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生物3D打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即通過計算機輔助技術,將細胞和其他生物材料按照指定的2D或3D組織進行圖案化打印,以生產生物工程結構,是3D打印領域的一個分支,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尤為突出,包括個性化醫療器械、生物醫療植入物、組織工程產品等,可滿足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的需求。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增強、市場技術創新速度加快,以及國民醫療健康需求持續擴大,我國生物3D打印行業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產業規模加速擴容。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生物3D打印市場規模已從2018年的316.78億元增長至467.03億元,初步統計,2024年已達到600億元以上。
相關上市企業:華曙高科(688433);邁普醫學(301033);有研粉材(688456);鉑力特(688333)等
相關企業: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捷諾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漢唐快速制造應用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聚豐新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光華偉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點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普博源(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關鍵詞:產業鏈;發展歷程;政策;生物3D打印市場規模;重點企業;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況
生物3D打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即通過計算機輔助技術,將細胞和其他生物材料按照指定的2D或3D組織進行圖案化打印,以生產生物工程結構。從廣義上來說,直接為生物醫療領域服務的3D打印都可視為生物3D打印的范疇,而從狹義上來定義,通常將操縱含細胞生物墨水構造活性結構的過程稱之為生物3D 打印,此概念也可稱之為細胞打印 。
生物3D打印主要包括細胞打印、組織工程支架和植入物打印以及主流的3D生物打印技術。其中,細胞打印技術是將細胞為原料層層打印在特殊的熱敏材料上,通過準確定位,形成需要的結構,主要用于醫學實驗的研究工具、構建和修復組織器官以及藥物研發領域的藥物篩選模型。組織工程支架和植入物打印利用CT、ECT技術獲取人體模型器官模型,并經過3D技術處理,包括建立3D模型、有限源分析等步驟,然后針對不同材料和部位進行建模。主流的3D生物打印技術主要包括擠壓生物打印、有限元生物打印、噴墨生物打印、激光輔助生物打印和微型閥生物打印等五大類。
起初,生物3D打印技術主要應用于學術研究和實驗探索階段,研究人員利用生物3D打印技術制備出具有特定形態和功能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等生物材料。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應用領域的拓展,生物3D打印逐漸進入商業化階段。21世紀初,生物3D打印開始在醫療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如制造人工皮膚、骨骼植入物、牙齒支架等醫療器械。近年來,生物3D打印技術更是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成功實現細胞打印、組織工程支架和植入物打印等。
生物3D打印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生物材料、生長因子和細胞等活性材料。生物3D打印下游應用行業主要包括醫療和生物制造領域。在醫療領域,生物3D打印技術可用于生產人工關節、骨骼、軟骨、皮膚等組織和器官,以替代病變或受損的組織和器官,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壽命。此外,生物3D打印技術還可用于藥物篩選和疾病模型的研究,以加速藥物的研發和治療方法的探索。在生物制造領域,生物3D打印技術可用于生產生物燃料、生物材料、生物傳感器等產品,以推動生物經濟的發展。
二、產業現狀
近年來,我國生物3D打印行業在政策環境的強力支持下快速發展。國家層面通過《“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等文件,明確將3D打印列為智能制造和醫療裝備領域的核心技術,重點推動其在生物醫療領域的研發與應用,支持個性化醫療設備、組織工程產品及定制化醫療器械的開發。地方層面,如廣東省發布的《激光與增材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進一步推動區域產業集群發展。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發布增材制造典型應用場景名單,將醫療領域作為重點方向,支持生物3D打印技術在骨科、齒科等領域的應用;國家發改委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中將生物增材制造裝備及材料列入鼓勵類,為行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總體來看,我國生物3D打印行業在政策引導下,正朝著技術突破、應用拓展和產業升級的方向穩步前進。
生物3D打印作為3D打印領域的一個分支,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尤為突出,包括個性化醫療器械、生物醫療植入物、組織工程產品等,可滿足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的需求。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增強、市場技術創新速度加快,以及國民醫療健康需求持續擴大,我國生物3D打印行業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產業規模加速擴容。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生物3D打印市場規模已從2018年的316.78億元增長至467.03億元,初步統計,2024年已達到600億元以上。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生物3D打印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三、企業格局
在市場競爭方面,目前我國生物3D打印行業已經涌現出了鉑力特、華曙高科等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憑借技術創新和本土化優勢迅速崛起,逐步實現國產替代。然而,與美國3D Systems、Stratasys、德國的EOS,以及以色列的Objet Geometries等國際頭部企業相比,我國企業在技術實力和市場占有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國內企業需要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提升整體競爭力。
湖南華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著名3D打印科學家許小曙博士于2009年10月在湖南長沙成立,2023年4月17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A股上市,股票簡稱“華曙高科”。華曙高科專注于工業級增材制造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金屬(SLM)增材制造設備和高分子(SLS)增材制造設備,并提供 3D 打印材料、工藝及服務。目前公司已開發 20 余款設備,并配套 40 余款專用材料及工藝,正加速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醫療、模具等領域。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華曙高科營業收入為3.45億元,同比下降7.09%。
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8年9月2日,2021年7月2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股票簡稱“邁普醫學”。邁普醫學是一家專注于高性能植入醫療器械的科技創新型公司,長期以來聚焦生物增材制造等系列先進制造技術,并逐步實現多產品的技術協同創新,最終形成了生物增材制造技術、數字化設計與精密加工技術、選擇性氧化及微纖維網成型技術、多組分交聯及霧化成膠技術等核心技術平臺,是國內較早可利用生物增材制造技術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技術開發高性能植入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邁普醫學營業收入為1.91億元,同比增長30.98%。
四、發展趨勢
1、技術創新驅動行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在生物材料、打印設備和軟件算法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生物相容性材料(如生物降解高分子、水凝膠)的研發為打印復雜組織和器官提供了基礎;高精度打印設備(如多噴頭系統、激光輔助打印)的推出提升了打印效率和精度;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應用優化了打印路徑設計和參數控制。未來,隨著納米技術、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的融合,生物3D打印將實現更高層次的仿生結構和功能,推動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等領域的突破性發展。此外,國產設備的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將進一步降低行業門檻,促進技術普及。
2、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與深化
生物3D打印的應用場景正從傳統的骨科、齒科修復向更復雜的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拓展。在醫療領域,個性化植入物(如人工關節、顱骨修復體)已成為主流應用;在藥物研發中,3D打印的組織模型被用于藥物篩選和毒性測試;在再生醫學領域,生物打印的皮膚、軟骨甚至器官雛形展現出巨大潛力。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監管政策的完善,生物3D打印有望在器官移植、疾病模型構建等領域實現突破,為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提供全新解決方案。此外,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生物3D打印在康復醫療和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擴大。
3、標準化與監管體系逐步完善
生物3D打印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標準化和監管體系的支撐。目前,我國已出臺多項行業標準,涵蓋材料性能、設備精度和產品安全性等方面,但仍需進一步完善。未來,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應用場景的拓展,標準化工作將更加重要,特別是在生物相容性、打印精度和臨床效果評估等領域。同時,監管機構將加強對生物3D打印產品的審批和監管,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標準化和監管體系的完善不僅有助于提升行業整體水平,還將增強消費者信心,推動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生物3D打印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生物3D打印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生物3D打印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國生物3D打印行業發展環境洞察&SWOT分析,中國生物3D打印行業市場前景及發展趨勢分析,中國生物3D打印行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