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通過埋于地面下的供電導軌以高頻交變磁場的形式將電能傳輸給運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圍內的車輛接收端電能拾取機構,進而給車載儲能設備供電,可使電動汽車搭載少量電池組,延長其續航里程,同時電能補給變更加安全、便捷。目前,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可以勝任市區代步的任務。但利用其長途出行則比較困難,里程焦慮問題并未得到充分解決,無線充電成為解決續航焦慮的技術方向之一。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技術主要分為靜態充電和動態充電兩種形式:(1)靜態無線充電:通過在停車位置安裝充電墊,車輛在停車時自動開始充電,無需人工插拔充電線。這種方式雖然提高了使用便利性,解決了充電線插拔的安全問題,但并未根本改善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問題。(2)動態無線充電:也稱為“在行駛中充電”,涉及在道路上安裝充電線圈,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通過底盤接收器接收能量。這種技術的開發和實施,可以顯著減輕電動車駕駛者的續航焦慮,使電動車的使用體驗更接近傳統燃油車。目前,全球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市場已具備一定的規模,2023年市場規模達1億美元,2024年市場規模超2億美元。未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進一步擴大、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無線充電技術有望加速普及,市場規模逐步擴大,無線充電市場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上市企業:上汽集團(600104)、欣銳科技(300745)、威邁斯(688612)、安潔科技(002635)、萬安科技(002590)、比亞迪(002594)、吉利汽車(00175)
相關企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欣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威邁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萬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關鍵詞: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無線充電、電動汽車、
一、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發展概述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通過埋于地面下的供電導軌以高頻交變磁場的形式將電能傳輸給運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圍內的車輛接收端電能拾取機構,進而給車載儲能設備供電,可使電動汽車搭載少量電池組,延長其續航里程,同時電能補給變更加安全、便捷。
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技術主要分為靜態充電和動態充電兩種形式:(1)靜態無線充電:通過在停車位置安裝充電墊,車輛在停車時自動開始充電,無需人工插拔充電線。這種方式雖然提高了使用便利性,解決了充電線插拔的安全問題,但并未根本改善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問題。(2)動態無線充電:也稱為“在行駛中充電”,涉及在道路上安裝充電線圈,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通過底盤接收器接收能量。這種技術的開發和實施,可以顯著減輕電動車駕駛者的續航焦慮,使電動車的使用體驗更接近傳統燃油車。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市場分析研究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二、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核心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主要包括電磁感應、磁場共振、電場耦合和無線電波四種方式。電磁感應是最常見的無線充電技術,主要通過電磁感應原理進行電能的無線傳輸,與變壓器工作原理一致。當初級線圈接上某個頻率的交流電源時,由于電磁感應原理,次級線圈會產生感應電壓,這樣便把能量從發送端傳送到接收端,實現了電能的無線傳輸。此類無線充電技術存在著局限性:由于兩線圈之間氣縫的限制,傳輸距離比較短,最遠只能實現厘米級,而且空氣間隙同樣對電能傳輸效率有影響。
磁場共振式原理與聲波共振類似,只要兩個介質具有相同的共振頻率,就能夠傳遞能量。這種方式的充電距離在電磁感應式與無線電波式之間,優點是傳輸功率較大,能夠達到幾千瓦,可以同時對多個設備進行充電,不要求兩個設備之間線圈對應;缺點就是損耗很高,距離越遠,傳輸功率越大,損耗也就越大,最麻煩的是必須對使用的頻段進行保護。
三、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發展背景
近10多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積極擁抱電動化智能化變革機遇,加快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既包括傳統汽車的零部件生產供應網絡,也包括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控、電驅動系統以及電子產品和軟件的供應體系,還包括充換電、電池回收等配套體系。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較2023年提高9.3個百分點。國際市場,國產品牌新能源汽車深受全球消費者喜愛,在多個國家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中位居前列,彰顯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日益增強的國際競爭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源于70多年的艱苦奮斗和創新發展,得益于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和充分的市場競爭。
得益于電池、電機、電控等硬核技術的突破,充電樁等配套環境的日趨完善,以及消費者環保理念的提升等因素,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0%;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209萬輛,占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0.34%。
隨著新能源電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充電樁的需求迅速增長,但充電樁在數量、維護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充電需求。且充電樁充電需求時間,難以滿足車主的即時需求。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81.8萬臺,同比上升49.1%。2024年1-12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422.2萬臺,同比上升24.7%。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為85.3萬臺,同比下降8.1%,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為336.8萬臺,同比上升37.0%,樁車增量比為1:2.7。目前,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可以勝任市區代步的任務。但利用其長途出行則比較困難,里程焦慮問題并未得到充分解決,無線充電成為解決續航焦慮的技術方向之一。
