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上半年市場運行分析
1、總體運行情況
近幾年,受自走履帶式谷物收獲機械大范圍跨區作業沖擊,疊加市場飽和度高,機手收益不佳、投資回收期延長、新產品迭代更新的顧慮和觀望等因素影響,導致市場自2015年的4.5萬臺規模,逐步下降到去年的1.7萬臺。近兩年,市場進入到產品結構調整期。
2020年1-5月份,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行業骨干企業累計生產1.66萬臺,同比增長17.1%;累計銷售1.74萬臺,同比增長22.4%。
2010-2020年1-6月中國輪式谷物收獲機市場走勢
資料來源: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產品結構變化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輪式谷物收獲機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隨著谷物、大豆、雜糧、葵花、玉米籽粒等不同作物細分收獲市場的不斷拓展,產品的多功能要求越來越高。縱軸流谷物收獲機銷售占比由2019年的10%增加到了2020年的15%。
2020年1-6月中國谷物收獲機產品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3、區域需求變化
從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幾個主要市場需求來看,除陜西受補貼額度下調影響,銷售與去年基本持平外,其余7個省銷量均同比增長20%以上,尤其是天津和安徽,增幅分別達到了130%和110%。
我國谷物收獲機主要市場需求變化
資料來源: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二、市場反彈原因分析
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市場在經歷了連續五年的下行運行之后,今年出現反彈,其中既有國家系列惠農政策的推動,也有種糧收益增加,農民工回鄉從事農業服務,新增購機用戶的影響。
1、產業環境變化
國家加大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加強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建設,支持發展訂單農業,鼓勵“產+銷”一體化經營, 給予新型經營主體建設資金補貼,購機累加補貼,給予放款貸款、貼息補貼等政策支持。如甘肅省,推進“一鄉一社”試點,即農機合作社裝備提升行動試點建設,鼓勵市縣財政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對糧食生產機具實行累加補貼。現代化農業建設加快以及農業經營主體的變化,進一步促進了市場增長和產品結構的調整。
2、國家糧食安全提到新高度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部分國家對糧食出口進行限制,國家為保障糧食安全,出臺各種積極政策來促進農業生產,如增加種植面積,提高農作物質量等,直接促進了農業種植業發展、也帶動了農業服務業的發展。2020年1-5月份,農業服務業方面的投資增長了13.3%。
3、農民工返鄉新增購機客戶
同時因疫情影響,多數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出現減員情況。尤其是以農民工雇傭較多的小微企業,使得今年外出務工難度驟然增加。2020年1-4月份城鎮新增就業354萬人,比上年同期少增105萬人,說明就業規模在明顯縮小。同時城鎮失業率也高于去年同期,4月份的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同期高出1個百分點,也進一步說明就業難、就業壓力大。在農民工4月份仍然沒有找到工作的情況下,出現不得不回流的現象。為了提高家庭收入,投資回報率相對穩定、從事作業時間相對較短的農業裝備產品,成了這部分客戶群體的投資首選之一,也直接促進了市場的進一步增長。2020年,新增客戶20%,為近三年新高。從今年調研的客戶群體年齡結構來看,45歲及以下客戶群體比重增加3.9個百分點,與打工主力群體的年齡相吻合。
我國輪式谷物收獲機客戶群體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輪式谷物收獲機客戶群體年齡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三、2020年輪式谷物收獲機械市場走勢預測
國內輪式谷物收獲機械市場,市場保有量呈現飽和狀態,市場總體上已經進入到存量更新、結構調整的成熟期。同時,國家及地方各項政策也更趨穩定和規范。
目前,谷物、大豆、玉米籽粒直收、雜糧、葵花等作物機收率較低,收獲需求將進一步增長。下半年整體市場需求預計相對穩定,2020全年整體市場預計2萬臺左右,同比增長約20%。
2020年我國輪式谷物收獲機市場需求預測
資料來源: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4-2030年中國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八章,包含中國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產業鏈結構及全產業鏈布局狀況研究,中國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行業重點企業布局案例研究,中國自走輪式谷物收獲機行業市場及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