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職業技能培訓行業覆蓋面廣、培訓細分領域多。目前,我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主要涉及業務領域有信息技術(IT)、金融財會、美食烹飪、汽修服務、實用語言、駕駛培訓、時尚美容、影視動漫、電子競技、技工維修、工程建造、健康養老等行業,細分領域下還有很多子領域,行業跨度覆蓋制造業和服務業兩大產業,形成了一個滿足不同用戶和企業需求的定制化人才培訓市場。同時,職業技能培訓用戶涵蓋高校或中職畢業生、下崗職工、在崗職工等,行業用戶規模巨大、年齡跨度大。2023年,我國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822萬人次,其中培訓企業職工804萬人次,培訓農民工(包括在崗農民工和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643萬人次,培訓失業人員63萬人次,培訓畢業年度的高校和中職畢業生99萬人次。
關鍵詞:職業技能培訓產業政策、職業技能培訓產業鏈、職業技能培訓發展現狀、職業技能培訓發展趨勢
一、職業技能培訓行業概述
職業技能培訓是指按照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準進行的規范性培訓。國家規定一些職位必須經過職業技能培訓,獲得技能等級證書后方可上崗。其包含多層含義:第一,職業技能培訓是一種以勞動者為特定對象的勞動力資源開發活動;第二,職業技能培訓是一種以直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某種特定需要為目的的定向性培訓;第三,職業技能培訓通常是按照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準進行的規范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一般分為就業前培訓、職工就業后在職培訓,其中職工就業后在職培訓包括新工人上崗前的基礎培訓、在職工人的提高培訓、各種形式的短期業務培訓、高級技術工人的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按照培訓內容區分,可以包括語言培訓、企業培訓、管理培訓、IT培訓、金融培訓、會計培訓、法律培訓等。依據職業技能標準,職業技能培訓的層次又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培訓。
“十四五”時期,新的就業增長點和新就業形態不斷發展變化,迫切需要勞動者提升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再次背景下,人社部、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布局到2025年要實現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更加健全,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職業技能培訓服務更加有效等四個主要目標。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亟須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2024年以來,我國有關部門相繼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的意見》等政策,強調就業機會的充分性、就業環境的公平性、就業結構的優化以及人崗匹配的高效性,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增強產業就業協同性、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穩崗擴崗、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等,為我國職業技能培訓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職業技能培訓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二、職業技能培訓產業鏈
職業技能培訓產業鏈上游為房地產、軟件開發、培訓設備制造等行業。中游為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產業鏈下游為有對應職業技能培訓需求的政府、企業以及個人。隨著高等教育機構就學人數與日俱增以及各行業技術水平日益提高,中國就業市場對具備必要認證和資格的專業人員需求不斷上升。同時,互聯網、人工智能的不斷深入正改變著許多社會職業的性質、內容、工作方式等,為滿足網絡化、數字化的市場需求,我國虛擬現實、VR技術逐步成熟,融入到各類模擬教學中,為受教育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從而促進傳統職業技能培訓與新型教學方式相融合,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職業技能培訓行業的發展。
三、職業技能培訓發展現狀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以及學歷類職業教育尚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質”的需求,以提升職業技能為主的培訓市場發展迅速。職業技能培訓主要是滿足特定行業和崗位的高質量人才需求,以及為新興行業提供人才培養服務,由于缺乏相關行業培訓標準、考試標準以及監管機制,是一個高度分散、非標準的培訓市場,行業培訓機構眾多,以中小型機構為主。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共有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突破3萬所,達31765所。2023年來,行業資源整合進一步加快,部分品牌影響力較大的培訓機構通過收購、并購等舉措持續擴大市場份額,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我國民辦培訓機構數量較2022年小幅下降,為31226所。
職業技能培訓行業覆蓋面廣、培訓細分領域多。目前,我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主要涉及業務領域有信息技術(IT)、金融財會、美食烹飪、汽修服務、實用語言、駕駛培訓、時尚美容、影視動漫、電子競技、技工維修、工程建造、健康養老等行業,細分領域下還有很多子領域,行業跨度覆蓋制造業和服務業兩大產業,形成了一個滿足不同用戶和企業需求的定制化人才培訓市場。同時,職業技能培訓用戶涵蓋高校或中職畢業生、下崗職工、在崗職工等,行業用戶規模巨大、年齡跨度大。2023年,我國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822萬人次,其中培訓企業職工804萬人次,培訓農民工(包括在崗農民工和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643萬人次,培訓失業人員63萬人次,培訓畢業年度的高校和中職畢業生99萬人次。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隨著“技能中國行動”深入實施,各地聚焦重點領域加大職業技能培訓。2023年,人社部門累計遴選3.3萬余家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職業資格評價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評人員達74.5萬人。同時,全年共有1236.3萬人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40.4萬人次取得技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高技能人才培養是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國家人社部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創新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同時,圍繞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人社部門加大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培養,加快推進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從而進一步擴大我國職業技能培訓市場需求。
四、中國職業技能培訓行業發展趨勢研判
1、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成為主流
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運營模式可分為線下為主的網點模式和純線上模式,線下網點模式能夠提供特定的培訓環境場景,適合難度系數高、培訓周期長的領域,線上作為補充作用,如烹飪技術、汽修服務等。純線上模式適合上課時間分散、不依賴線下場景、培訓難度較小的領域,如IT類。由于行業單個細分領域市場空間有限,目前大部分機構采用線上線下融合(OMO)模式,多點布局、擴充品類和拓展賽道來提升發展空間。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移動終端的廣泛普及,在線教育以其便捷性、高效性和低成本性,迅速成為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OMO教學模式也將成為主流。
2、渠道下沉與屬地化服務的深化
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職業技術培訓機構的發展路徑往往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連。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如一二線城市,學員群體普遍擁有較高的人均收入,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資意愿也相應較高。因此,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往往選擇從這些經濟發達的城市開始布局,逐步擴大經營區域,以滿足當地學員對高質量職業培訓的需求。隨著高線城市的市場飽和度不斷提高,培訓機構盈利空間逐步下降。在此背景下,向三四線城市下沉、開展屬地化的經營服務成為眾多職業教育品牌的重要發力方向。相較于高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競爭相對較弱,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可以更容易地占據市場份額,并結合當地的經濟、文化和產業發展情況,開發出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培訓課程和教學模式,以實現快速發展。
3、行業內名牌機構開始布局全品類經營
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廣泛,從編程技術、設計藝術到烹飪烘焙、汽車維修等,但不同培訓項目在教研內容、教學方法以及管理模式上均存在顯著的差異,因此,早期的培訓機構往往選擇專注于某一類或某一特定科目的培訓,以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優勢。隨著職業教育市場的不斷發展,一些大型的培訓機構開始圍繞學員的多元化需求,積極拓展培訓類別和培訓產品,布局全品類培訓,力求打造綜合性的大型職業技能培訓品牌。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職業技能培訓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職業技能培訓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職業技能培訓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共七章,包含2024年職業技能培訓子行業發展情況分析,2024年中國職業技能培訓行業主要企業分析,2025-2031年職業技能培訓行業風險分析及信貸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