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2023年我國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增幅明顯,投資完成額達362.4億元,同比增長26.9%,其中,治理廢氣投資完成額最高,達到204.3億元,占比高達56.4%;其次為治理廢水,投資完成額為81億元,占比22.3%。未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環保政策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對工業污染排放的限制將更加嚴格,有助于為工業污染治理行業提供持續穩定的市場需求。此外,在政策的引導下,市場機制將不斷完善,通過建立健全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排污權交易市場,利用經濟手段激勵工業企業加強污染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進一步推動工業污染治理行業的市場化發展。
相關上市企業:碧水源(300070)、ST先河(300137)、聚光科技(300203)、遠達環保(600292)、永清環保(300187)、龍凈環保(600388)、東方電氣(600875)、菲達環保(600526)、東湖高新(600133)、中原環保(000544)等。
相關企業:海灣環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
關鍵詞:工業污染治理、工業增加值、工業廢氣、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產生量、投資投資額
一、工業污染治理行業概述
工業污染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廢氣、廢水和固體排放物對環境的污染。污染主要是由生產中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及各種噪音造成的。工業污染可分為廢水污染、廢氣污染、廢渣污染、噪音污染。工業污染治理就是對污染采用工程和非工程的方法進行改善或消除的過程。
工業污染治理是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與過去相比,中國工業污染治理戰略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逐步從末端治理向源頭和全過程控制轉變,從濃度控制向總量和濃度控制相結合轉變,從點源治理向流域和區域綜合治理轉變,從簡單的企業治理向調整產業結構、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當前,工業污染治理領域的特點主要包括需求多樣、治理難度大、技術門檻高、客戶分散、細分領域多和市場空間大。
二、工業污染治理行業政策
為了確保污染排放標準和治理措施得到有效執行,國家對于工業環境污染問題已制定了全面的政策文件,旨在通過法律手段和經濟、技術措施推動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工作。例如,2024年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黃河干流流經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方案》,提出針對區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部署實施工業污染治理、城鄉生活污染防治、生態綜合整治、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資源保護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6類工程。2024年1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工業噪聲、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許可管理,基本完成海洋工程排污許可管理,基本實現環境管理要素全覆蓋。到2027年,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全面落實,排污許可制度效能有效發揮。
三、工業污染治理行業產業鏈
工業污染治理行業上游主要包括工業污染治理藥劑以及廢水處理設備、廢氣凈化設備、廢渣處理設備等工業污染治理設備行業;產業鏈下游為需求市場,涵蓋造紙、化工、鋼鐵、電力、食品、采掘、紡織等,工業企業為工業污染的產生源頭,是工業污染治理行業的直接服務對象,各類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需要委托專業的污染治理企業或采用自行建設運營的污染治理設施來處理污染物,以滿足環保法規的要求,實現達標排放。
工業經濟增長在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體現了一個國家社會進步與技術創新,但工業生產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工業生產活動必然會帶來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當污染物排放超過環境容量,引起環境污染,同時環境又會從客觀上制約工業經濟的增長。近年來,我國工業增加值整體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工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234968.9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405442.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25%。隨著工業增加值的增長,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將會出臺更嚴格的環保法規和標準,推動工業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工業污染治理行業市場競爭策略及未來發展潛力報告》
工業污染治理行業發展現狀
1、工業廢氣
近年來,大氣污染日益嚴重,損害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并且還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防治大氣污染便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大氣污染治理已經被提上議程。生態環境部數據統計,2023年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80.3萬噸,同比下降1.74%;工業廢氣中氮氧化物排放量為328.3萬噸,同比下降1.5%;工業廢氣中顆粒物排放量為307.3萬噸,同比增長0.52%。2023年中國工業廢氣治理設施數量為44.16萬套,同比增長11.91%。盡管中國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續下降,治理設施數量大幅增加,但顆粒物排放量上升和區域治理不平衡等問題仍然存在。未來,我國將進一步加強重點行業治理、推動技術創新、完善政策支持,并通過區域聯防聯控和市場化機制,實現大氣污染治理的全面深化,為改善空氣質量和保護公眾健康提供保障。
2、工業廢水
近年來,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和城鎮人口的上升,我國廢水排放量逐年增多。同時由于工業廢水種類較多,處理工藝較為復雜,工業廢水處理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進一步加大了水環境治理整治力度,我國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32.6萬噸,同比下降11.65%;工業廢水中氨氮排放量為1.2萬噸,同比下降14.29%。2023年工業廢水治理設施數量為7.95萬套,同比增長9.05%。我國工業廢水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COD和氨氮排放量持續下降,治理設施數量不斷增加。未來,我國將進一步提升工業廢水治理水平,為實現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提供保障。
