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氣污染概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也不斷加快,隨之而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大氣污染問題尤為突出。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工業國家大都承受過大氣污染帶來的危害,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英國倫敦煙霧事件”、“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日本四日市氣喘病”等。而我國目前的“煤煙型”大氣污染,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英國非常相似,煤炭燃燒帶來的高濃度二氧化硫和煙霧顆粒嚴重危害著居民健康,這些有毒物質進入人體的呼吸系統后會誘發支氣管炎、肺炎、心臟病等疾病。我國的大氣污染從源頭來看,可分為三類:工業源、生活源、流動源。
大氣污染源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大氣污染監測相關政策
2015年7月,國務院出臺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國將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和生態監測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全覆蓋。自2015年以來,生態環境監測行業一直在制定實施詳細的政策,并明確具體內容、管理方法和資金來源。環境監測行業受到政策的影響很大,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產業有快速發展的機遇。
從"十二五"時期開始,中國開始建設國家環境監測網絡。近年來,為促進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近年來大氣污染監測相關政策梳理
發布時間 | 發布部門 | 文件名稱 | 相關內容 |
2012/6/1 | 環保部 |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 | 詳細規定各地區和重點企業減排目標、主要任務、重點項目、保障措施等。 |
2014/5/26 | 國務院 | 《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 | 加大了對污染特別是大氣和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快推進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系統。 |
2014/4/24 | 全國人大常委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修訂版) | 強調統一規劃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設置,建立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 |
2015/2/5 | 環保部 | 《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 | 要全面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等環境監測活動。政府從采購設備變為購買監測服務,推動環境質量監測市場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 |
2015/7/26 | 國務院 |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 | 我國原有的環境監測體系以點源污染監測為主,即對重點企業及重點區域進行針對性監測。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渡鷳B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提出未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理想目標,即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 |
2015/8/1 | 環保部 | 《國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方案》 | 明確環境質量國控點監測事權上收的具體操作方案。提出分三步完成國家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事權的上收,真正實現“國家考核、國家監測”。 |
2015/11/2 | 環保部、財政部 | 《關于支持環境監測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 環境監測市場化改革邁向深入,第三方托管運營機制普遍實行。 |
2015/12/29 | 環保部 | 《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 | 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真實準確,依法查處環境監測弄虛造假行為。 |
2016/3/1 | 環保部 | 《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 | 基本建成大數據應用平臺、管理平臺和大數據環保云平臺架構。 |
2016/9/22 | 中共中央、國務院 | 《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 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環境保護責任,從四個方面提出了調整地方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措施。 |
2016/11/7 | 環保部 | 《“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 | 到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環境空氣、地表水和土壤等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 |
2016/11/10 | 國務院 | 《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 | 明確到2020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強調持證企業實行自行監測和定期報告。 |
2016/12/5 | 國務院 |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 對空氣、水體和污染排放等各類環境質量提出了約束性和規劃性指標。 |
2017/2/23 | 環保部 | 《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 | 提出建立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及標準體系 |
2018/7 | 生態環境部 |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 2020年,SO2、NOX比2015年下降1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比2015年下降18% |
2019年5月 | 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 | 《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 | 明確了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主要目標、指標要求、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和實施保障,推動了鋼鐵行業環保需求的提升。 |
2020年3月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 《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 | 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稅法,促進企業降低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濃度,提高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貫徹落實好現行促進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稅收優惠政策。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空氣質量評價等級判別表
評價工作等級 | 評價工作分級判據 |
一級評價 | Pmax≥10% |
二級評價 | 1%≤Pmax<10% |
三級評價 | Pmax<1% |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
二次污染物評價因子篩選
類別 | 污染物排放量/(t/a) | 二次污染物評價因子 |
建設項目 | SO2+NOx≥500 | PM2.5 |
規劃項目 | SO2+NOx≥500 | PM2.5 |
NOx+VOCs≥2000 | O3 |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
三、環境空氣監測設備行業產銷情況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空氣污染已成為制約發展的主要痛點。目前,國家通過一些手段加強大氣污染治理:(1)提高排放標準,增加涉及的行業數量:進一步收緊空氣污染物排放指標,同時對鋼鐵、水泥、化工等非電力行業實行專項標準;(2)違法成本大幅度增加:進一步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盡可能高地進入刑法,更深入地監督環保,加大電價補貼力度;(3)鼓勵企業改革積極性:政府實行超低排放電廠電價補貼,最高3.7分/千瓦時,可抵消大部分超低排放成本,給發電企業很大的改造動力。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空氣污染治理設備行業營銷渠道現狀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環境空氣監測設備行業產量快速增長,從2014年的1520臺(套)增加到2019年的12650臺(套)。
2014-2019年中國環境空氣監測設備產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行業消費量12550臺(套),同比2018年的9800臺(套)增長28.06%,近幾年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行業消費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4-2019年中國環境空氣監測設備需求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4年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規模1.51億元,到2019年增長到了15.66億元,其中,監測存量更新市場需求規模2.25億元,監測新增需求規模13.41億元。
2014-2019年中國環境空氣監測設備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4-2019年中國環境空氣監測設備市場規模分領域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四、環境空氣監測設備行業企業發展分析
我國環境空氣監測設備行業發展歷史短,監測設備統一評價標準尚未建立,一大批小公司通過降低產品價格爭奪市場份額。在價格和研發能力的影響下,小企業的監測設備往往存在測量精度低、環境空氣監測設備使用壽命短、擴展空間不夠的問題。在環境監測要求低的初始階段,小企業可以依靠特定客戶獲得生存空間;但隨著環境監測精度的提高和政府需求的提高,從單一的設備采購向第三方運營和大數據方向發展,技術能力較弱的小企業的低端設備將被淘汰。小企業退出意向增強,為龍頭企業加快并購、提升市場份額提供了機遇。同時,國內大型監測企業的技術積累已初步完成,進口替代步伐加快,龍頭企業生產地方環境空氣監測設備的市場份額加快。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環境空氣監測設備生產龍頭企業已初步完成技術積累,常規產品的技術參數已能達到進口產品的水平。在技術水平提高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購買環境空氣監測設備的過程中開始優先考慮本土品牌,國內設備市場占有率迅速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