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近年來,隨著GDP的逐年提升,企業和個人的財富積累增加,對風險管理和資產保護的需求也隨之上升,這種需求直接轉化為對財產保險產品的購買意愿。2024年1-7月,中國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8545億元。其中,機動車輛等交通運輸工具保險在財產險中占有重要地位,累計保費收入達5021億元,占比58.76%。財產險原保險賠付支出達到5315億元,同比增長顯著。
關鍵詞:財產險、財產保險、財產險產業鏈、財產險保費收入、財產險賠付支出
一、財產險產業概述
財產險及財產保險(Property Insurance),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交付保險費,保險人按保險合同的約定對所承保的財產及其有關利益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財產險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財產險是指以財產及其有關的經濟利益和損害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狹義財產險則是指以物質財產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在保險實務中,后者一般稱為財產損失保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九十五條規定,財產保險業務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等保險業務。
中國政府對財產保險行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支持。近年來,政府針對農業保險、責任保險等財產險特定領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旨在通過保險機制分散風險,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這些政策不僅提高了保險產品的覆蓋面和滲透率,也增強了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為鼓勵保險企業加大投入、創新發展,政府實施了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如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有效降低了保險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財產險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
二、財產險產業鏈
財產險產業鏈上游為保險產品的設計環節,包含金融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為財產險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和市場環境,確保保險公司有足夠的資本進行業務拓展和風險抵御,還通過其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為財產險產品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渠道和風險管理工具,促進其業務的快速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財產險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幫助財產保險公司更好地開發、設計和創新保險產品。產業鏈中游為財產險投資、理賠等環節,由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等部分組成。保險公司作為核心主體,負責資金的運作與管理,通過科學合理的投資策略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同時,也承擔著理賠服務的重任,確保在客戶遭受損失時能夠及時、公正地給予賠償。保險中介機構、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等則作為連接保險公司與客戶的橋梁,通過提供專業的咨詢和服務,促進了保險產品的銷售與普及。產業鏈下游則主要是個人和企業投保人,是保險產品的最終消費者。
三、財產險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GDP的逐年提升,企業和個人的財富積累增加,對風險管理和資產保護的需求也隨之上升,這種需求直接轉化為對財產保險產品的購買意愿。同時,隨著人們風險意識的不斷提高和保險市場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個人和企業開始關注并購買財產保險產品以規避潛在的風險損失。投保人的需求變化一方面推動了財產險產品的不斷創新和升級,如針對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等新興領域的保險產品不斷涌現,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財產險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2024年1-7月,中國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8545億元。其中,機動車輛等交通運輸工具保險在財產險中占有重要地位,累計保費收入達5021億元,占比58.76%。且隨著社會發展,在購置稅減半等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的有效拉動下,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復蘇向好,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對我國財產險市場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2024年1-7月,全國內地31個省市原保險保費收入共計39423億元,同比增長10.85%;其中財產險占比21.7%。從各省市原保險保費收入的險種分類來看,除西藏和貴州以外的29個省市均以壽險為主,西藏和貴州以財產保險為主,北京財產保險占比最少。從全國各地區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來看,江蘇累計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高達2997億元,位居榜首;廣東累計保費收入2922億元,排名第二;浙江、山東、上海、河南等11個省市累計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超過千億元,充分反映了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企業眾多、商業活動頻繁,對財產險的需求旺盛。
中國財產險賠付支出在近年來呈現出一定的增長趨勢,根據金融監管總局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24年1-7月,中國財產險原保險賠付支出達到5315億元,同比增長顯著。其中一部分原因為臺風、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在中國多地頻繁發生,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顯著增加,導致保險機構賠付支出大幅上升。此外,隨著保險意識的提高和保險產品的普及,財產險的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財產險賠付支出提升。在理賠險種中,車險是財產險市場的主導力量,其賠付支出在財產險總賠付支出中占有較大比例。同時,農業保險的賠付支出增長顯著,也為財產險企業增加較大的賠付壓力。
四、財產險競爭格局
從市場集中度來看,隨著市場參與者的不斷加入和保險產品需求水平的提高,國內財產險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隨著保險行業監管力度的持續加大和細分險種領域監管政策的出臺,各家公司紛紛調整險種結構,以適應市場變化和監管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大型保險公司憑借其在服務能力、科技水平、產品定價和風險識別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地位。從2024年上半年各保險公司公布數據來看,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等財險“老三家”共攬保費5854.21億元,同比增長4.54%,占據財產險行業主導地位。此外,我國還有以國壽財產、中華聯合、大地財產、泰康財險、陽光財險、天安財險為主的中型保險公司,這些公司在某些領域或地區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影響力,但各家保費分化明顯。
五、財產險發展趨勢研判
1、業務結構不斷優化
得益于汽車市場,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崛起,車險業務保持穩步增長;與此同時,責任險、工程險等非車險業務增速有所回落。未來,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保險公司將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擴大車險新產品的供給容量,加大非車險領域的創新投入,如針對特定行業或特定風險場景推出定制化保險產品,針對現有險種推出快速理賠服務、24小時客服熱線等,以深挖市場潛力。
2、監管力度持續加大
2023年,隨著金融監管總局正式揭牌成立,在原銀保監會職責的基礎上,將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投資者保護職責等一并納入金融監管總局統一管理;同時,隨著各項保險監管政策相繼出臺,保險行業監管制度體系持續完善并推動國內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未來,保險監管部門將加強監管力度,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保險公司的經營質量。同時,監管政策還將從多個方面對財產保險市場進行規范,如資本金要求、審批制度、產品監管和銷售行為規范等,促進財產險市場健康發展。
3、數字化轉型加速
區別于傳統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公司不設分支機構,產品銷售、理賠均線上進行,極大提升了企業管理和理賠服務效率。目前我國互聯網保險公司數量較少,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至2022年,從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企業已從60家發展到129家,互聯網保險的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2.3%。未來,監管政策、保險公司戰略傾斜、客戶投保偏好等多重因素的指引下,互聯網保險企業將保持較好增長態勢,并不斷進行專業化分工,以加快財產險行業數字化轉型。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財產險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財產險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財產險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共十二章,包含2025-2031年中國財產保險業的前景及趨勢分析,2025-2031年中國財產保險公司投資策略分析,2025-2031年中國財產保險業營銷策略分析等內容。



