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夜間經濟一般指從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凌晨6點所發生的三產服務業方面的商務活動,是以服務業為主體的城市經濟在第二時空的進一步延伸。得益于政策環境的支持,夜間經濟逐步向專業化、產業化、品質化邁進,呈現出富有新時代發展活力的特征,成為提振居民消費、保障基本民生、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各地政府對夜間經濟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國內夜間消費場所不斷增加,居民夜間消費需求持續攀升,加速推動了國內夜間經濟規模增長。據統計,2023年我國夜間經濟規模已超過48萬億元。
關鍵詞:產業鏈;政策;發展歷程;市場規模;消費偏好;產業發展趨勢
一、基本情況概述
城市夜間經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夜市,而是一種基于時段性劃分的經濟形態,一般指從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凌晨6點所發生的三產服務業方面的商務活動,是以服務業為主體的城市經濟在第二時空的進一步延伸。夜間經濟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概念,是指發生在當日18∶00到次日6∶00,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為消費主體,以休閑、旅游觀光、購物、健身、文化、餐飲等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城市消費經濟。值得注意的是,夜間經濟的傳統業態包括聚會場所、餐飲和酒吧,但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升級和消費體驗的多樣性增多,購物、電影、書店、劇場、體育比賽、健身等許多日間業態也延伸至夜晚,為夜間經濟規模進一步拓展提供活力。
夜間經濟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各類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其中,供應商為夜間經濟活動提供餐飲原材料、娛樂設施、照明設備等必要的物資和設備;服務提供商則負責提供技術支持、營銷策劃、人力資源、設計建造等服務,確保夜間經濟活動的順利進行。產業鏈中游主要包括各類夜市、商業街區、購物中心、餐飲娛樂場所等夜間經濟的核心運營者。這是夜間經濟的主要載體,通過提供多元化的消費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在夜間的各類需求。產業鏈下游為夜間經濟市場終端消費者,主要包括本地居民,以及旅游消費者,其需求和消費行為直接影響著夜間經濟的發展方向和規模。
我國夜間經濟發展可大致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以延長餐飲、購物等傳統夜間經濟業態營業時間為主,第二階段發展的主要特征則是豐富夜間經濟業態。而自2019年開始,北京、天津、成都、重慶、上海等各大城市出臺相關舉措,激發了我國夜間經濟新動能。但在疫情影響下,直播等夜間線上消費逐漸成為夜間經濟發展主流,國內夜間經濟業態進一步豐富。近兩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消費提振階段,商務部等多部門頒布多項政策,重點提出進一步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夜間經濟+”成為豐富國民消費場景的重要落腳點。
二、產業現狀分析
夜游經濟構建經貿、文旅、民生三大城市新名片,成為了政府重要的抓手。從政策端看,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2021年文旅部發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到,要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推進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建設200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擴大夜間消費規模;2024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創新規范發展。得益于政策環境的支持,夜間經濟逐步向專業化、產業化、品質化邁進,呈現出富有新時代發展活力的特征,成為提振居民消費、保障基本民生、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
根據輿情監測數據顯示,自2021年7月以來,我國夜間經濟的熱度指數保持較高水平,幾次出現高峰值的時段都大致對應各地政府出臺相應政策規范和鼓勵夜間經濟發展。這意味著,隨著國家將夜間經濟列為刺激居民消費、提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落腳點,我國各地政府對夜間經濟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國內夜間消費場所不斷增加,居民夜間消費需求持續攀升,加速推動了國內夜間經濟規模增長。據統計,2023年我國夜間經濟規模已超過48萬億元。
夜間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新增量,夜間經濟的消費者不僅有助于拉動本地居民的內需,還能延長外地游客、商務辦公者等的留存時間,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近幾年來,以娛樂、美食為主,觀演、運動、旅游為輔的夜間經濟呈多模態發展。娛樂方式和文娛消費愈發豐富和多樣,在KTV、演唱會、夜場電影等傳統娛樂方式之后,衍生了深夜直播、劇本殺、密室逃脫、脫口秀、livehouse、飛盤、星空露營等受到Z世代追捧和喜愛的新夜間娛樂方式。
