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批發市場作為農副產品流通的主渠道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農村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城市大市場相連接,實現產銷對接。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農副產品大市場、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居民收入的增長,食品需求穩定增長,對農副產品質量要求逐步提升,對農副產品質量要求逐步提升,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成為促進產銷銜接的關鍵節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樞紐作用逐漸凸顯。盡管國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數量及攤位數下降,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主體地位仍舊保持,同時互聯網經濟對實體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經濟帶來增量,使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額整體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額為20761.44億元,同比增長10.01%。未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將通過數字化連接流通節點、重構鏈路價值、提升行業效率,利用互聯網經濟,進一步提升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額。
相關上市企業:農產品(000061)、嘉農股份(838799)、浙江東日(600113)、資博股份(832613)、牧原股份(002714)、溫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海大集團(002311)、正邦科技(002157)、大北農(002385)等。
相關企業:深圳市農產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陰市江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北京盛華宏林糧油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蘇州市南環橋市場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廈門夏商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等。
關鍵詞:農副產品批發、糧食、果蔬、禽蛋肉類、水產品、攤位數、營業面積、成交額
一、農副產品批發行業概述
農副產品是由農業生產所帶來的副產品,包括農、林、牧、副、漁五業產品,分為糧食、經濟作物、竹木材、工業用油及漆膠、禽畜產品、蠶繭蠶絲、干鮮果、干鮮菜及調味品、藥材、土副產品、水產品等若干大類,每個大類又分若干小類。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水產業等產業進行初級加工形成的產品就是農副產品。
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是指為買賣雙方提供經常性的、公開的、規范地進行農副產品批量集散、價格形成,并具有信息、結算等配套服務功能的場所。根據所賣的范圍分為綜合性批發市場和專業性批發市場。根據所處位置可分為產地批發市場、中轉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根據交易時間可分為常年性批發市場和季節性批發市場。
二、農副產品批發行業政策
農副產品批發行業是我國農業產業化鏈條中的重要環節,承擔著農副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流通任務。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副產品批發,國務院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副產品流通舉措,保障農副產品供應。例如,2024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春節前后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指導農業經營主體做好農林作物、牲畜的防寒防凍和凍后救助工作,盡快恢復受損的蔬菜大棚、禽畜欄舍等生產設施,保障蔬菜及鮮活農副產品的供應。2024年4月,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培育農村電商,引導“齊魯農超”等農副產品展示交易平臺做大做強,推進縣域電商直播基地建設。
三、農副產品批發行業產業鏈
農副產品批發行業是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上游行業包括傳統農業如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等。農副產品批發行業的上游市場成熟,技術穩定,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從業人員及企業眾多,能夠有力支持行業的快速發展。農副產品批發行業的下游主要是銷售環節,通過多種渠道如大型商超、農貿市場、經銷商等進行銷售,直面產品終端消費者。
中國農副產品主要包括糧食、果蔬、禽蛋肉類、水產品等,我國地域遼闊,橫跨多個氣候帶,從寒帶到熱帶均有分布,這種多樣的氣候條件為各種農副產品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與此同時,我國農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并不斷引進和研發先進的種植技術,如溫室大棚、滴灌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有效地提高了農副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從糧食產量來看,2024年中國糧食產量為70649.9萬噸,同比增長1.59%。分品種來看,谷物產量為65228.7萬噸,同比增長1.69%;豆類產量為2362.8萬噸,同比下降0.89%;薯類產量為3058.4萬噸,同比增長1.48%。從果蔬產量來看,2023年中國蔬菜產量為82868.11萬噸,同比增長3.59%;水果產量為32744.28萬噸,同比增長4.63%。從禽蛋肉類產量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肉類產量為7044萬噸,同比增長1%;禽蛋產量為2642萬噸,同比增長3.5%。從水產品產量來看,2024年1-11月,中國水產品產量為6389.79萬噸,同比增長4.02%。其中,海洋捕撈產量893.98萬噸,同比增長1.40%。海水養殖產量2356.08萬噸,同比增長5.19%。淡水捕撈產量88.32萬噸,同比下降0.63%。淡水養殖產量3051.41萬噸,同比增長4.05%。我國農副產品產量整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為農副產品批發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應。
農副產品批發行業下游市場包括農貿市場、超市、酒店、餐飲等行業,通過超市、農貿市場等途徑使得農副產品最終達到消費者手中。以超市為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超市百強企業中,沃爾瑪(山姆)、永輝、康成投資(大潤發、M會員店)、華潤萬家(Ole、華潤蘇果)、盒馬、物美(物美、麥德龍)、聯華超市(聯華、華聯)、家家悅(世伴)、中百(中百倉儲、中百超市)、錢大媽位列前十位。其中,自2021年以來,沃爾瑪中國分別以990.04億元和396家門店,到2022年的1093.10億元和365家門店,再到2023年的1202.17億元和365家門店,連續三年位居中國超市百強TOP1。超市、農貿市場的不斷發展,將完善農副產品的流通,同時也將帶動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需求。未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擴大內需和城鄉統籌發展等戰略的深入實施,農副產品消費需求仍將繼續呈現剛性增長態勢,帶動農副產品批發行業穩定發展。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農副產品批發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四、農副產品批發行業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已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品種齊全,業態多樣,產銷地、集散地市場并存的市場銷售體系。各類市場都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市場結構更加合理。數據顯示,近年來,億元以上規模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數量逐年下降。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億元以上農副產品市場數量為728家,較2022年減少9家;攤位數為41.24萬個,較2022年減少1.43萬個;營業面積為4519.3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21%。主要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副產品開始通過線上平臺進行銷售,不僅拓寬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也滿足了消費者對便捷、個性化購物體驗的需求。
