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臨期食品逐漸成為了市場上的熱門產品,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數據顯示,中國臨期食品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300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33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99%。2023年以來,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加速發展,市場規模達357億元,同比增長5.93%。
關鍵詞:臨期食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
一、臨期食品行業概述
臨期食品,即臨近過期的食品,是指食品雖然尚在其標注的保質期范圍,但是已經接近保質期限的食品。臨期食品的特點主要有三個:一為接近食品保質期限;二為尚未到達保質期限;三為可食用或利用的食品。
傳統的臨期食品處理方式就是銷售,專有貨架上的特價促銷或“買一送一”的捆綁出售都是臨期特賣熱潮出現前就已經存在的。隨著對環保和人權的重視與日俱增,臨期食品出現了公益捐贈和綠色循環這樣新型的處理方式,傳統的零散銷售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也演變成了更集中化、規模化的臨期銷售商超。目前我國捐贈、循環等新型處理方式較少,銷售仍然是臨期食品處理的最重要方式。
中國臨期食品行業是休閑食品產能過剩,致使庫存積壓而產生的行業。隨著越來越多臨期食品的出現,臨期食品行業從最初的小賣部售賣,發展出臨期食品折扣店,近年來開始受到資本關注,臨期食品行業在未來將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二、臨期食品行業政策
目前,國家層面尚未出臺臨期食品的專項政策,但關于臨期食品處置和食品浪費等問題早已滲入我國多項重要文件。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要加強引導、強化監督、支持創新,推動增加高品質基本消費品供給,推進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倡導健康飲食結構,增加健康、營養農產品和食品供給,促進餐飲業健康發展。堅持不懈制止餐飲浪費。2024年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鼓勵食品企業優化預包裝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標簽標識的公告》,提出在預包裝食品最小銷售包裝的主要展示版面顯著標注預包裝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最小銷售包裝有多層的,在其最外層包裝上標注預包裝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我國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臨期食品相關政策。例如,2024年3月,湖北省市場監管局印發《臨期食品銷售作業指南》,明確食品標注保質期在1年以上的,臨近保質期為到期前30天;在6個月及以上不足1年的,臨近保質期為到期前20天;在3天及以上不足15天的,臨近保質期為到期前2天。
三、臨期食品行業產業鏈
臨期食品行業產業鏈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上游供應端、中游渠道端、以及下游的消費者和公益捐贈組織。其中,上游供應端主要為食品生產商、經銷商、代理商、線上銷售渠道如各大電商平臺、大型超市、進口食品商等,這些供應商的庫存和尾貨商品通過中游銷售渠道端,包括各大電商平臺、臨期食品特賣線上渠道、臨期食品折扣店、連鎖商超、便利店等,以銷售或者贈與的方式流向消費者和公益組織捐贈對象。
我國臨期食品產業鏈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包括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食品品牌廠商,大潤發、物美等大型超市等;中游銷售渠道可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渠道包括電商平臺如拼多多,直播平臺如抖音、快手,社群運營平臺如微信,以及臨期食品特賣線上渠道如好食期;線下渠道包括連鎖超市以及臨期食品折扣店,如好特賣、大匯倉等。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四、臨期食品行業發展現狀
從消費者對臨期食品購買偏好來看,消費者會傾向于選擇乳及乳制品、零食類、水果蔬菜類這三類臨期食品,選擇飲料類的受訪者也較多,占比達28.19%;受訪者選擇營養食品、調味品、肉及肉制品這幾類的占比較小。說明消費者更加傾向于選擇保質期較長或者即買即食的乳制品、零食等臨期食品,反而不太能接受促進身體健康或者全家受眾的營養品、調味品等臨期食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保持持續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分別達30941元和20631元,同比分別增長5.2%和5.6%。目前,生產生活持續恢復,消費市場供應充足,中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回暖,消費者信心得到增強,臨期食品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臨期食品逐漸成為了市場上的熱門產品,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數據顯示,中國臨期食品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300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33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99%。2023年以來,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加速發展,市場規模達357億元,同比增長5.93%。
五、臨期食品企業格局和重點企業分析
1、企業格局
從我國臨期食品代表企業注冊資本劃分競爭梯隊,主要可以劃分為三個梯隊:處于第一梯隊的是好食期,注冊資本超過1000萬元;處于第二梯隊的是好特賣和嗨特購,注冊資本在500-1000萬元;處于第三梯隊的有愛折扣、小象生活等,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下。
我國臨期食品代表企業主要集中在上海,興起了一批如好特賣、好食期、甩甩賣等為代表的臨期食品專賣折扣店;也有在臨期食品領域率先探索并建立起較為完善管理體系的傳統商超,如高鑫零售。
2、重點企業
高鑫零售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國零售公司,在中國以大潤發及歐尚作為品牌經營大賣場。高鑫是中國最大的綜合大賣場營運商。集團一直致力于以質價比為基礎,以健康和快樂為客戶價值,為顧客提供新鮮、便宜、舒適、便利,且一次性購足的優質購物體驗,成為社區的好鄰居,值得消費者信賴的購物代表。未來,高鑫零售將聚焦“差異化商品力、線下體驗中心,線上履約中心、多業態全渠道發展”的四大策略,以及生鮮倉能力和數字化能力建設,成為實體零售數字化轉型的領先者及新零售標桿。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高鑫零售營業收入達357.68億元。
六、臨期食品行業發展趨勢
1、渠道網格化
未來,臨期食品行業的銷售渠道將更加網格化。隨著線上電商平臺的普及和線下零售渠道的調整重塑,臨期食品的銷售渠道將更加多元化和精細化。線上,綜合電商平臺、特賣APP和線上商超將成為主要銷售陣地,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精準營銷,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購物體驗。線下,臨期食品專營店、折扣店和商超的特價活動專區將繼續擴張,形成密集的銷售網絡。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模式,不僅有助于提升臨期食品的市場覆蓋率,還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
2、監管趨于嚴格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質量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政府和相關機構將加強對臨期食品的監管力度。一方面,將出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明確臨期食品的界定和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將加強對臨期食品生產、銷售和儲存等環節的監督檢查,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可靠。這種嚴格的監管模式將有助于提升臨期食品行業的整體形象和信譽度。
3、行業加快技術創新
未來,技術創新將成為推動臨期食品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一方面,通過引入先進的食品加工和包裝技術,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和提高食品的品質;另一方面,通過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可以實現臨期食品的精準管理和智能推薦。這些技術創新將有助于提升臨期食品行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九章,包含中國臨期食品重點企業經營發展分析,2025-2031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投資潛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