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內河航道工程建設進程持續加快,我國航道通航里程也逐年上漲。截至2023年底,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82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84公里。其中,等級航道通航里程6.78萬公里,占內河航道通航里程比重為52.9%。
關鍵詞:內河航道工程建設產業鏈、內河航道工程建設行業現狀、內河航道工程建設發展趨勢
一、內河航道工程建設行業概述
內河航道指在內陸水域中用于船舶航行的通道。內陸水域包括江、河、湖、水庫、人工運河和渠道等。內河航道可分為天然航道和人工航道。天然航道系利用天然水域提供的航道尺度行駛相應尺度的船舶。如果局部河段尺度不足,則通過整治與疏浚的手段使之達到要求的尺度。人工航道包括渠化河流航道和人工開挖的運河、渠道。渠化河流是在天然河流上分段筑壩,壅高水位,以提高航道水深,并在壩址處興建過船建筑物。按航道對船行阻力的大小,內河航道可分為限制性航道和非限制性航道。人工運河和渠道屬于限制性航道,天然航道大多為非限制性航道。根據《航道工程建設管理規定》(2019年第44號)第二條的規定:航道工程建設,是指新建航道以及為改善航道條件而進行的航道整治、航道疏浚工程和航運樞紐、通航建筑物等工程及其配套設施的工程建設。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內河航道工程建設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二、內河航道工程建設產業鏈
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工程建設所需原材料和工具設備,包括砂石料、混凝土、鋼筋、鋼束材料、防腐涂料、挖掘機、攪拌車、起重機等。對于內河航道工程行業而言,上游產品價格的影響巨大。原材料成本在行業產品生產過程中已成為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項,對行業利潤率等相對影響較大。所以,內河航道工程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應該積極協調與上游企業的關系,爭取以較低的成本進行采購。中游為內河航道工程建設行業,涵蓋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多個環節,主要包括港口建設、航道維護、海岸防護、港口設備、航道設施等多個方面。產業鏈下游為內河航道運輸產業,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物流的需求不斷增加,內河航道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內河航運是指使用船舶通過國際內江湖河川等天然或人工水道,運送貨物和旅客的一種運輸方式。它是水上運輸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在內陸腹地和沿海地區之間起到紐帶作用,同時也是邊疆地區與鄰國邊境河流的連接線。在現代化的運輸體系中,內河航運依然占據重要地位,發揮著不可或缺的輔助作用。我國作為水運強國,且內河航運占比遠超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和CFPA的簽署,我國整個內河航運市場與世界經濟的合作一直持續升溫、欣欣向榮。2023年,我國水運完成營業性貨運量93.67億噸,比上年增長9.5%;其中,內河貨運量47.91億噸,增長8.8%;內河貨物周轉量20773億噸公里,增長9.2%。近年來,我國內河航運發展韌性足、潛力大,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進一步加快內河航運工程建設進程。
三、內河航道工程建設行業現狀
內河運輸在人類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在早期,我國南方就廣泛利用內河運輸來運送如鹽、茶葉、絲綢等貨物。與沿海運輸和遠洋運輸相比,內河運輸的船舶噸位通常較小,更適應內陸水域的環境特點,如水流、潮汐、水位變化等。目前,長江、西江、京杭運河、淮河等干流河道,構建了我國縱貫南北、橫穿東西的多個航運輻射區。借由內河航運提供的低成本、高載能等運輸便利,各區域間通過打破地理界限,有利于東部、中部、西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近年來,隨著我國內河航道工程建設進程持續加快,我國航道通航里程也逐年上漲。截至2023年底,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82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84公里。其中,等級航道通航里程6.78萬公里,占內河航道通航里程比重為52.9%。
等級航道是指按照一定的技術標準進行建設和維護的航道,通常包括水深、寬度、彎曲半徑等指標。等級越高,航道的標準和設施通常越好,能夠滿足更大噸位的船舶通行需求。目前我國等級航道主要分布在主要河流和重要水系,如長江、珠江、京杭大運河等。這些航道的建設和維護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物流運輸具有重要意義。截至2023年底,我國七級航道通航里程為16989公里,占比最高;三級及以上內河航道通航里程為1.54萬公里,占內河航道通航里程比重為12.0%。此外,等外航道通航里程達6.03萬公里。
航道工程是水運行業的重要基礎,對于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來,我國陸續出臺《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文件,提出加快推進水運高質量發展,構建安全高效、綠色低碳、智能先進的現代化水運體系。2024年2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出,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優化運輸結構、優化主干線大通道。推動運輸結構調整、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將是“十五五”時期交通運輸行業重要任務之一。同時,交通運輸部印發實施《關于新時代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港口樞紐體系、全面攻堅國家高等級航道、打通內河航運堵點卡點、實施內河水運聯通體系工作、高質量構建現代化港口與航道體系等政策措施。除國家政策性支持外,我國還持續加大內河建設投資,據交通運輸部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內河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52億元,同比增長21.3%。
?
四、中國內河航道工程建設發展趨勢研判
1、為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作出貢獻
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覆蓋全域、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內河航運作為我國交通網絡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充分發揮其低成本、大容量、低碳環保的優勢,在國內大循環中承擔重要角色。未來,隨著我國內河航道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行業執行標準規范日益嚴格,我國航道通航能力、港口通達能力、海岸防護能力等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為國家立體交通網絡規劃建設貢獻力量。
2、推動內河航道向數字航道、智慧航道轉型升級
在科技創新推動下,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已成為全球未來產業最火熱的賽道。未來,我國將推動數據、算力、算法等智能要素與航道建設深度融合,形成數據底座,通過構建綜合立體的智慧航道監測感知體系,實現航道要素信息的可測、可見、可控,推進實現無人化的航道監測、巡查、測繪,自動化的航道養護作業,高效化的航道疏浚與應急調度,構建具有較強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能力、可持續進化的航道“智慧大腦”,為用戶提供多場景、全方位、多層次的應用服務。
3、落實航道工程的綠色理念,推進內河航運向綠色低碳轉型
當前,我國部分航道工程仍存在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等問題,導致航道工程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性不足。未來,國家綠色環保政策逐步落實,內河航道工程建設也將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航道工程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航道工程的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為內河航運事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內河航道工程建設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