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遠程醫療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帶動基層醫療機構發展,降低患者醫療成本,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方面發揮巨大優勢。隨著分級診療政策的提出,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與醫療行業深入融合,在國家推動“互聯網+”行動計劃的背景下,尤其是在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下,我國遠程醫療發展迅猛,產業規模呈現加速擴容態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已增長至770.5億元。
關鍵詞:產業鏈;發展歷程;政策;市場規模;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況
遠程醫療是指利用大數據、遙感、遙測、遙控、視頻傳輸等互聯網技術、遠程通信技術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遠距離醫學服務活動,是信息技術和遠程醫學服務的有機結合。一般來說,遠程醫療服務項目主要包括遠程病理診斷、遠程醫學影像(含影像、超聲、核醫學、心電圖、肌電圖、腦電圖等)診斷、遠程監護、遠程會診、遠程門診、遠程病例討論及省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項目,旨在提高診斷與醫療水平、降低醫療開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保健需求的一項全新的醫療服務。
遠程醫療行業產業鏈上游包括醫療大數據服務商、醫療器械制造商,以及醫藥制造商等。其中,醫療大數據主要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醫療器械主要包括醫療設備、體外診斷、醫療耗材等;醫藥主要包括生物藥、中藥、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等。產業鏈中游為遠程醫療運營服務商,代表企業有魚躍醫療、邁瑞醫療、東華軟件、妙手醫生、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易聯眾、衛寧健康、好大夫在線等。產業鏈下游為應用及渠道及終端用戶,主要包括醫療機構、互聯網醫藥、藥企、健康體檢機構等。
二、產業現狀
國外遠程醫療系統的雛形可上溯到1959年,當時放射科專家采用電視攝像專送的辦法,從一座樓上看在另一座樓上出示的X光片,電纜傳送最遠距離達到3英里。早在1969年美國就開始使用遠距離心電監護,并在1986年首創了第一套商業化遠程醫療系統,使麻省的醫療中心與在弗羅里達的醫療中心聯系起來。
自1988年遠程醫療系統作為一個開放的分布式系統的概念在美國提出以來,這方面的專家普遍認為,一個開放性的遠程醫療系統至少應該包括遠程診斷(Remote Diagnosis)、專家會診(Consultation of Specialists)、信息服務(Information Service)、在線檢查(Online Examina t ion)和遠程學習(Remote Studying)等幾個主要部分,醫療系統需要以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為基礎,實現針對醫學資料(包括數據、文本、圖片和聲像資料)的多媒體特性和遠距離會診視頻與音頻信息的傳輸、存儲、查詢、比較以及顯示。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后期,遠程醫療由西方傳入我國,學術領域開始對遠程醫療進行探索。1988年解放軍總醫院通過衛星與德國一所醫院進行了一場神經外科遠程病例討論,這是我國真正意義踏足遠程醫療。1996年10月上海華山醫院開通了衛星遠程會診。1997年11月上海醫大兒童醫院利用ISDN與香港大學瑪麗醫院進行了疑難病的討論。1994年9月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與上海交通大學用電話線進行了會診演示。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網、上海醫大遠程會診項目啟動,并成立了遠程醫療會診研究室。該系統運行在網絡上,具有較強的交互動態圖像顯示功能。
2009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體制改革的意見》,標志著我國進入新一輪醫改,遠程醫療作為優質醫療下沉的手段,在新醫改實踐中承擔重要任務。據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中,59.1%開展遠程醫療服務,遠程醫療服務量超過2000萬,遠程教育培訓接近200萬場。
近年來,隨著5G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布局逐漸成熟,加上疫情影響下,人們對網絡看病觀念的改變,我國遠程醫療進入加速落地階段。如新冠疫情爆發期間,中興通訊與四川電信助力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首次實現兩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5G遠程會診、5G 遠程醫療小推車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啟用。
