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目前,中國鑄造材料市場供需總體平衡,但結構分化明顯。傳統鑄造材料如鑄鐵、鑄鋼仍占據較大市場份額,而新型高性能材料如鑄鋁、鑄銅、高溫合金等需求增長迅速。在需求端,汽車、機械制造、航空航天等行業對高品質鑄造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推動市場向高端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然而,部分細分領域仍存在供需矛盾,高端鑄造材料由于技術壁壘較高,供應相對緊張。整體來看,2023年我國鑄件產量為5366萬噸。
相關上市企業:圣泉集團(605589)、日月股份(603218)、長江材料(001296)、圖南股份(300855)
相關企業: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春風鑄造有限責任公司、河南一拖(洛陽)鑄造有限公司、山東濱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江造型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西峽縣內燃機進排氣管有限責任公司、沈陽機床銀豐鑄造有限公司、無錫永新特種金屬有限公司、河北津西鋼鐵集團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一汽鑄造有限公司、濰柴動力(濰坊)鑄鍛有限公司、湖北全力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河南一拖(洛陽)鑄造有限公司、江蘇吉鑫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鑄鍛工業有限公司
關鍵詞:鑄造材料、鑄造材料市場規模、鑄造材料行業現狀、鑄造材料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述
鑄造材料是指用于鑄造工藝中制造鑄型、型芯以及澆注金屬液以形成鑄件的各種材料。這些材料包括金屬材料(如鑄鐵、鑄鋼、鋁合金等)和非金屬材料(如砂、粘結劑、涂料等)。鑄造材料的選擇和性能對鑄件的質量、生產效率以及成本控制都有著直接的影響。鑄造材料主要分為鑄鋼材料、合金鑄造材料和非金屬鑄造材料等。
二、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鑄造材料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初期階段,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基礎薄弱,鑄造材料行業主要服務于國防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傳統鑄造材料為主,如砂型鑄造、金屬型鑄造等,生產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產品種類單一。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的快速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后,國家鼓勵工業發展,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鑄造材料行業從傳統的鐵合金材料向鋁合金、銅合金等高性能材料拓展,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應用領域不斷拓寬。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規模化階段,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鑄造行業開始轉向市場化,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行業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產品質量和性能顯著提升,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1世紀初至今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強調綠色、低碳、智能化發展。鑄造材料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節能減排和智能制造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
三、行業產業鏈
鑄造材料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設備供應等。其中原材料主要包括生鐵、廢鋼、銅、鋁、鐵合金、不銹鋼等金屬材料以及鋯砂、鋯粉、莫來石、碳素、石墨、耐火材料等非金屬材料,設備供應包括熔煉設備、造型設備、檢測設備等機械設備。產業鏈中游為鑄造材料生產制造環節。產業鏈下游應用領域包括汽車、工程機械、電力設備、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鑄造材料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生鐵作為鑄造材料的重要基礎原料,其產量的變化對鑄造行業的供應鏈和生產成本有著深遠影響。2024年,中國生鐵產量為8.52億噸,同比下降2.21%。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鋼鐵行業在“雙碳”目標和政策調控下的結構調整,也預示著鑄造材料行業正逐步向高性能、輕量化材料轉型。隨著生鐵產量的下滑,國內鑄造材料生產技術逐步成熟,部分企業實現了高性能鑄造材料的規模化生產。近年來,鑄造行業在技術創新和工藝升級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推動了從傳統生鐵向高性能材料(如耐熱合金、輕質合金)的轉型。這種轉型不僅滿足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高端制造業對材料性能的嚴格要求,還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
汽車行業是鑄造材料下游最大的應用領域。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5年1月,中國汽車產量為245.0萬輛,同比增長1.7%;汽車銷量為242.3萬輛,同比下降0.6%。隨著產量的增長,汽車行業對鑄造材料的需求依然旺盛。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其1月產銷分別完成101.5萬輛和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9%和29.4%,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8.9%。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和高性能化趨勢,推動了對高性能鑄造材料(如鋁合金、鎂合金等)的需求增長。
四、行業現狀
