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對于基金會,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我國《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以從事公益性事業為目的,利用社會各界捐贈的財產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在《世界基金會指南》中,基金會是指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的組織,它有自己的資金,由其受托人或董事管理,旨在資助教育、慈善、宗教等社會公益事業。
基金會定義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基金會行業市場運行狀況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基金會的數量增長到7580家,在政府鼓勵發展慈善事業的大背景下,有關基金會的法律法規數量也逐漸增多。
中國基金會的監管處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中國基金會數量分析
建國后我國慈善基金會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數量從少到多的過程。改革開放前,由于民間的慈善活動基本停止,這段時期是我國基金會的停擺期。2019年中國基金會數量為7580個,同比增長7.8%。
2014-2019年中國基金會數量及增速
資料來源:民政局、智研咨詢整理
慈善基金會布點區域不斷擴大,地區分布更加平衡。由于我國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差距較大,慈善基金會分布呈現出顯著性的區域差異。
其中,2019年中國公募基金會數量為1910個,比2018年減少15個;2019年中國非公募基金會數量為5670個,比2018年增加561個。
2014-2019年中國公募基金會與非公募基金會數量
資料來源:民政局、智研咨詢整理
三、基金會監管制度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分析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激起了全民援助武漢的熱情,也爆出了我國基金會監管背后的缺陷,作為一種具有道德性質的公益性組織,在社會普遍關注的今天。
基金會監管制度存在的問題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如今,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勢頭迅猛,社會的捐贈總額正大幅上漲,面對2019年底的突發疫情,短短五天,社會捐贈額就高達25億元,但是,緊接著被曝出的“捐贈物資分配不合理”現象卻導致基金會的社會公信力下降。
為了挽回這一局勢,需要一部專門的《基金會法》來強調基金會的非營利法人地位,并且在該部法律中強調基金會的四大原則,即獨立運作原則、激勵與懲罰相結合原則、公開透明原則以及內外部監督相結合原則。
基金會監管制度發展對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基金會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基金會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九章,包含中國企業基金會發展及持續運營分析,國內外領先基金會發展及運作分析,中國基金會發展趨勢及戰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