自2014年《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出臺以來,國家層面頒布了多項配套政策,支持遠程醫療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政策對遠程醫療的關注和扶持力度顯著提升,《關于進一步健全機制推動城市醫療資源向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下沉的通知》等政策的發布更是使得國內遠程醫療的監管、定價、醫保支付等政策體系逐漸完善,加速推動我國遠程醫療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在國家政策基礎上,各省市結合地方實際,積極探索相關政策實施細則,促進政策從方向性到操作性轉變。例如,2019年江蘇省頒布《關于制定部分“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試行價格的通知》《關于加強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工作的通知》等,明確遠程會診、遠程診斷、互聯網醫院三類“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的試行價格,同時明確診療機構、人員、處方、診療行為、患者隱私與信息安全、醫療質量等內容的監管部門及監管要求。2024年西安市發布的《西安市中醫藥強市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加快建設中醫藥信息平臺,發展“互聯網+遠程醫療”服務,??茖2÷撁?、醫共體內實現遠程診斷、遠程會診、遠程教學等信息化協作。
遠程醫療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帶動基層醫療機構發展,降低患者醫療成本,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方面發揮巨大優勢。隨著分級診療政策的提出,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與醫療行業深入融合,在國家推動“互聯網+”行動計劃的背景下,尤其是在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下,我國遠程醫療發展迅猛,產業規模呈現加速擴容態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已增長至770.5億元。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遠程醫療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三、發展趨勢
1、加速完善遠程醫療系統平臺功能
遠程醫療信息系統的良好運行、便捷易用、功能完善是保障服務順利開展的基礎,也是影響醫患雙方滿意度和持續使用意愿的最直觀因素。創建友好的功能界面,針對不同人群,制定個性化功能需求,支持人臉識別、語音、指紋認證等多種形式登錄方式,構建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功能體系,實現從預約掛號到隨訪管理的功能覆蓋。醫療機構定期對系統功能進行維護,對院內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實現院內醫院信息系統(HIS)、電子病歷 (EMR)、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S)、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等互聯互通,提升遠程醫療的工作效率。
2、醫患雙方對遠程醫療的質量感知不斷提升
隨著移動互聯網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醫院領導將日益關注遠程醫療給醫院帶來的社會效益和品牌效應,重視遠程醫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通過院內櫥窗、入院宣教、醫生推薦等形式加強對所有來院患者遠程醫療的宣傳,促進遠程醫療的發展。或可以講座、培訓等形式加大醫務人員遠程醫療相關政策的宣傳,定期組織人員參與遠程醫療系統和業務流程培訓,制定與需求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將參與遠程醫療次數與職稱晉升、獎金分配掛鉤,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對于患方,針對不同群體,制定多元化的宣傳方式。如年輕群體,利用微信、微博、抖音、視頻號等網絡媒介;老年群體,利用電視、報紙、社區宣傳欄等多種實體渠道,通過典型案例宣傳遠程醫療的優勢和便利,讓患者充分認識和了解遠程醫療,接受并愿意使用遠程醫療服務。同時,積極探索遠程醫療首診服務,將遠程醫療覆蓋更多群體,提高醫患雙方對遠程醫療的質量感知。
3、遠程醫療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日益增強
人才是遠程醫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隨著遠程醫療的廣泛應用,遠程醫療的規模越來越大,醫院要建立專業遠程醫療管理部門,由管理、醫療、護理、信息等人員組成,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專職從事遠程醫療運營管理工作。同時,將遠程醫療培訓納入繼續教育管理,對醫療、護理人員定期開展培訓和遠程醫療實踐活動,建立可持續的臨床服務模式及醫療隊伍。醫學院校要開設遠程醫療課程,培養一批既精通臨床醫療知識,又熟悉遠程醫療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滿足市場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遠程醫療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遠程醫療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遠程醫療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遠程醫療行業發展環境洞察,中國遠程醫療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預判,中國遠程醫療行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