目前,中國鑄造材料市場供需總體平衡,但結構分化明顯。傳統鑄造材料如鑄鐵、鑄鋼仍占據較大市場份額,而新型高性能材料如鑄鋁、鑄銅、高溫合金等需求增長迅速。在需求端,汽車、機械制造、航空航天等行業對高品質鑄造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推動市場向高端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然而,部分細分領域仍存在供需矛盾,高端鑄造材料由于技術壁壘較高,供應相對緊張。整體來看,2023年我國鑄件產量為5366萬噸。
五、重點企業經營情況
中國鑄造材料行業企業競爭格局日益激烈。行業內既有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也有靈活多變的民營企業,同時還有國際知名品牌的強勢介入,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的競爭態勢。國有企業憑借資金、技術和規模優勢,在高端鑄造材料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民營企業則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快速響應能力,在細分市場和基礎零部件配套方面展現出強大競爭力。國際知名品牌則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中國市場不斷擴張。然而,中國鑄造材料行業企業整體大而不強,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中小企業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有限,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通過價格競爭擾亂市場秩序。而高端鑄造材料領域,國內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9年,是一家專注于植物秸稈與合成樹脂自主研發與創新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其鑄造材料產業以呋喃樹脂、冷芯盒樹脂、固化劑、陶瓷過濾器、發熱保溫冒口等為代表的鑄造輔助材料產品達一百多種,廣泛應用于汽車、輪船、飛機、風電、通用機械等領域。鑄造材料產業是集團優勢支柱產業,主導產品呋喃樹脂年產能超15萬噸,位居全球前列;陶瓷過濾器產品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產品,并連續突破航空航天、燃氣輪機等尖端領域關鍵難題,實現高端領域過濾器材料國產化替代,產銷量亞洲最大;鑄造材料產品矩陣涵蓋冷芯盒樹脂、覆膜砂酚醛樹脂、堿性酚醛樹脂、涂料、固化劑、無機粘結劑、發熱保溫冒口、硅砂、熔煉材料等百余種,構建起全行業最完備的產品體系,廣泛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裝備、船舶、精密儀器、新能源等行業鑄件生產,產品規模、質量、服務國際領先。2024年前三季度,圣泉集團營業收入為71.52億元,同比增長6.87%;歸母凈利潤為5.81億元,同比增長20.53%。
無錫永新特種金屬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球化劑、孕育劑及合金包芯線的專業生產企業。公司總部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另設有兩個生產基地,總占地約6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5000平方米。無錫永新以技術創新為立廠之本,設有江蘇省工程技術中心及無錫市企業技術中心,配備用于球化劑研發的鐵膜覆砂鑄造線,是江蘇省球化劑及鑄態球鐵科技開發的試驗基地。
六、行業發展趨勢
1、高性能、輕量化材料需求增長
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下游行業對鑄造材料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未來,鑄造材料將向高性能、輕量化方向發展,以滿足高端制造業的需求。例如,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對材料的強度、耐高溫、耐腐蝕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將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新型高性能鑄造材料,如高溫合金、耐蝕合金等。此外,輕量化材料如鋁合金、鎂合金等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以滿足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對減重和節能的需求。
2、綠色化、節能化轉型加速
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將促使鑄造材料行業加快綠色化、節能化轉型。未來,企業將更加注重綠色生產,研發低排放、低能耗的鑄造材料,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例如,無鉛、無鎘等環保型鑄造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將成為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節能型鑄造工藝和設備的研發與應用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3、智能化、自動化生產普及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鑄造材料行業將逐步實現智能化和自動化生產。未來,企業將通過引入先進的制造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人力成本。例如,機器人、數控機床等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實現鑄造過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此外,智能化鑄造材料的應用,如智能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等,將進一步提升鑄件的生產精度和性能。這種智能化轉型不僅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還將推動整個行業向高效、智能化方向發展。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鑄造材料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鑄造材料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鑄造材料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鑄造材料上游產業運行分析,2025-2031年中國鑄造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2025-2031年中國鑄造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規避指引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