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中國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制氫大國,煤制氫在其制氫產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歷經多年的技術創新與發展,煤制氫技術業已邁向成熟階段。特別是在煤氣化制氫工藝方面,通過持續優化氣化流程及革新催化劑技術,不僅顯著提升了制氫效率,還有效降低了整體生產成本。相較于天然氣、生物質等其他制氫原料,煤炭制氫展現出極為突出的成本優勢。更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應對環保挑戰,碳捕獲與封存(CCS)技術在煤制氫領域的應用正逐步擴大。這一技術的推廣不僅大幅削減了煤制氫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顯著提升了其環保性能,更為煤制氫產業增強了市場競爭力。2023年,中國煤制氫行業市場規模為5069億元,同比增長14.63%。
相關上市企業:華昌化工(002274)、美錦能源(000723)、鴻達興業(002002)、中國神華(601088)、寶豐能源(600989)、中國石化(600028)
相關企業: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陽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潞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合既得動氫機器有限公司、富瑞特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氫楓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
關鍵詞:煤制氫、煤制氫市場規模、煤制氫行業現狀、煤制氫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述
煤制氫是一種利用煤炭作為原料,通過化學反應將其轉化為氫氣的過程。這個過程通常涉及到煤氣化和氣體清洗等步驟。在煤氣化過程中,煤炭被暴露在高溫和高壓下,與水蒸氣或氧氣反應,產生一種稱為合成氣的混合氣體。合成氣由氫氣(H2)和一氧化碳(CO)主要組成,還含有其他一些氣體如二氧化碳(CO2)、氮氣(N2)等。接著,合成氣會經過氣體清洗等處理步驟,以去除其中的雜質和有害物質。最終,純凈的氫氣可以被提取出來。煤制氫按制氫過程分類可以分為直接制氫和間接制氫,直接制氫是指直接利用煤進行化學反應制取氫氣,這包括煤的焦化(或高溫干餾)和煤的氣化兩種方法。間接制氫則是先將煤轉化為其他化工產品(如甲醇、氨氣等),再由這些化工產品制取氫氣,或者通過煤發電,再電解水制氫。
二、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煤制氫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初的早期探索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國開始引進并仿制國外的煤制氫技術,主要用于化工、冶金等行業的工業制氫。此時的技術以堿性電解槽技術為主,產氫量較小,能耗較高,設備壽命較短。同時,國內也開始自主研發堿性電解槽技術,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開發出聚苯硫醚(PPS)隔膜、鎳基合金電極、雙極板結構等,顯著提高了堿性電解槽的產氫量、效率和穩定性。
2003年至2015年的初步發展階段,進入21世紀后,隨著國家對能源安全的重視和環保要求的提高,煤制氫技術得到了初步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制氫技術支持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技術水平。此時,一些大型企業如國家能源集團等開始涉足制氫產業,推動了煤制氫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同時,國內科研機構也加強了煤制氫技術的研發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2016年至2020年的快速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隨著“雙碳”政策的提出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煤制氫技術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以寶豐能源、陽光電源等為代表的企業在可再生能源光伏制氫領域開始深入研究,推動了煤制氫技術的革新。同時,國內也涌現出了一批專業從事煤制氫技術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此外,國家還加大了對煤制氫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了多個大型煤制氫項目的建設和投產。
2021年至今的持續發展階段,自2021年以來,中國煤制氫行業進入了持續發展階段。國家愈加重視氫能源的發展,支持、規范氫能源的利好政策頻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國家電投、國家電網等大型央企加大對制氫產業的布局,進一步推動了制氫行業的發展。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煤制氫技術也逐漸向更高效、更環保的方向發展。例如,一些企業開始探索利用先進的煤氣化工藝和膜分離技術來提高氫氣的純度和產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三、行業產業鏈
煤制氫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煤炭資源、原料預處理設備、氣化設備、合成氣凈化與變換設備、氫氣提純設備、輔助設備、控制與監測系統等。產業鏈中游為是煤制氫產業鏈的核心部分,主要涉及煤的氣化和氫氣的提取。產業鏈下游應用領域包括能源供應、工業化學品生產、儲能與發電、冶金、電子、食品加工等領域。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煤制氫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四、市場規模
中國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制氫大國,煤制氫在其制氫產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歷經多年的技術創新與發展,煤制氫技術業已邁向成熟階段。特別是在煤氣化制氫工藝方面,通過持續優化氣化流程及革新催化劑技術,不僅顯著提升了制氫效率,還有效降低了整體生產成本。相較于天然氣、生物質等其他制氫原料,煤炭制氫展現出極為突出的成本優勢。更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應對環保挑戰,碳捕獲與封存(CCS)技術在煤制氫領域的應用正逐步擴大。這一技術的推廣不僅大幅削減了煤制氫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顯著提升了其環保性能,更為煤制氫產業增強了市場競爭力。2023年,中國煤制氫行業市場規模為5069億元,同比增長14.63%。
