010年10月 | 重點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 |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 國務院 | 2016年12月 | 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 | 國務院 | 2016年2月 | 規定勘探開發申請程序、承包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 | |
知識產權 | 《關于全面組織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的指導意見》 | 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信部 | 2017年1月 | 到2020年,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在全國各省、區、市全面展開 |
《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 | 國務院 | 2015年1月 | 促進知識產權創造應用、保護、管理、國際合作 | |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 國務院 | 2016年5月 | 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可燃冰試采的成功打破了我國在可燃冰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實現了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完全自主創新,推動可燃冰的地質勘探、鉆井、開采工藝、試采平臺等20 余項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為相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可燃冰發展歷程
年代 | 主要研究業績 |
上世紀 80 年代末 | 關注可燃冰,收集其信息與資料并開始研究 |
1998 年 | 完成了“中國海域可燃冰研究調研”課題,第一次對周邊海域可燃冰形成條件做出總結與分析 |
1999 年 | 南海第一次確定可燃冰存在性。 |
2002 年 | 勘察南海蘊藏量約為 7×1010 t 油當量,界定了天然 氣水合物礦區在西沙海槽。 |
2004 年 | 中德開展合作項目發現南海“九龍甲烷礁”可燃冰模擬系統成功研制。 |
2005 年 | 探查南海海域可燃冰發育區。 |
2006 年 | 在南海神狐海域第一次成功獲取天然氣水合物樣品。 |
2007 年 | 在祁連山南部凍土層獲取天然氣水合物樣品,成為首個世界上在中低緯度凍土帶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
2008 年 | 利用自主研發的“海洋六號”在南海北部成功提取可燃冰實物 |
2011年 | 啟動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試采國家專項、祁連山凍土區開展首次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試驗 |
2012 年 | “海洋六號”對南海區域的可燃冰全面調查 |
2014年 | 啟動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試采工程 |
2015 年 | 青島海洋研究實驗室第一次成功模擬天然氣水合物、在南海北部發現“海馬冷泉” |
2016 年 | 在南海神狐海域發現了超千億m3級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 |
2017 年5 月 | 在南海神狐海域,“藍鯨一號”海上鉆井平臺天然氣水合物首次試采成功。 |
2018年 | 中國石油首個天然氣水合物實驗平臺建成投用 |
2019年 | 在南海重點海域新區首次發現厚度大、純度高、類型多、呈多層分布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 |
2020年 | 在南海神狐海域第二輪試采成功,實現了“探索性試采”向“試驗性試采”發展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目前行業正處于商業化開采技術儲備階段,行業特性決定擁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將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國內外可燃冰行業主要機構專利情況:
專利權人中文名稱 | 所屬國家 | 類型 | 申請量(項) |
三井造船株式會社 | 日本 | 企業/公司 | 492 |
西南石油大學 | 中國 | 高校/院所 | 230 |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 | 中國 | 高校/院所 | 184 |
中國石油大學 | 中國 | 高校/院所 | 161 |
青島海洋地質所 | 中國 | 高校/院所 | 129 |
大慶東油睿佳公司 | 中國 | 企業/公司 | 105 |
貝克休斯公司 | 美國 | 企業/公司 | 90 |
吉林大學 | 中國 | 高校/院所 | 84 |
克萊恩產品有限公司 | 德國 | 企業/公司 | 83 |
九州電力株式會社 | 日本 | 企業/公司 | 74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可燃冰行業市場全景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第二輪試采(試驗性試采)工作,從2019 年10月正式啟動,2020 年2 月17 日試采點火,2 月17 日~3 月30 日,此次試采已持續產氣42 天,累計產氣總量149.86 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3.57 萬立方米,是第一輪60 天產氣總量的4.8 倍,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世界紀錄。據了解,這次試采創新利用水平井鉆采技術,使用了多種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有效提高了產氣規模、開采效率,也標志著我國可燃冰產業化進程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國際領跑優勢地位進一步增強。中國地質調查局試采科技團隊經過兩年多的集中攻關,在多個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掌握了以水平井為核心的32 項關鍵技術,自主研發了12 項核心裝備,其中控制井口穩定的裝置吸力錨打破了國外壟斷,幫助完成了第二輪試采目標任務。
2011-2020年一季度我國可燃冰產量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就統計目前我國可燃冰開采成本約為8元/立方米,按照2017以及2020年試采產量測算:2017年我國第一次海域可燃冰試采試驗階段,可燃冰開采支出為247萬元,2020年第二次海域可燃冰試采試驗階段,可燃冰開采支出為1199萬元。
2017-2020年我國可燃冰開采成本支出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高度重視可燃冰開發,為可燃冰開發制定了相關的政策規劃。“十二五”以來,國家頒布了《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大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與評價力度,適時開展試開采工作”,將可燃冰的勘探、開采列入國家未來發展規劃中。同時,為可燃冰開發制定了具體的發展規劃:2006~2020 年是調查階段,2020~2030 年是開發試生產階段,2030~2050 年進入商業生產階段。
可燃冰開發對于我國的能源安全及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推進我國可燃冰的商業化開采刻不容緩,目前,我國已經成功完成可燃冰試開采,表明我國已經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但是距離真正的商業化開采還有一定距離,還存在著缺乏總體規劃、開采技術不成熟、核心裝備水平有限等問題有待突破解決。


2025-2031年中國可燃冰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可燃冰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共十章,包含2024年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走勢分析,2025-2031年中國可燃冰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2025-2031年中國可燃冰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規避指引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