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隨著我國地震預警網絡的不斷完善,地震預警系統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地震預警系統市場之一。2023年,我國地震預警系統市場規模超70億元,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中國地震預警系統市場的不斷擴大,主要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中國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旨在促進地震預警系統的普及和應用,這些措施有效地推動了市場的增長。此外,中國地震預警系統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部分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擴大。
關鍵詞:地震預警、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產業鏈、地震預警市場規模
一、地震預警行業概述
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生以后,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于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發出避險警報信息,以減小相關預警區域的災害損失。地震的成因是由于地下幾公里至數百公里的巖體發生突然破裂和錯動,而這些破裂和錯動釋放的能量又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輻射出去。地震波是一種機械波,具有一定的傳播速度,當地震發生后,要等相應的地震波傳播到人所在的位置,才會造成一定的災害。一般來說,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是每秒幾公里,而電波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里,這個時間差給地震預警留下了空間。因此,如果能夠利用實時監測臺網獲取的地震信息,以及對地震可能的破壞范圍和程度的快速評估結果,就有利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的短暫時間發出預警。地震預警一般可分為異地預警、現地(原地)預警以及混合預警三種模式。按照地震嚴重程度還可將地震預警分為藍色預警、黃色預警、橙色預警、紅色預警。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地震預警行業投資潛力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
二、地震預警產業鏈
地震預警產業鏈上游包括傳感器、地震波分析儀、光纖、電纜、通信設備、數據處理芯片等核心部件,用于地震波檢測儀器的研發與生產、數據處理設備的制造等。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上游產業還加強與其他相關領域的合作,如與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融合,以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智能化水平。中游主要為地震預警儀器的研發生產以及地震預警系統開發與集成,主要負責監測地殼活動狀況、預報地震情況以及預警信息發布等。下游主要服務于中央及各地區應急管理部、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政府機構和學校、醫院、工廠等企事業單位,最終受益者為社會公眾。
三、地震預警發展現狀
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于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至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
中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包括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2023年全國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8次,其中大陸地區11次,最大為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造成甘肅、青海兩省151人死亡,98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46.12億元。2024年1-8月,全國共發生58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大陸地區23次,主要分布在天山地震帶和青藏高原周緣地帶。
?中國地震預警行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它是為了預防和減少地震災害的發生,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成立的。地震預警在減輕地震災害的影響、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人們對地震災害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地震預警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我國地震預警系統通常由地震監測臺網、數據處理中心和發布系統三部分組成。地震監測臺網負責收集地震信息,數據處理中心負責分析處理這些信息,并判斷是否需要發布預警,發布系統則負責將預警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給相關部門和民眾。近年來,我國地震監測工作,從單一的觀測發展到由測震、電磁、形變和地下流體等多學科、多測項類別的綜合觀測體系;觀測技術逐步實現了從模擬觀測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等方式的轉變;逐步建立了基本覆蓋全國及重點區域的地震監測臺網。截至2022年,我國共設立地震臺6542個,宏觀觀測點35032個。2024年7月26,中國地震局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國家地震預警工程于25日通過竣工驗收,標志著我國國家地震預警工程全面建成,將向全社會提供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信息服務。國家地震預警工程項目已建設15899個觀測站,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震預警網。
隨著我國地震預警網絡的不斷完善,地震預警系統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地震預警系統市場之一。?2023年,我國地震預警系統市場規模超70億元,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中國地震預警系統市場的不斷擴大,主要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中國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旨在促進地震預警系統的普及和應用,這些措施有效地推動了市場的增長。此外,中國地震預警系統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部分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擴大。
四、地震預警發展趨勢研判
?1、技術創新推動地震預警儀器提質升級
?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地震預警系統所依賴的監測設備將朝著高精度方向發展。新型地震儀器如GNSS觀測系統、高靈敏度傳感器等的應用,能夠更精確地捕捉地震波信號,提高地震監測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同時,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入,使得地震監測設備具備更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能夠實時分析地震波數據,為預警提供更可靠的數據支持。此外,地震預警系統的整體架構正在不斷優化,各模塊之間的協同作用將更加緊密,不僅提高了預警信息的傳輸速度,還增強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地震預警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2、預警服務覆蓋范圍持續擴大
自國家地震預警工程啟動實施以來,中國地震局堅持邊建設、邊應用、邊完善,不斷夯實臺站觀測基礎、完善技術系統功能、拓展信息應用領域,建成臺站觀測、數據處理、緊急地震信息服務、通信網絡、技術支持與保障五大技術系統。未來,國家地震預警工程還將開展服務終端、手機應用、電腦客戶端等發布示范,進行鐵路、管網、電網、核電、燃氣等行業對接服務,拓展電視、鄉村大喇叭、IPTV等應急廣播播發試點,豐富微信、支付寶等公眾移動應用服務渠道,具備億級覆蓋、秒級觸達的廣域快速服務能力。
3、地震預警倒計時有望實現延長
地震波傳播速度較快,且地震預警系統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發布等多個環節,因此預警時間相對有限。目前,國家對防災減災工作高度重視,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獲得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從而推動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系統的不斷完善。未來,隨著監測儀器與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數據處理技術的不斷創新以及預警算法的不斷優化,我國地震預警倒計時有望延長,為公眾和相關行業爭取更多的應對時間。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地震預警行業投資潛力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地震預警行業投資潛力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地震預警行業投資潛力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共十五章,包含2025-2031年地震預警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地震預警行業投資規劃建議研究,研究結論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