3、工業廢物
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利用是目前我國固體廢物處理產業發展的最為重要的一項,伴隨著我國工業企業的做大做強,所產生的工業廢物也與日俱增,由于工業固體廢物在固體廢物中占比最大,因此做好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理利用是目前固體廢物處理的首要任務。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42.7億噸,綜合利用量為25.8億噸,處置量為8.3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1.05億噸,利用處置量為1.05億噸。我國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與利用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我國將通過技術創新、政策支持、綠色制造和市場化機制,進一步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水平,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為實現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提供保障。
4、工業污染治理
工業污染治理就是對污染采用工程和非工程的方法進行改善或消除的過程。“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2023年我國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增幅明顯,投資完成額達362.4億元,同比增長26.9%,其中,治理廢氣投資完成額最高,達到204.3億元,占比高達56.4%;其次為治理廢水,投資完成額為81億元,占比22.3%。未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環保政策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對工業污染排放的限制將更加嚴格,有助于為工業污染治理行業提供持續穩定的市場需求。此外,在政策的引導下,市場機制將不斷完善,通過建立健全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排污權交易市場,利用經濟手段激勵工業企業加強污染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進一步推動工業污染治理行業的市場化發展。
五、工業污染治理行業企業格局和重點企業分析
中國工業污染治理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的特點。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構成了市場的主體,技術、服務和價格成為競爭的核心要素。未來,行業整合、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和國際化競爭將是主要發展趨勢。企業需要通過提升技術水平、優化服務能力和加強資源整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當前,我國工業污染治理行業企業包括首創環保、龍凈環保、碧水源、遠達環保、聚光科技、菲達環保、東湖高新、先河環保、永清環保、海灣環境科技等。
1、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全國500強企業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環保旗艦上市公司(600008.SH)。公司深耕環保行業二十余載,在城市環境、市政公用、企業環保節能等領域為客戶提供高效、智慧、綠色的“水、固、氣、能”綜合解決方案。公司致力于成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者和守護者,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公司積極探索碳減排路徑,提升環境管理和生態保護水平,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共建清潔、美麗、繁榮的幸福家園。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首創環保污水水處理業務營業收入為31.72億元,同比增長9.12%;固廢處理業務營業收入為21.32億元,同比增長0.19%;供水水處理業務營業收入為14.71億元,同比下降0.81%。
2、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71年,2000年12月在上海證交所上市,股票代碼600388。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大氣污染治理設備研發制造企業,擁有扎實的裝備設計、生產制造、安裝與運維能力。公司注重通過規模化經營實現成本制造優勢,貼近產品銷售市場或原材料市場,降低物流成本。公司注重自有生產車間及生產線的改造升級,積極引入先進加工技術工藝,提升生產效率及產品品質。新能源板塊業務產品制造采用先進、穩定的生產工藝,智能化水平高。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企業環保設備制造營業收入為40.94億元。
六、工業污染治理行業發展趨勢
1、智能化與數字化治理
未來,中國工業污染治理行業將更加依賴技術創新,尤其是智能化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隨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污染治理將逐步實現精準化和高效化。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污染源,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污染物排放趨勢,并結合人工智能優化治理方案,可以顯著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此外,數字化技術還能幫助企業實現污染治理設施的遠程監控和智能運維,降低運營成本。未來,智能傳感器、無人機巡檢、區塊鏈技術等也將在污染監測和數據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技術創新不僅能夠提升污染治理的效果,還能推動行業向高端化、精細化方向發展,為工業經濟的綠色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2、循環經濟與資源化利用
未來,中國工業污染治理行業將更加注重循環經濟和資源化利用,推動從末端治理向全過程管理轉變。傳統污染治理主要關注污染物的末端處理,而未來行業將更加注重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例如,通過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和綠色制造工藝,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時,工業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將成為重要方向,如廢水回用、廢氣熱能回收、固廢再生利用等。循環經濟模式的推廣不僅能夠降低污染治理成本,還能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未來,工業生態園區和產業鏈協同將成為重要載體,推動企業間廢物交換和資源循環利用,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工業污染治理行業市場競爭策略及未來發展潛力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工業污染治理行業市場競爭策略及未來發展潛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工業污染治理行業市場競爭策略及未來發展潛力報告》共十五章,包含工業污染治理行業投資環境分析,工業污染治理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工業污染治理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