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近年來,我國麻紡織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尤其在服裝、家居用品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同時,消費者需求多樣化使得麻紡產品也呈現出更加豐富的種類和風格,推動了麻紡織產品的創新和升級,市場容量進一步擴大。2024年以來,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結構調整持續深化等帶來新挑戰,但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等因素為我國麻紡行業形成新支撐。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上半年全國281家規模以上麻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0.89億元,同比上升32.48%;實現利潤總額6.96億元,同比上升118.85%。
關鍵詞:麻紡產業鏈、麻紡發展現狀、麻紡競爭格局、麻紡行業發展趨勢
一、麻紡行業概述
麻紡是利用麻類纖維制造紡織品的技術,把麻纖維加工成紗線的各種紡紗工藝過程。紡紗用的麻類纖維包括韌皮纖維和葉纖維。韌皮纖維有苧麻、黃麻、槿麻、苘麻、亞麻、大麻等。葉纖維有劍麻、蕉麻等。麻類纖維資源豐富,具有纖維長、強度高、伸長小、吸濕放濕快等特點,所紡紗線可以制成各種麻織物、水龍帶、傳送帶以及各類縫紉用麻線等,供衣著、裝飾、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建設多方面使用。在天然纖維原料用量中,黃麻僅次于棉纖維占第二位,所以麻紡在紡織工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麻紡按纖維種類可分為黃麻紡、苧麻紡、亞麻紡和葉纖維紡等四種紡紗工程。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麻紡行業投資機會分析及市場前景趨勢報告》
二、麻紡產業鏈
中國麻紡產業鏈涵蓋了從原料種植到終端產品的全過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產業鏈上游為麻類植物種植和采集環節。中國是世界上麻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麻紡產業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原料種植環節主要包括苧麻、亞麻、大麻和黃麻等麻類植物的種植。這些麻類植物纖維具有較長的長度和較粗的直徑,且粗細不均勻,但具備良好的強度,是纖維素纖維的一種。此外,麻紡生產還離不開染料、染料助劑以及各類紡織機械。中游為麻紡織加工,涵蓋纖維生產、紡紗、織造、印染等環節。產業鏈下游為麻紡產品的應用領域,包括服裝、家居用品、工業用布、醫療保健等場景。
麻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栽培歷史,是歷史悠久的特色經濟作物,也是繼糧、棉、油、菜之后的第五大作物群,曾是五谷(粟、豆、麻、麥、稻)之一。目前我國栽培的麻類作物主要包括黃麻、苧麻、亞麻、紅麻和大麻等。由于其纖維具有質地柔軟、吸濕性強、散水散熱快和耐腐蝕、拉力強等特性,被作為重要的工業原料,其用途除紡織外,還涉及建材、水土保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飼料等,特色優勢日益凸顯。近十年來,我國麻類作物種植技術和質量控制水平持續提高,麻類種植產業逐漸發展壯大;但由于生態環境變化,我國麻類作物種植面積呈現波動性變化。2023年,中國麻類作物播種面積約為55.5萬公頃,較2022年小幅下降。同時,我國是世界麻類產品生產大國,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歷年的統計資料表明,我國的麻類作物的生產量約占全球的12%-18%左右,其中亞麻和苧麻的生產和貿易總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年來,受天然生產環境變化、紡織替代產品層出不窮、下游消費能力下降等因素影響,我國麻類作物生產承壓。2023年,我國麻類作物產量為16.32萬噸,同比下降27.9%。
三、麻紡發展現狀
我國盛產各種麻類纖維,其中苧麻、亞麻產品已有較長歷史,生產工藝較為成熟。它們具有粗獷、涼爽、抗菌、抗紫外線等功能,制成紡織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在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熱帶植物較多,開發利用熱帶天然植物纖維,如劍麻、椰衣纖維、菠蘿葉纖維、香蕉莖桿纖維,已引起紡織界的關注,將這些纖維制成地毯、沙發布、墻布等家用紡織品有很大的市場潛力。近年來,我國麻紡織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尤其在服裝、家居用品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同時,消費者需求多樣化使得麻紡產品也呈現出更加豐富的種類和風格,推動了麻紡織產品的創新和升級,市場容量進一步擴大。2024年以來,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結構調整持續深化等帶來新挑戰,但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等因素為我國麻紡行業形成新支撐。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上半年全國281家規模以上麻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0.89億元,同比上升32.48%;實現利潤總額6.96億元,同比上升118.85%。
我國是全球麻紡織品主要出口國之一。近年來,隨著歐洲和埃及亞麻原料豐收,以及國內麻類作物種植面積的增加,原料短缺的狀況將逐步得到緩解,原料價格高企的狀況逐步被打破,我國麻紡制品憑借物美價廉遠銷海外;疊加海外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我國麻紡織品出口呈現恢復態勢。2024年上半年,中國亞麻紗線、麻織物、麻制品合計出口8.78億美元,同比增長38.77%。其中亞麻產品出口有較大增長。據海關數據統計,上半年亞麻紗線累計出口0.77萬噸,同比增長7.12%,累計金額1.29億美元,同比增長35.03%;亞麻布累計出口1.58億米,同比增長39.56%;累計金額5.32億美元,同比增長47.59%。此外,大麻布出口大幅增長。上半年,大麻布累計出口132.93萬米,同比增長56.66%;累計金額791.87萬美元,同比增長61.30%。
四、中國麻紡行業競爭格局及代表性企業介紹
?在麻紡領域,盡管總體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行業展現出了高度的行業集中性。一方面,由于不同麻類作物環境喜好不同,產業發展集群匯聚地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國麻紡企業集中分布在不同的麻類作物產區及周邊地區。如長江流域主要是苧麻生產和加工的集聚地,其中湖南、湖北兩省主要集中苧麻紡織企業;亞麻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和浙江??;黃麻、紅麻加工企業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劍麻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則主要在廣東、廣西等省。另一方面,我國大型的麻紡織企業多為國有控股,如湖南華升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出資創立;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是安慶市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企業等,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成本控制以及資源整合等手段,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在行業內占據領先地位。
我國從事麻紡生產加工業務的企業眾多,其中湖南華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金達控股有限公司等上市企業在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麻紡是具有多元歷史文化內涵的產業,2024年以來,麻紡行業因原料的短缺和價格的上漲給企業的經營造成巨大壓力,但隨著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地,麻紡行業總體運行良好,經濟效益保持良好的態勢,行業內企業經營業績向好。
五、中國麻紡行業發展趨勢研判
受我國勞動力及原材料成本上漲,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2010年后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逐步向東南亞等地轉移。未來,我國麻紡行業主要產能將逐步向東南亞轉移,國內廠商將聚焦于品牌建設以及產品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技術創新是推動麻紡織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一方面,智能化生產設備和技術的應用,麻紡織生產效率將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和多樣性也將得到增強;另一方面,新材料研發及工藝改進也將為麻紡織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麻紡等國內傳統產業將逐步與互聯網融合,催生新的生產技術和營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麻紡企業的盈利水平。此外,我國麻紡行業還將響應國家號召,采用高效能、高環保的紡織機械,優化生產流程,采用新型染料及助劑,逐步向綠色環保的趨勢邁進。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麻紡行業投資機會分析及市場前景趨勢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麻紡行業投資機會分析及市場前景趨勢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麻紡行業投資機會分析及市場前景趨勢報告》共九章,包含中國麻紡行業重點區域競爭力分析,中國麻紡行業主要企業經營分析,中國麻紡行業投資與前景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