五、重點企業經營情況
在煤制氫行業中,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占據了主導地位。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其在煤制氫領域具有顯著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此外,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大型能源企業也積極參與煤制氫項目,憑借其在化工領域的深厚積累,推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規?;l展。這些企業不僅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還在市場拓展和產業鏈整合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大能源供應商,排位第五的煤電供應商,提供了全國12.5%的一次能源。中國神華在煤制氫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和技術實力,致力于通過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耦合技術,構建既能生產清潔燃料又能生產電力的能源系統。中國神華是全世界第一的煤氣化公司,現在直接生產的氫是20萬噸,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中國神華有80臺的煤氣化爐,可以為四千萬輛燃料電池汽車提供氫。同時,中國神華在氫氣的生產過程中已經實現了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實現了零排放。同時,其煤制氫成本非常低,只需約0.60元人民幣就可以制一方氫,遠低于電解水制氫的成本。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神華營業收入為2538.99億元,同比增長0.57%;歸母凈利潤為460.74億元,同比下降4.55%。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化工企業之一,在煤制氫領域也有著積極的布局和探索。中國石化加快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圍繞綠氫煉化、氫能交通加速產業布局。公司在洛陽分公司建設了10.5萬噸/年煤制氫項目,采用水煤漿氣化工藝,煤氣經耐硫變換、酸性氣體脫除、甲烷化處理后向煉油裝置提供氫氣。茂名分公司通過將油渣作為煤制氫裝置的原料,采用SE水煤(焦)漿氣化技術,進行氣化獲取合成氣產品,有效提高了油渣的單位產氫量。整體來看,建成11個供氫中心、136座加氫站,積極推動氫能交通發展,成功探路京滬氫能交通走廊。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石化營業收入為23665.41億元,同比下降4.19%;歸母凈利潤為442.47億元,同比下降16.46%。
2018-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石化經營情況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化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構建了涵蓋合成氨、純堿、氯化銨、甲醇、尿素、硝酸及復合肥等多領域的綜合性化工體系。近年來,公司致力于氫能源領域的創新與拓展。華昌化工通過原料結構調整技術改造項目二期,可生產合成氣(氫氣、一氧化碳),每年可生產氫氣達20萬噸。公司還計劃在廠區內投資建設氫氣充裝站項目,以現有煤制氫氣為原料,通過吸附和提純工藝,生產出純度高達99.999%的氫氣。2024年前三季度,華昌化工營業收入為62.74億元,同比增長4.63%;歸母凈利潤為5.30億元,同比增長12.90%。
六、行業發展趨勢
1、受“雙碳”目標和環保要求影響,煤制氫新增產能將受限
隨著全球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共同目標,即“雙碳”目標的提出,傳統以煤炭為主導的能源結構和化工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與機遇。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煤制氫行業未來新增產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盡管煤制氫技術成熟、成本低、裝置規模大,但為了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煤制氫行業需要不斷改進技術,減少碳排放。未來,煤制氫與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技術的結合將成為趨勢,推動煤制氫從“灰氫”向“藍氫”轉變,實現綠色轉型。
2、電解水制氫等清潔路線將對煤制氫形成競爭,但短期內煤制氫難以被替代
目前,制氫技術存在多條路線并存的狀態,煤制氫是當前的主要方式,而電解水制氫等綠氫路線則是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雖然電解水制氫長期被認為是適應未來發展的最優路線,但短期內,尤其是工業化生產領域,綠氫技術難以替代煤制氫。這主要是因為煤作為制氫原料符合我國化石能源的稟賦現狀,且煤制氫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和成本優勢。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煤制氫仍將是主要的制氫方式之一。
3、煤制氫行業將加速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為了應對環保法規的約束和市場競爭的壓力,煤制氫行業將加速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一方面,通過改進煤氣化技術、提高變換反應效率、優化脫硫脫碳工藝等手段,降低生產成本和碳排放;另一方面,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協同創新,推動氫能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發展。此外,還將積極探索新的制氫技術和工藝路線,如生物質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制氫等,為煤制氫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煤制氫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煤制氫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煤制氫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煤制氫行業重點企業分析,中國煤制氫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2025-2031年煤制氫行業投資前景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