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近年來,盡管面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挑戰,但中國國際貿易市場依然保持穩健增長。2024年1-8月,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8.58萬億元,增長6.0%。其中,出口16.46萬億元,增長6.9%;進口12.13萬億元,增長4.7%。貿易順差4.32萬億元,擴大13.6%。
關鍵詞:國際貿易、通商、進出口貿易、世界貿易
一、國際貿易行業概述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它是各國(或地區)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關系,是由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的。國際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對于一國公民、企業、國家以及整個世界都有重要作用。
國際貿易分類方法多樣,按商品移動的方向可將國際貿易劃分為進口貿易、出口貿易、過境貿易。其中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是就每筆交易的雙方而言的;過境貿易指A國的商品經過C國境內運至B國市場銷售,對C國而言就是過境貿易。由于過境貿易對國際貿易的阻礙作用,WTO成員國之間互不從事過境貿易。按商品的形態可將國際貿易劃分為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按是否有第三國參加可將國際貿易分為直接貿易、間接貿易或轉口貿易。此外,還可按貿易內容或貿易參與國數量分類。
國際貿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國際貿易穩規模優結構,對穩增長穩就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近兩年來,我國國際關系發生重大深遠演變,商務運行總體平穩,國內消費持續恢復,對外貿易回穩提質,利用外資結構優化,對外投資創新發展,多雙邊經貿合作取得新進展,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作出積極貢獻。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我國根據不同產業的發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國內外的需求和供應情況以及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分別制定適用于不同產業或不同類別商品的貿易政策,推動貿易便利化、自由化進程。實施“十四五”規劃以來,政府在簡化通關程序、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等方面采取更多措施;同時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交流,推動全球貿易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國際貿易行業全景調研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
二、國際貿易產業鏈
上游供應商是國際貿易產業鏈的起點,主要提供貿易所需的各類商品、設備和技術服務,包括飛機、輪船、火車、汽車等運輸設備,自動化分揀設備、倉儲管理系統等倉儲物流設備以及進出口查驗系統、報關系統、云儲存等技術服務。產業鏈中游為國際貿易商,負責國際市場的開拓與貿易執行。貿易商需要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與生產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還需要處理各種貿易障礙和風險,如關稅、匯率波動、政治風險等。隨著電子商務和數字化貿易的興起,跨境電商平臺成為連接上下游的關鍵節點,推動貿易流程的高效與透明。下游為國際貿易的最終需求方,主要包括跨境產品生產商、零售商、分銷商以及個人消費者等。
三、國際貿易發展現狀
中國作為全球貿易大國,其對外貿易在全球市場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供應端來看,中國依托龐大的制造業基礎,形成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供應鏈體系。尤其在電子信息、機械制造、化工等領域,中國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實力,為全球市場提供了大量優質產品。從需求端來看,隨著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對高端制造、綠色環保、新能源等領域的進口需求持續增長。近年來,盡管面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挑戰,但中國國際貿易市場依然保持穩健增長。2024年1-8月,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8.58萬億元,增長6.0%。其中,出口16.46萬億元,增長6.9%;進口12.13萬億元,增長4.7%。貿易順差4.32萬億元,擴大13.6%。
2024年,中國的主要外貿省市繼續保持了較高的進出口活動水平,但不同省市之間的差異依然顯著。2024年前8個月,廣東省繼續穩居國際貿易榜首,進出口總額達到5.9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0.8%。江蘇省和浙江省緊隨其后,進出口總額也相當可觀,分別為3.65萬億元和3.49萬億元,且均有較大漲幅。其他東部沿海省市如上海、山東、福建等得益于便利的地理位置、發達的交通網絡以及長期積累的國際貿易經驗和資源,進出口總額位列全國前十。
從我國國際貿易交易方來看,東盟、歐盟、美國是中國主要貿易伙伴。近年來,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的影響,我國對東盟的出口份額穩步提升,2024年1-8月我國與東盟貨物貿易總值為4.5萬億元,增長10%。2024年美國進入補庫存周期、法國舉辦夏季奧運會、半導體行業步入上行期等因素推動美歐需求改善,加上受2023年出口低基數影響,中國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出口增速有較大幅度改善。自2月起,中國對美國、歐盟的出口已連續七個月環比正增長。2024年1-8月,中國與歐盟貿易總值為3.72萬億元,增長1.1%,其中,德國、法國是中國對歐盟出口的重要目的地,約占對歐盟出口額的三成;與美國貿易總值為3.15萬億元,增長4.4%。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值合計13.48萬億元,增長7%,彰顯了“一帶一路”倡議在推動中國國際貿易多元化和全球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中國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研判
在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背景下,國際貿易產業鏈正經歷著快速變革。電子商務、數字化支付、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貿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綠色貿易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也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趨勢。未來,國際貿易產業鏈將繼續適應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創新和優化。
1、貿易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
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例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洲自由貿易區等,各國之間的貿易合作將更加緊密。這將有助于促進貿易自由化、降低貿易壁壘,并推動國際貿易的進一步增長。中國作為世界貿易大國,將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經濟合作,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這將有助于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外資,提升貿易競爭力,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將逐漸上升。
2、綠色貿易成為行業發展新增長點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綠色貿易將成為未來國際貿易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加強綠色產品的生產和出口,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和政策引導,推動貿易結構的綠色化轉型。同時,中國還將積極參與國際綠色貿易規則的制定和談判,為自身和全球貿易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3、數字化轉型加速
數字化轉型是當前全球貿易的重要趨勢之一。中國國際貿易行業正積極擁抱這一趨勢,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跨境電商平臺等數字化手段,實現貿易流程的優化和貿易效率的提升。未來,數字化將在貿易營銷、支付結算、物流配送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動中國國際貿易向更高水平發展。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國際貿易行業全景調研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國際貿易行業全景調研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國際貿易行業全景調研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共十四章,包括國際貿易行業投資環境分析,國際貿易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國際貿易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