四、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相關政策
隨著電動汽車的大量使用,動態無線充電技術的研究、驗證和試點也進入快速發展期。國際上對于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的研究已超過30年,2007年后開始轉向產業化技術研究,目前基礎技術體系已相對完善。標準化及低成本化是當前國際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產業的重點,全球已成立了無線充電的“Qi”組織,制定了具有通用性強和便捷特征的標準,并規定了無線充電85kHz的頻率,為電動車輛的靜態和行駛態無線充電奠定了基礎。國內市場,政府部門多次在政策中提及無線充電,支持企業探索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2020年國務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加強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無線充電等新型充電技術研發,提高充電便利性和產品可靠性。在此后的《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的政策文件中,也提出要推進無線充電、自動無人充電等新技術研發。
我國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線充電技術路線。與消費類電子的無線充電不同,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門檻更高、系統復雜度更大,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標準化工作組提出了具備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電路、磁路、通信協議及控制架構的技術路線,在避免陷入國外技術路線專利布局的同時,實現了與國外技術相當的性能及功能指標。目前,我國相繼發布GB/T 38775《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系列8項國家標準,包括通用要求、特殊要求、電磁環境限值與測試方法、電磁兼容性要求和試驗方法、互操作性要求及測試(含異物檢測、活物保護、對齊導引等輔助功能要求)、商用車應用特殊要求,填補了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國家標準的空白,將助力我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從技術研發、工程示范向產業化進程邁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發展現狀
一些車企很早就開始探索無線充電商業化應用。2014年,寶馬與戴姆勒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研發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2018年,寶馬推出首款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量產車型。其后,大眾、沃爾沃、現代、本田、日產、豐田、通用等汽車企業紛紛加入進來,投入資金研發無線充電技術。2024年,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了特斯拉公司提交的四項新專利,這些專利均與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相關,而這也揭示了特斯拉未來可能采用磁共振等技術實現無線充電的愿景。一些國家也將目光投向動態無線充電領域,制定雄心勃勃的計劃。2022年日本開始進行無線充電動力路面鋪設及測試,目標是到2025年擁有實用技術;瑞典決定于2025年開通世界上第一條可動態無線充電的永久性電氣化公路,并計劃到2030年,實現全國約90%的公路和城市街道覆蓋無線充電設施。
在汽車無線充電領域,我國積極布局。2015年,南方電網廣西電力科學研究院率先建成國內第一條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車道。2018年,上汽榮威推出首臺實現無線充電的純電動車型;一汽紅旗在2020年推出了支持無線充電技術的紅旗E-HS9;上汽智己于2023年3月正式落地旗下首個11kW大功率整車智能無線充電方案。于2024年年初通車的我國首條不限速高速路——杭紹甬高速在道路下面預留了電磁感應磁圈,未來無線充電型電動汽車可以在這條路上邊行駛邊補能。此外,華為、比亞迪、吉利、小米、蔚來等企業也在積極申請無線充電相關的專利。
目前,全球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市場已具備一定的規模,2023年市場規模達1億美元,2024年市場規模超2億美元。未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進一步擴大、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無線充電技術有望加速普及,市場規模逐步增長,無線充電市場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六、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發展趨勢
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趨勢將聚焦于三大核心方向:一是實現多車并充的突破性能力,顯著提升充電效率與資源利用率;二是不斷優化傳輸功率與效率,力求在更短的時間內為車輛注入滿格動力;三是強化充電過程中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為用戶打造無憂的充電體驗。未來,當無線充電技術達到高效能與經濟性的雙重標準時,將徹底顛覆傳統充電模式,實現停車即充電的極致便捷。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市場分析研究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市場分析研究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市場分析研究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十章,包括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相關概述、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運行環境(PEST)分析、全球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運營態勢、中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經營情況分析、中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中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分析、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投資機會、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