隨著人們消費需求升級和消費體驗的多樣性增多,許多日間業態也延伸至夜晚,比如購物、電影、書店、劇場等文化藝術體驗類,甚至還有體育比賽、健身、外出游覽、零售等等。數據顯示,2023年期間我國居民夜間時段參與的主要業態包括線上線下購物、餐飲宵夜、休閑娛樂和出游出行,參與指數分別為4.13、3.93、3.9、3.69。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夜間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三、未來發展路徑
1、強化規劃頂層設計,優化提升城市空間布局
一方面,優化夜間經濟空間布局,合理劃分項目類型。圍繞人的生活需求劃分,可將城市夜間活動空間分為市民生活空間、夜間商業空間、夜間特色空間幾類,并結合不同的空間類型,將適宜的夜間經濟項目分布其中,用于發揮對應的功能。例如,社區、公園等市民生活空間,通常具有濃厚的人文與歷史文化氛圍,可結合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消費偏好,打造配套的商業服務與公共服務鏈條,推出符合社區消費水平與風格的夜間經濟產品與服務;夜間商業空間作為城市主要商圈的延伸,可圍繞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商業模式,開發集餐飲、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夜間專項型項目,滿足消費者多樣消費需求;夜間特色空間作為側重展示城市文化的空間,可與日間活動項目做好主題銜接,共同打造城市品牌。
另一方面,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以品牌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消費和旅游,將特色化的城市文化、夜間經濟模式推向更大的受眾面,促使夜間經濟循環格局的形成。因此,可通過充分挖掘各城市的民俗民風、歷史文化背景等資源,與現有的夜間經濟鏈條相結合,以此提升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值。
2、以特色空間賦能,打造城市新型夜間商圈
一方面,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城市規劃環節,針對當地居民及外來游客的體量及消費需求,推進夜間經濟街區建設,完善街區運營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共同探索適宜的夜間消費項目及形式。例如,在城市夜間經濟街區內,鼓勵增設“跳蚤市場”“后備箱經濟”等投資體量與創業風險相對較小的項目,在豐富消費類型的同時,降低創業主體的投資風險;結合當地特點,打造與城市人文風貌相符的“24小時生活圈”,提高城市夜間經濟品牌的吸引力;引入VR、AR等智能體驗設備,增強消費者的沉浸式體驗感。另一方面,創新多樣經濟業態。例如,結合夜間消費者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可通過引入脫口秀、沉浸式演藝等新業態,或與海洋館、美術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建立合作關系,為消費者提供夜間文化主題展覽空間,針對年輕人群所喜好的社交式、體驗式產品,將創意與科技相結合,推出沉浸式劇本殺、暑期研學夜游活動等,探索文旅新玩法、創造消費新體驗。
3、以產業融合賦能,建設文旅消費集聚區域
一方面,打造城市文旅消費集聚區域。依托城市的地標性建筑與文旅產業特色,開發兼具城市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動能的夜景游覽消費區域,如武漢市打造“夜江城”市級示范區,以武漢長江主軸濱水夜景為核心,依托長江大橋、黃鶴樓、龜山電視塔等著名地標建筑,及江灘城市陽臺休閑夜景改造、漢口江灘百年歷史建筑群亮化工程等,再加上燈光秀,形成了絢麗多彩的夜景,不僅美化了城市夜景,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此外,還可在區域內引入各類文藝演出、體育賽事、娛樂演唱等活動,綜合優化消費體驗,提升“夜江城”的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大力開發文旅周邊產業。通過開發城市特色餐飲街區、完善城市景點創意周邊產業等,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彩夜間經濟新體驗,形成新型夜間消費集聚區域。
4、以科學機制賦能,健全夜間經濟監管體系
首先,打造多樣主體參與機制,增強自身責任感,落實管理責任。如商戶應遵守公約要求合法經營,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及環境;消費者應做好個人行為的約束與管理,避免破壞衛生環境、制造噪音等行為的出現。其次,強化夜間經濟監管,助推夜間消費發展。由政府牽頭建立城市夜間經濟專項監管制度,對各部門作出明確職責劃分,嚴格防范夜間經濟中各種可能危害社會秩序與安全的因素,制定完善的夜間經濟相關制度準則,針對影響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的行為進行大力查處,并通過制度約束各部門依法依規開展監管工作。最后,創新夜間經濟宣傳機制,不斷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針對當前消費群體的新特點新趨勢,對現有宣傳模式進行創新,增加自媒體共享、直播推薦等新型營銷模式,打造夜晚城市里的亮麗風景。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夜間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夜間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夜間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夜間經濟用戶分析,2020-2024年夜間經濟行業各區域市場概況,2025-2031年夜經濟行業發展機遇及趨勢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