批發市場作為農副產品流通的主渠道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農村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城市大市場相連接,實現產銷對接。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農副產品大市場、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居民收入的增長,食品需求穩定增長,對農副產品質量要求逐步提升,對農副產品質量要求逐步提升,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成為促進產銷銜接的關鍵節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樞紐作用逐漸凸顯。盡管國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數量及攤位數下降,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主體地位仍舊保持,同時互聯網經濟對實體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經濟帶來增量,使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額整體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額為20761.44億元,同比增長10.01%。未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將通過數字化連接流通節點、重構鏈路價值、提升行業效率,利用互聯網經濟,進一步提升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額。
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需求結構來看,居民對水產品、蔬菜、干鮮果品的批發需求較大,三者成交額總和占比超過60%。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糧油批發市場成交額為1184.93億元,占比5.71%;肉禽蛋批發市場成交額為1760.73億元,占比8.48%;水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額為3796.82億元,占比18.29%;蔬菜批發市場成交額為4162.12億元,占比20.05%;干鮮果品批發市場成交額為5975.24億元,占比28.78%;棉麻土畜、煙葉批發市場成交額為383.61億元,占比1.85%。
五、農副產品批發行業企業格局和重點企業分析
目前農副產品批發處于完全競爭市場,市場集中度低,行業龍頭企業市場占比較小。當前,中國農副產品批發行業代表企業包括農產品、新農都、浙江東日、嘉農股份、江南市場、南環橋、盛華宏林、江南農副、資博股份、夏商集團等。
1、深圳市農產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農產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開發、建設、經營和管理為主要業務,業務范圍涉及農產品基地種植、城市食材配送、進出口等農產品產業鏈服務。公司專注于農產品流通行業35年,開創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化”經營模式,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成都、西安、長沙、南昌、南寧等22個大中城市投資了33個實體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形成國內最具規模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體系。同時,公司以農產品流通為主線,整合內外資源,服務批發市場主業,圍繞農產品流通全產業鏈提供基地認證、食品安全檢測、品牌培育、小額貸款、集約化加工配送等供應鏈服務,打造現代農產品流通全產業鏈。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營業收入為15.07億元。
2、浙江東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東日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來自于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業務(含市場交易管理、市場租賃業務)、生鮮食材配送業務(配菜業務)和豆制品生產加工領域的相關業務。公司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的主要業務包括店面/攤位租賃、交易管理以及提供其他市場配套服務。對于以租賃形式引入的經營戶,市場對其進行嚴格篩選,并與其簽訂租賃合同,通過為其提供經營店面/攤位和綜合性服務向其收取租金及管理費。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浙江東日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業務營業收入為1.48億元,同比增長2.07%。
六、農副產品批發行業發展趨勢
1、數字化轉型加速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農副產品批發行業正加速向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能夠顯著提升行業運營效率和準確性。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物流信息系統等,實現交易流程的線上化、智能化,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運營成本。同時,數字化手段還能幫助行業更好地進行市場預測和風險管理,提升整體競爭力。未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場景的拓展,農副產品批發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將更加深入,為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供應鏈整合與優化
農副產品批發行業面臨著供應鏈冗長、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未來,行業將更加注重供應鏈的整合與優化,通過加強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業。一方面,通過整合供應鏈資源,提高農產品的規模化、標準化水平,降低流通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優化供應鏈流程,提升農產品的流通速度和品質保障能力。此外,供應鏈金融等創新服務模式也將為行業的供應鏈整合與優化提供新的動力。
3、綠色化與可持續發展
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農副產品批發行業將更加注重綠色化與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行業將積極推廣綠色包裝、綠色物流等環保理念和技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推動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此外,行業還將積極探索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等新型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業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農副產品批發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農副產品批發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農副產品批發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共十二章,包含農副產品批發行業投資與趨勢預測分析,農副產品批發行業發展預測分析,農副產品批發企業管理策略建議 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