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休閑農業概述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業資源的一種新型產業,作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業態,目前已取得一定的規模。近年來,北京市調整農業結構,休閑農業取得了較高的發展水平,受到高度重視。
近年來北京市休閑農業發展主要政策
文件名稱 | 時間 | 相關內容 |
《關于加快推進京郊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 | 2011年 | 《意見》提出了“三年行動計劃”,即“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發展目標和“突破高端、發展中端、提升低端”的工作思路。 |
《關于創建北京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鄉鎮的通知》 | 2012 | 從2012年開始,用3年時間,培育20個左右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鄉鎮,使為探索資源整合機制、創新開發模式、集中展示郊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發揮輻射引領作用的樣板和基地。 |
《關于堅持疏解整治促提升扎實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意見》 | 2017 | 加快推動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建設一批智慧農園、果園等農業物聯網示范工程,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著力發展現代種業。全面推動鄉村休閑旅游提檔升級。 |
《關于加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 | 2017 |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接待人次、經營收入年均增長5%和8%以上,到2020年,分別達到5000萬人次和60億元;產業布局更加科學合理,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產品內容更加豐富,發展質量明顯提高,形成京津冀休閑農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
《北京市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實施意見》 | 2020 | 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業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休閑農業“十百千萬”發展格局。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實現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和經營收入逐年增長,年接待達到4000萬人次,經營收入達到50億元。業態形式進一步豐富,發掘一批內涵豐富的農耕文化、非遺體驗項目,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休閑農業精品品牌,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休閑農業新農人,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經營規范的休閑農業新業態。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北京休閑農業現狀
目前北京休閑農業主要有農業觀光園及民俗旅游兩種。
1、北京市農業觀光園現狀
2008-2016年,北京市農業觀光園個數基本保持在1300個上下波動,2016年以來,年北京市農業觀光園個數開始下降,2019年已跌至948個。
2008-2019年北京市農業觀光園個數統計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接待人次上,2008-2016年北京市農業觀光園接待游客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從2008的1498.2萬人上升到2016年的2250.5萬人。從2008-2013年,北京市休閑農業觀光園接待游客人次連續增長。2013-2015基本維持不變。2016年達到最高點2250.5萬人后開始下降,2019年降至1538.0萬人次。
2008-2019年北京市農業觀光園接待人次統計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休閑農業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在營業收入方面,2008至2017年間,北京市農業觀光園營業總收入整體呈上升趨勢。2008-2012年,營業總收入連續正增長。2014年略有下降,然后逐年上升,在2017年達到峰值29.9億元。2018、2019年則有所下降,2019年降至23.2億元,同比減少15%。
2008-2019年北京市農業觀光園經營總收入統計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北京市民俗旅游現狀
2008~2016年,北京市民俗旅游接待戶數量波動較大,自2008年出現大幅下跌,2010年跌至7979戶,后開始波動上升,2016年以后,北京市民俗旅游接待戶數直線下降,2019年僅有7354戶,為近年來最低。
2008-2019年北京市從事民俗旅游接待戶數統計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08-2016年,北京市民俗旅游接待人次持續增加,近幾年有所減少,2019年民俗旅游接待人次為1920萬人次。
2008-2019年北京市民俗旅游接待人次統計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在營業收入方面,北京市民俗旅游總收入整體呈現增長態勢,2017、2018年有短暫下降,2019年已回升至14.4億元。另外,戶均經營收入不斷增長,2019年達到19.58萬元/戶,是2008年的3倍多。
2008-2019年北京市民俗旅游總收入統計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08-2019年北京市民俗旅游戶均收入統計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三、北京市休閑農業前景
總體來看,2008-2016年,北京市農業觀光園和民俗旅游發展情況良好,游客接待和經營收入均呈穩步增長發展。在2017年后,農業觀光園開始衰退,不管是經營數量、接待人次還是營業收入都大幅度下降,農業觀光園發展亟需從單一的采摘、垂釣、觀光等方面升級轉型;而從事民俗旅游的接待戶雖然數量變少,但收入特別是戶均收入呈現上升趨勢,因此經營者可以考慮提高服務附加值,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創新新模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農業觀光園還是民俗旅游,近三年接待人數都在下降,客源的減少可能與產品單一缺乏特色以及基礎設施不完善、營銷方式落后等有關。相關企業可借鑒密云“紫海香堤”、“植物迷宮”、全產業鏈開發、特色區域品牌、農業主題公園等模式,找好市場定位,開發新群體。


2025-2031年中國休閑農業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及投資機會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休閑農業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及投資機會預測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休閑農業開發運營示范企業及園區運營分析,中國休閑農業發展前景及趨勢,休閑農業的未來規劃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