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又名水母、海蟲宅、海靼、石鏡、海舌,目前中國已知有 3 種:海蜇分布于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黃斑海蜇分布于東海和南海,棒狀海蜇分布于東海,是中國近海經濟價值較高的暖水性大型浮游動物,由于其藥食兼用,且便于食用,因此在國內外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
海蜇食、藥用概述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一、海蜇捕撈現狀
由于適鹽性與適溫性較廣,海蜇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從遼寧至福建臺灣沿海均有分布,每年的冬春季是海蜇的繁殖發育期,夏秋季是主要的捕撈收獲季節,捕撈方式大多為小型漁船近海捕撈,從業人員多以家庭或村為單位作業,捕撈方式較為粗放,捕撈技術要求和捕撈成本都較低。
海蜇捕撈主要工具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海蜇捕撈歷史悠久,長期以來都是獲取海蜇資源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海洋污染加劇和捕撈過度,近年來我國海蜇捕撈產量逐漸降低,2010-2015年我國海蜇海洋捕撈產量一直圍繞20萬噸上下波動,2016年-2019年產量逐年降低,2019年為14.58萬噸,較2018年下降9.26%。
2010-2019年中國海蜇海洋捕撈產量走勢
資料來源: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海蜇行業競爭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海蜇海洋捕撈產量主要集中于山東、廣西、江蘇、遼寧等省市,其中2019年捕撈產量超過2萬噸的有山東(45759噸)和廣西(32298噸),兩省產量之和約占我國海蜇捕撈總產量的53.54%。
2017-2019年中國海蜇海洋捕撈產量分省市統計
省市 | 2017年:噸 | 2018年:噸 | 2019年:噸 |
山東 | 58257 | 60700 | 45759 |
廣西 | 37005 | 33962 | 32298 |
江蘇 | 14742 | 14162 | 13156 |
遼寧 | 8867 | 8405 | 11725 |
廣東 | 16585 | 11945 | 11686 |
福建 | 11800 | 11813 | 11046 |
河北 | 10624 | 10488 | 10219 |
浙江 | 4726 | 3811 | 5327 |
海南 | 5731 | 5387 | 4578 |
天津 | 201 | 0 | 0 |
資料來源: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二、海蜇養殖現狀
近年來,隨著人類活動對海蜇棲息環境的破壞和長期的過度捕撈,野生海蜇資源量大幅減少,面臨枯竭的危險,海蜇的人工放流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大力發展海蜇養殖業已成為必然趨勢,目前我國在沿海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海蜇養殖模式,成為海水養殖業發展的新熱點。
海蜇養殖方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海蜇養殖生產具有成本低、收益高、周期短的特點,深受廣大漁業從業人員的青睞,2019年我國海蜇海水養殖面積為1.25萬公頃。
2010-2019年中國海蜇海水養殖面積走勢
資料來源: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目前我國海蜇海水養殖集中在遼寧、福建、江蘇、山東、浙江、河北以及廣東7個省市,其中遼寧省是我國海蜇養殖大省,2019年海蜇海水養殖面積為9768公頃,占全國海蜇海洋養殖面積的78.39%,遠超其他省市,其次為福建省1489公頃。
2017-2019年中國海蜇海水養殖面積分省市統計
省市 | 2017年:公頃 | 2018年:公頃 | 2019年:公頃 |
遼寧 | 13544 | 12040 | 9768 |
福建 | 1452 | 1517 | 1489 |
江蘇 | 701 | 701 | 701 |
山東 | 347 | 325 | 207 |
浙江 | 177 | 200 | 200 |
河北 | 25 | 25 | 69 |
廣東 | 26 | 26 | 26 |
資料來源: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由于市場需求上升以及海蜇捕撈產量下降等因素,我國海蜇養殖業經歷了一段快速發展時期,海蜇海水養殖產量從2010年的5.96萬噸躍升至2017年的近8.23萬噸,2018年產量略有下降為7.27萬噸,2019年為8.96萬噸。
2010-2019年中國海蜇海水養殖產量走勢
資料來源: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和海水養殖面積省市分布一致,海蜇海水養殖產量分布在遼寧、福建、江蘇、山東、浙江、河北以及廣東7個省市,遼寧是我國海蜇海水養殖產量唯一超過萬噸的省市,2019年為7.31萬噸,占全國海蜇海水養殖產量的81.61%,其次為河北省7724噸。
2017-2019年中國海蜇海水養殖產量分省
省市 | 2017年:噸 | 2018年:噸 | 2019年:噸 |
遼寧 | 68269 | 59167 | 73105 |
河北 | 3943 | 4091 | 7724 |
江蘇 | 5331 | 5289 | 5172 |
福建 | 2637 | 2610 | 2363 |
浙江 | 722 | 774 | 826 |
山東 | 1095 | 447 | 246 |
廣東 | 283 | 286 | 140 |
資料來源: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三、海蜇進出口統計
海蜇含水量高,收獲期又集中在氣溫較高的夏秋季節,如不及時加工很快就會腐爛變質。目前我國常用的加工方法與國際上的主流方法基本一致,均為“三礬二鹽”法,利用明礬和食鹽腌漬加工使海蜇脫水、蛋白凝固以抑制細菌繁殖,延長貯藏期。大部分海蜇通過上述腌漬加工后即進人市場,少量通過對鹽漬海蜇進一步深加工,降低其中明礬含量,形成即食海蜇、海蜇粉、海蜇膏、海蜇水晶凍等產品進入市場。
總體而言,當前對海蜇的加工多為簡單的初級加工,對于海蜇中的營養活性物質和功能性成分的精深加工利用較少,海關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凍、干、鹽腌、鹽漬或熏制的海蜇進口為3.10萬噸,進口金額為3929萬美元,出口數量為5357噸,出口金額為3553萬美元。
2015-2019年中國凍、干、鹽腌、鹽漬或熏制的海蜇進出口統計
時間 | 進口數量:千克 | 進口金額(美元) | 出口數量:千克 | 出口金額(美元) |
2015年 | 2,168,384 | 3,536,319 | 4,801,138 | 34,129,523 |
2016年 | 1,744,840 | 2,651,328 | 6,835,275 | 68,643,473 |
2017年 | 3,358,518 | 4,565,222 | 6,136,887 | 52,351,134 |
2018年 | 8,995,817 | 12,104,071 | 6,317,316 | 40,925,201 |
2019年 | 31053471 | 38292852 | 5357037 | 35528477 |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四、海蜇產業面臨問題
目前我國海蜇捕撈與養殖都集中于東部沿海幾個省份,便于組織加工,具有很高的產業發展潛力,但是,我國海蜇產業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提高。
海蜇產業面臨問題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五、海蜇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為實現我國海蜇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提高產品附加值,拓展資金來源,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空間利用率,完善監管體系,同時在營銷平臺拓展方面實現創新,使海蜇產業在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都能緊密銜接、協同發展。
海蜇產業發展對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海蜇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投資趨勢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海蜇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投資趨勢研判報告 》共十章,包含國內海蜇生產廠商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海蜇行業發展前景分,海蜇企業投資戰略與客戶策略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